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绘
文章字数:1951
杨大伟要回村了。大学毕业四五年后不停地找工作,考公不是笔试差几分就是面试过不了,保健品销售、房产中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师……干得最长的工作超不过六个月,最短的三天,主要是老板找着各种理由拖欠工资,没钱喂嘴。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外卖骑手,虽没“三金”,还算稳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吃苦归吃苦,好歹不欠薪。
这次回村是迫不得已。父亲去地里摘葡萄摔骨折了,估计恢复好需要两三年,母亲去世早,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只能自己回家伺候老人了。
村子离城不远,骑摩托车也就一个多小时。过去,村子是有名的“粉笔村”,早年非常热闹,村人也诚实善良,周边的女孩都想往村里嫁,母亲就是这样嫁给父亲的。这些年衰落了,几乎没人制作粉笔了。种葡萄也不行了,城里人嫌打了药,很难卖动,也不好保存。大伟回村后,几番思索,觉得还是拾起家传的手艺。
“你别管我,自己赶紧挣钱娶个媳妇,我死都瞑目了。为啥要种葡萄,一年一亩地挣个二万,还得攒着花!弄啥也不要再做粉笔了,那和挖煤一样,粉尘能毒死人!你妈就是把肺弄坏去世的。”父亲躺在炕上起不来,说话哼哧哼哧不断咳嗽,劝着儿子。
“我不能丢掉你们的手艺,肯定还要改造一番,要不我这大学白上了。”大伟说。
“你就瞎折腾吧!”父亲叹气摇头。
“不用你操心了,好好养你的病吧。”大伟轻声说。
大伟想起小时候,村里是多么美啊!那时的村子,家家户户摆满了五彩斑斓的粉笔,整个村子像被一道道长长的彩虹环绕,“粉笔村”因此得名,村子的真名反而被人遗忘了。放学回家后,他帮父母做粉笔,加工粉笔技术含量不高,只要心细有力气,要不弄得五麻六道,像个要饭的。家庭手工作坊,父母分工明确,母亲负责和拌粉笔的浆液、灌模,父亲负责脱模、清理模具和晾晒粉笔。母亲先给拌料的水桶里加水,再用杆秤称好石膏粉,把石膏粉倒入桶中,大伟拿个木棍使劲搅动均匀,然后把浆液倒入粉笔模具,用刮板刮去多余的浆液,灌注就算完成。加工白粉笔时,浆液的成分就是水和石膏粉,加工彩色粉笔时,就加入相应颜色的染料。浆液在模具里静置四五分钟,就凝固成了粉笔。后来有了凝固剂、电动搅拌工具,省事不少。
庄稼人靠天吃饭,做粉笔也要靠太阳,遇到天阴下雨就让人发愁,粉笔不能晾干。听父亲说,他们上学的时候,是用大号电池里的碳杆在地上练字,到了大伟这一代,用上了粉笔,虽说小时候调皮捣蛋,吃了老师不少“粉笔头”,也学了不少知识,上了大学。哦,他上学的钱还是一根一根粉笔挣出来的!后来,产量虽说上去了,可是上课不用水泥黑板了,用上了玻璃黑板、多媒体教学,乡里乡邻还互相砸价,科技打败了“粉笔”,大伟要借科技再造“粉笔”。他做了许多功课,做粉笔绝对不能再是老一套,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环保生态、创新发展,改变人对粉笔的固有认知。
他知道,第一二代普通粉笔已过时了,第三代水溶性粉笔,第四代液体粉笔、涂鸦粉笔是热门,这种环保水性笔容易擦除,百分百无尘。现在的粉笔,不仅仅用于书写,还在于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寄托。
好在有乡村振兴无息贷款,给了他大力的支持,荒废的村小学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让他先使用,大伟如鱼得水,很快就生产出来了优质的“粉笔”。
跑市场、进超市……大伟领着一批村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准备让村子成为现代的“粉笔村”,直至“中国粉笔第一村”!他注册了“大伟”品牌,还有自己的独特创意,把粉笔做成了“情绪价值提供者”,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火箭筒粉笔、彩虹粉笔等横空出世。
“还能有这样的粉笔!”父亲惊奇道。
还有粉笔玩具呢!大伟没有放弃研发,生产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竞技运动型等五大类几百种粉笔,覆盖教育、娱乐、工业、文创等领域。他邀请学校师生、各界朋友来村里观看制作粉笔全程,并可体验,自己制作;家庭手工作坊变成了现代企业、文旅研学体验基地。城里不好挣钱,村里一下子回来好多人,一些人跟他做粉笔,一些人开起了民宿、餐饮、农家乐、茶馆、发呆放空场。
他在村口做了个大大的广告,写上:“Chalk Village in China!”
“娃呀,人怕出名猪怕肥!做个差不多就行了。”父亲提醒道。
“要做就做最好的,世界的!”大伟很坚决。
不长时间,仿制、滞销不断出现,整得大伟难以入眠。
这时,大学同学小梅投靠来了。小梅是邻村“农民画乡”的俊女子,也算网红,直播带货没问题。她拿着现代的“粉笔”,在大伟专门修起的涂鸦墙上随意画画进行直播,介绍每种产品的特点,销量一下子提升了。
“兜兜转转,人生轮回。没想到咱们从这里出去又回来了。”大伟感叹地说。
“这叫机缘。回来绘就咱们的精彩人生,彩绘人生!‘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你做粉笔,我来画画,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小梅说完,脸有点红了。
父亲听到了,心里比吃了甘蔗还甜,忍不住哈哈大笑。连忙说:“做粉笔,做粉笔,我病好了也帮你们做粉笔,让村里再现吉祥彩虹!”
