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党 旗 如 柱 立 洪 峰
——山阳县漫川关镇筑牢暴雨洪水灾害“战斗堡垒”
文章字数:2924
  本报通讯员 薛 贞 苏晓菊
  7月9日清晨,巨大的雨点子砸在千年古镇漫川关,平日温顺的万福河如奔腾的猛兽,瞬息吞噬镇区,昔日青瓦错落、炊烟袅袅的古镇大半浸在洪水里,田园绕舍、世外桃源的万福村道路中断、通信受阻,成了一座“孤岛”,满目疮痍里,全镇人的心揪成一团。
  最是危急显担当。危难时刻,393名镇村干部、党员先锋化身“逆行者”,暴雨之中将3561名危险区群众抢在洪峰抵达前安全转移;8个党支部突击队化身“清淤军”,用两天时间清理4.23万立方米淤泥杂物,让镇区恢复往日容貌;27名镇机关干部化身“特种兵”,徒步跋涉28公里为群众带去温暖和希望……
  50分钟的生命保卫赛
  7月9日8时35分许,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清晨的平静:万福、板庙雨势惊人,万福河河水暴涨!镇区上游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江长意,南坡村、闫家店社区包村领导肖玉雪、李玉莹纷纷报告。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扩大范围撤人!”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8时40分启动镇区防洪应急响应。指令一下,警报声、铜锣声、喇叭声、电话声此起彼伏,严阵以待的393名盯撤责任人如离弦之箭,顶着瓢泼大雨冲向责任区。
  “大姐,涨大水了!快走,我背着您去安全地方!”闫家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贤锋,背着58岁的储春兰光着脚蹚过积水,脚后跟被划伤了都浑然不觉,他挨家挨户敲门叫应,沿途呼喊群众撤离,将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一一护送至安全地带,自家也遭了灾,却完全顾不上。
  八十多岁的张怀龙因脑梗瘫痪在床,窗外的雨下得密密匝匝,临河街积水一点点往上涨。“张叔!暴雨来了,这里不安全,我们接您去安全的地方。”古镇社区干部马村童和张庭西推门进来,身上的雨衣还在滴水,他们细心地将张怀龙安置好后,一头又扎进雨幕中。
  板庙村党支部书记夏飞和副书记程伊洲,一边往群众家里赶一边念叨:柳沟组五保户成善友一个人住,得先去;板庙组代付志瘫痪在床,抬的时候得小心……他们徒步十公里,鞋底磨破,血泡混着汗水黏在袜上,却顾不上疼,将14名危险区域群众安全转移。
  雨越下越急,街道积水也渐渐湍急,镇党委书记石国虎、镇长陈泉站在过膝的积水里指挥着群众转移,雨水混着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浑身衣裤早已湿透,喉咙已喊哑,他们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同全镇党员干部一起,一趟趟在积水中往返,“必须赶在洪水到达街道前,把所有群众安全转移!”
  9时30分,2006户3561名群众(包括万福河沿线1885户3259人)全部撤离完毕。9时40分,洪水涌入镇区,全镇无一人因灾伤亡!仅仅50分钟,一场暴雨之中与洪水赛跑的生命保卫赛获胜!一名名党员、干部用身躯为群众撑起了“保护伞”!
