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企业·融通创新④ 蜂群智造领航低空经济
文章字数:1513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中天禹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无人机蜂群技术抢占市场,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蜂群系统,通过精准的空中编队和集群协同飞行,在重点项目观摩中精彩亮相,展示了其先进的群体智能控制技术。企业积极推动技术应用创新,将无人机技术深度应用于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多元场景,正成为低空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先企业,为我市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案例背景
  商洛市依托丹凤通用机场得天独厚的空域优势,前瞻性锚定无人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的核心突破点。2020年,丹凤县通过秦创原平台引入中天禹辰,其雄厚的研发制造底蕴,叠加机场试飞场这一天然“科技试验场”,迅速聚焦于无人机蜂群技术这一尖端领域,协同攻关遥感大数据、机载AI等前沿技术,以“蜂群智造”为核心动能,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锻造新质生产力,强势奠定其领航低空经济的战略支点地位。
  二、具体做法
  (一)蜂群智能:淬炼核心硬科技。构建“产学研用”四维协同创新体系,深度联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尖端实验室,依托高性能算力底座建成“蜂群智能指挥中枢”“集群飞行控制矩阵”等四大创新平台;2024年策划申报的“无人蜂群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研究”被纳入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0多项,研制的超高分实景三维等技术和隐身无人机等机型在军民两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二)智造集群:锻造产业生态高地。以丹凤机场为“空天科技试验场”,整合高校创新资源与试飞空域优势,建设无人机生产线、大数据算力中心、无人机综合试验场等设施;打造集尖端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孵化、空天人才培育、智能装备测试于一体的“蜂群智造生态圈”,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全域赋能:定义空天应用新范式。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产业优势,精心组建9支专业无人机飞行编队,全面激活秦岭立体空间资源。通过创新运用“无人机+空天信息网”技术架构,全面重构行业解决方案,深度赋能多个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先进无人机技术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力开拓低空遥感、对地探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等前沿应用场景领域。在国土测量技术方面,利用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对大面积国土的快速、精准测绘,为土地规划、资源管理等提供可靠数据基础;针对桥梁检测领域,无人机搭载专业检测设备能对桥梁结构进行细微检测,结合智能算法分析,为桥梁维护与安全评估提供蜂群智能决策方案,有效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三、主要成效
  (一)产能规模持续提升。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加工智能制造装备,建成多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具备超大翼展固定翼、多旋翼飞行器整机生产能力,年产小型无人机5万架、中型无人机5000架、大型无人机2500架,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二)技术标杆引领行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6轴行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128分钟,领先该领域吉尼斯世界纪录5分31秒,奠定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建成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5.8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亩均产值1670万元,带动就业360多人。
  (三)应用场景全面拓展。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技术成果及产品,成功应用于森林防火巡查、河道山林遥感监测、葡萄园农药喷洒等多个领域,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布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已逐步成为推动立体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驱动力。
  专家点评
  计宏亮(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中天禹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的典型特征,形成“四大创新平台”协同体系,构建年产能5.75万架无人机、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并以应用场景为导向在国土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实现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