这次回村是迫不得已。父亲去地里摘葡萄摔骨折了,估计恢复好需要两三年,母亲去世早,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只能自己回家伺候老人了。
村子离城不远,骑摩托车也就一个多小时。过去,村子是有名的“粉笔村”,早年非常热闹,村人也诚实善良,周边的女孩都想往村里嫁,母亲就是这样嫁给父亲的。这些年衰落了,几乎没人制作粉笔了。种葡萄也不行了,城里人嫌打了药,很难卖动,也不好保存。大伟回村后,几番思索,觉得还是拾起家传的手艺。
“你别管我,自己赶紧挣钱娶个媳妇,我死都瞑目了。为啥要种葡萄,一年一亩地挣个二万,还得攒着花!弄啥也不要再做粉笔了,那和挖煤一样,粉尘能毒死人!你妈就是把肺弄坏去世的。”父亲躺在炕上起不来,说话哼哧哼哧不断咳嗽,劝着儿子。
“我不能丢掉你们的手艺,肯定还要改造一番,要不我这大学白上了。”大伟说。
“你就瞎折腾吧!”父亲叹气摇头。
“不用你操心了,好好养你的病吧。”大伟轻声说。
大伟想起小时候,村里是多么美啊!那时的村子,家家户户摆满了五彩斑斓的粉笔,整个村子像被一道道长长的彩虹环绕,“粉笔村”因此得名,村子的真名反而被人遗忘了。放学回家后,他帮父母做粉笔,加工粉笔技术含量不高,只要心细有力气,要不弄得五麻六道,像个要饭的。家庭手工作坊,父母分工明确,母亲负责和拌粉笔的浆液、灌模,父亲负责脱模、清理模具和晾晒粉笔。母亲先给拌料的水桶里加水,再用杆秤称好石膏粉,把石膏粉倒入桶中,大伟拿个木棍使劲搅动均匀,然后把浆液倒入粉笔模具,用刮板刮去多余的浆液,灌注就算完成。加工白粉笔时,浆液的成分就是水和石膏粉,加工彩色粉笔时,就加入相应颜色的染料。浆液在模具里静置四五分钟,就凝固成了粉笔。后来有了凝固剂、电动搅拌工具,省事不少。
庄稼人靠天吃饭,做粉笔也要靠太阳,遇到天阴下雨就让人发愁,粉笔不能晾干。听父亲说,他们上学的时候,是用大号电池里的碳杆在地上练字,到了大伟这一代,用上了粉笔,虽说小时候调皮捣蛋,吃了老师不少“粉笔头”,也学了不少知识,上了大学。哦,他上学的钱还是一根一根粉笔挣出来的!后来,产量虽说上去了,可是上课不用水泥黑板了,用上了玻璃黑板、多媒体教学,乡里乡邻还互相砸价,科技打败了“粉笔”,大伟要借科技再造“粉笔”。他做了许多功课,做粉笔绝对不能再是老一套,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环保生态、创新发展,改变人对粉笔的固有认知。
他知道,第一二代普通粉笔已过时了,第三代水溶性粉笔,第四代液体粉笔、涂鸦粉笔是热门,这种环保水性笔容易擦除,百分百无尘。现在的粉笔,不仅仅用于书写,还在于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寄托。
好在有乡村振兴无息贷款,给了他大力的支持,荒废的村小学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让他先使用,大伟如鱼得水,很快就生产出来了优质的“粉笔”。
跑市场、进超市……大伟领着一批村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准备让村子成为现代的“粉笔村”,直至“中国粉笔第一村”!他注册了“大伟”品牌,还有自己的独特创意,把粉笔做成了“情绪价值提供者”,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火箭筒粉笔、彩虹粉笔等横空出世。
“还能有这样的粉笔!”父亲惊奇道。
还有粉笔玩具呢!大伟没有放弃研发,生产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竞技运动型等五大类几百种粉笔,覆盖教育、娱乐、工业、文创等领域。他邀请学校师生、各界朋友来村里观看制作粉笔全程,并可体验,自己制作;家庭手工作坊变成了现代企业、文旅研学体验基地。城里不好挣钱,村里一下子回来好多人,一些人跟他做粉笔,一些人开起了民宿、餐饮、农家乐、茶馆、发呆放空场。
他在村口做了个大大的广告,写上:“Chalk Village in China!”
“娃呀,人怕出名猪怕肥!做个差不多就行了。”父亲提醒道。
“要做就做最好的,世界的!”大伟很坚决。
不长时间,仿制、滞销不断出现,整得大伟难以入眠。
这时,大学同学小梅投靠来了。小梅是邻村“农民画乡”的俊女子,也算网红,直播带货没问题。她拿着现代的“粉笔”,在大伟专门修起的涂鸦墙上随意画画进行直播,介绍每种产品的特点,销量一下子提升了。
“兜兜转转,人生轮回。没想到咱们从这里出去又回来了。”大伟感叹地说。
“这叫机缘。回来绘就咱们的精彩人生,彩绘人生!‘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你做粉笔,我来画画,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小梅说完,脸有点红了。
父亲听到了,心里比吃了甘蔗还甜,忍不住哈哈大笑。连忙说:“做粉笔,做粉笔,我病好了也帮你们做粉笔,让村里再现吉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