  “充分准备方能沉着应对、科学防范。7月8日晚,包镇县级领导和镇党委、政府,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对全镇雨情汛情进行会商分析,预判全镇风险点,制定防范应对措施。9日早6时许,16个包村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分片包抓,对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排险,同时推行“上下游联动”机制,接到上游雨情水情报告,第一时间启动镇区防洪预案,集中力量撤离群众。
  59小时的灾后恢复战
  7月9日13时40分,肆虐的洪水逐渐消退,留下满目疮痍:街道被厚厚的淤泥覆盖,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杂物堆积如山,冲毁的车辆翻立于街道,一楼商铺进水受损、一片狼藉……
  灾后恢复战旋即打响,该镇立即成立综合协调、核灾报灾、灾后自救、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10个,统筹镇机关、未受灾或受灾较轻村(社区)及西武高铁、艺美公司等力量,组建党员突击队8支,按下清淤清障、灾后恢复“启动键”。
  “记忆里漫川关就没下过这么大的雨,洪水冲进家里,我正犯愁呢,镇上就带着人上门帮忙清理,真的感谢他们!”闫家店社区沈德云老人感激地说道。当时家里只有她和儿媳在,看着家里的洪水,着实犯了难。自家淤泥清理完毕,沈德云和儿媳主动加入清淤队伍。
  “抓紧干,早一刻清理完,群众就能早一刻恢复正常生活!”镇武装部部长张红宝抹了一把汗,又埋头铲起了淤泥。“政府都这么卖力,我们还等啥?”看着满身泥浆与汗水的党员和干部,越来越多的村民穿上雨靴、挽起袖子加入进来,有的挥动铁锨铲淤泥、有的推着小推车将淤泥运走、有的直接上手将杂物搬到卡车上,一时间,满是淤泥的街巷里,升腾起一股热腾腾的干劲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月10日,市武警支队执勤一大队、陕建、山东富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多方力量赶赴漫川关支援,县人民武装部、县城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派出200多名党员干部,城关街道组织50名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80多人,纷纷加入漫川关灾后恢复队伍中。
  截至12日凌晨,全镇共出动装载机28台次、挖掘机13台次、卡车6辆、吸污车4辆、水泵4台、拖车6辆、洒水车4辆,累计清理淤泥及杂物4.23万立方米,积水6000立方米,托运进水车辆70多辆,镇区主干道通行能力已恢复灾前水平。
  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争分夺秒展开抢修,镇区供电、通信、网络恢复正常,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完成店面及农户环境消杀2.27万平方米,公共区域环境消杀3.5万平方米,未发生疫情。
  28公里的徒步救援路
  “铃铃铃……”7月11日清晨5:30,一阵响亮的铃声响起,16名万福抢险救灾队成员在镇政府院内迅速集结到位。
  “今天我们徒步去万福村,主要是为群众送生活物资……”副镇长吴治林简单安排后,带领队伍与武警官兵汇合,扛着物资开始了长途跋涉。
  崎岖和坎坷让2名身强体壮的干部摔倒,却没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我不要紧,一点小伤,过几天就好了!”面对同事的关心,镇干部李杨挡着摔伤的手腕乐呵地说道,咬咬牙继续往群众家里赶。他回忆道,“当时路被冲毁了,需要从断了的路沿跳到河里,蹚河过去,跳下去的时候不知道脚底会是什么,大家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看着面目全非的村庄,只想早点赶到群众家里,我们心里也能踏实些。”抢险救灾队员纷纷表示。一路上,他们穿越20多处塌方路段,蹚过河水、攀上泥泞山坡,往返徒步28公里,把100袋大米、100袋面粉、25箱食用油、38箱方便面、2大袋盐,送到受灾群众和独居老人手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徒步28公里的另外一组队伍,在镇长陈泉的带领下于10日下午率先到达万福村,镇长陈泉介绍,“强降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可能因房屋受损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必须赶在天黑前将房屋受损户和地灾威胁户全部撤离,把他们安置好,我们才能安心查灾救灾。”他们连夜撤离安置房屋C、D级户和受疑似滑坡体威胁户117户439人,通过清淤、排水、加固等方式,排除B级住房安全风险152户。
  “我们这几天就住在村上,监测滑坡体、安置群众、查灾登记、灾后建设,要说累,大家真的都很累,但是村民让我们也很感动,有村民热心带路、有村民帮忙搬物资,还有村民把自家蔬菜拿给我们,我们再累也要尽快让群众生活早日步入正轨。”干部张书礼说。
  一幅幅干群双向奔赴的画面让人热泪盈眶,一个个捷报传来让人激动万分。“万福村萝卜沟组地灾威胁户群众已安全到达水码头避灾安置点”“隧道口区域通信恢复正常”“万福村供电基本恢复”“饮用水管网已送达”……全镇道路、供电、供水、通信逐步恢复,群众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一面面党旗,扎在险处,立在心头!那些脚上的划伤、手腕的摔伤、手心的茧子、眼里的红血丝、满身的泥浆,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印记,是灾难面前最动人的守望,更是一道道冲不垮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