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打通产销瓶颈 树牢品质标杆
——推进我市供港蔬菜高质量发展调查
文章字数:1817
  本报通讯员 齐 昌 王敏
  供港蔬菜,作为打通内地与香港产品流通的重要农产品,因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苛刻,被誉为高品质蔬菜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产品交易的不断深化,供港蔬菜已稳固占领了香港市场。2022年,商洛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质宜生的土地资源,精准捕捉“港菜北移、北菜南卖”的销售信息,敏锐抢抓发展供港蔬菜的难得机遇,在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推进下,形成了以马铃薯、萝卜、甘蓝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格局。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4个县区的10个镇(街道),共建成22162亩供港蔬菜基地(1.66万亩已通过海关认证),产品销往粤港澳地区达265吨,实现销售金额300余万元,初步彰显出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然而,供港蔬菜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间接供港溢价效果不明显、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定、品相不过关销售受阻、技术水平差产量上不去、宣传不到位观念转变慢等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研析破局,解决好战略走向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迅速转变。商洛高品质供港蔬菜契合这一趋势,消费者愿为“吃得放心”支付更高价格,这为商洛提升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供港蔬菜因其品质好、无公害已成为仅次于有机食品的高端菜品,备受香港市民青睐。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强绿色基地建设,按标准开展绿色认证,支撑产品高端化。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制定短期方案和长远规划梯次推进,既防止猛打猛进、品质不优、供过于求的现象,也防止估量不足、供不应求的问题,要选优地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着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区域蔬菜供应地、高山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区和供港蔬菜重点区。
  转变观念,解决好产业腾升
  供港蔬菜是种植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既能提升产业层级,又能吃得放心,将备受市场青睐,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打好这一“金字招牌”,使供港蔬菜成为商洛蔬菜产业通往广阔天地的“金钥匙”。供港蔬菜品质好、标准高,溢价效果明显,收益可观。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教育引导,使其真正了解供港蔬菜的市场潜力与利润空间,热心投身到供港蔬菜生产经营中去。供港蔬菜是农村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强化责任担当,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支撑平台,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提升农村综合实力。
  夯实基础,解决好发展之基
  各级各相关部门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资源评估,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土壤、水源、交通等因素,选准基地。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做优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灌溉、排水、道路、仓储等设施,提高基地的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进推广适配良种,提升产业潜力;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培训指导,普及先进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专业技师开展技能培训,推广新品种、挖掘新技术、开创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严格标准,解决好优质优品
  依据商洛独特气候与土壤条件,精选口感佳、品质优、耐储存运输的优质蔬菜品种。强化种子质量管控,定期开展质量检测,确保种子纯度和发芽率达标。构建供港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确保蔬菜生长空间、光照、通风良好。精准管理施肥,推广有机和生物肥料,减少化肥。采用生物与物理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法,减少农药使用,确保蔬菜绿色环保。结合商洛实际,应制定严格品质标准与操作规程,确保全流程质量指标安全。打造完备的质量检测网络,对蔬菜进行全过程监测,加强对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检测频次,实现实时监控。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追溯体系,健全供港蔬菜身份识别码,提升品牌信誉度。
  塑造品牌,解决好声誉价值
  建议应以商洛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为基准,精心塑造能体现地方特质的供港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塑造,提升商洛供港蔬菜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制定多元化宣传策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广告宣传、专题报道;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拓展销售渠道;适时举办品鉴会、推介会,强化消费者的认知与信任,为品牌发展筑牢基础。多渠道开拓粤港澳蔬菜销售渠道,着力打通直供路径。加强与本地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生鲜电商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打通本地销售通道。强化与西安市场联动,提高陕西高端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供港蔬菜销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