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四链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字数:1006
8月的丹凤,葡香漫野。在棣花镇数字农业产业园里,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架,采摘工人往来穿梭,忙得热火朝天。
“村党支部带着咱搞葡萄产业,从引种、管护到销售全程帮扶,我家6亩葡萄园,今年能挣8万余元!”许家塬村葡萄种植户老张擦着额头的汗,笑着算起增收账。
过去,这里产业零散,发展受限。如今,棣花镇农文康旅产业联合党委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和人才支持作用,通过“联合党委+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条件和技术,帮助农户培育销售“夏黑”“摩尔多瓦”葡萄、“粉玉一号”草莓、香菇等水杂果和大棚蔬菜产品,不仅带动5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8000元,还走出了一条农文康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路。
近年来,丹凤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产业链接、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围绕丹凤葡萄酒、中药康养、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十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等形态模式,全县共成立天麻产业、农文康旅、畜禽产业等13个各有特色、影响力大的产业链联合党委,链接带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665个,整体上实现了党建链、责任链、聚能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功能,初步形成“党建领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
围绕畜牧业产业链集群发展,该县畜牧中心牵头组建了具有行业党工委性质的产业链联合党委——丹凤县畜禽产业联合党委。通过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基地扩能、有机肥加工、病死鸡化制、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等产业项目,建立“链长包抓、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专班推进、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推进机制,教育引导产业链全体党员守法经营,实现党建工作与畜禽产业同频共振,确保“稳产保供、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重点任务举措顺利实施,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稳步提升。
峦庄天麻产业发展联合党委是具有跨镇域、跨县域、跨省性质的产业联合党委。该联合党委立足天麻产业园区(基地),与全县6个镇(街道)11个村23个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周边县区以及全国8个天麻主产区的200余家同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带动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并辐射引领全县其他镇1万余户种植天麻,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金、技术等集聚链接优势。
一条“党建链”,串起就业路、鼓起百姓袋,更系紧党心民心。党建引领的实干清风,既吹绿了产业沃野、扮靓了乡村新颜,更化作田间地头的技术课堂、村民账本上的增收数字,进一步筑牢了乡村发展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村党支部带着咱搞葡萄产业,从引种、管护到销售全程帮扶,我家6亩葡萄园,今年能挣8万余元!”许家塬村葡萄种植户老张擦着额头的汗,笑着算起增收账。
过去,这里产业零散,发展受限。如今,棣花镇农文康旅产业联合党委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和人才支持作用,通过“联合党委+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条件和技术,帮助农户培育销售“夏黑”“摩尔多瓦”葡萄、“粉玉一号”草莓、香菇等水杂果和大棚蔬菜产品,不仅带动5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8000元,还走出了一条农文康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路。
近年来,丹凤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产业链接、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围绕丹凤葡萄酒、中药康养、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十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等形态模式,全县共成立天麻产业、农文康旅、畜禽产业等13个各有特色、影响力大的产业链联合党委,链接带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665个,整体上实现了党建链、责任链、聚能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功能,初步形成“党建领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
围绕畜牧业产业链集群发展,该县畜牧中心牵头组建了具有行业党工委性质的产业链联合党委——丹凤县畜禽产业联合党委。通过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基地扩能、有机肥加工、病死鸡化制、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等产业项目,建立“链长包抓、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专班推进、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推进机制,教育引导产业链全体党员守法经营,实现党建工作与畜禽产业同频共振,确保“稳产保供、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重点任务举措顺利实施,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稳步提升。
峦庄天麻产业发展联合党委是具有跨镇域、跨县域、跨省性质的产业联合党委。该联合党委立足天麻产业园区(基地),与全县6个镇(街道)11个村23个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周边县区以及全国8个天麻主产区的200余家同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带动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并辐射引领全县其他镇1万余户种植天麻,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金、技术等集聚链接优势。
一条“党建链”,串起就业路、鼓起百姓袋,更系紧党心民心。党建引领的实干清风,既吹绿了产业沃野、扮靓了乡村新颜,更化作田间地头的技术课堂、村民账本上的增收数字,进一步筑牢了乡村发展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