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智慧养鱼掀起致富“浪花”
本报通讯员 黄国勇 高 波
文章字数:862
  8月22日8时,在镇安县云盖寺镇中小企业孵化园内,镇安鲤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楼下,前来收购鲈鱼的冷链运输车已经依次排开,工人将分类分级的鲈鱼快速转移至高密度充氧冷链车活水区,千条鱼儿在水箱里游来游去,泛起层层波浪,一派水漾鱼肥的丰收场景尽收眼底。
  “你瞧瞧,今年的鲈鱼个个膘肥体壮,看着就喜人!”公司销售负责人刘凯对安康汉水鱼配送中心收购商说。
  走进养殖基地,一排排养殖桶中,鲈鱼、鲟鱼、笋壳鱼等鱼类色泽光亮,在水中欢快游弋。数字化智能养殖系统实时监测水温、溶氧、PH值等关键数据,为鱼类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一幅科技赋能渔业的新图景在此展开。
  “我们通过技术革新,既节省了用水指标,又盘活了水资源,还带来了绿色收益,成为商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样板。这种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的鱼,具有周期短、产出高、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这2万多斤鲜活的加州鲈鱼,每条重量在1.2斤至1.5斤,即将搭乘冷链专车,24小时内直达西北五省等地的市场。”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红梅说。
  当被问及这样养出的鱼能否盈利时,公司负责人纪宏武难掩喜悦:“今年行情不错,每斤能有7到10元的利润。”随着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公司加大循环水养殖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投入,实现工厂化智能运作——依据鱼类生长规律,在氧气供给、水质监测、防病保健等方面精准调控各项技术指标,为鱼儿打造舒适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了养殖产量和质量,不仅让鱼类存活率提升至90%,更保证了鱼肉的甜美细腻。
  伴随着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为附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家住花园小区搬迁点的胡兴晖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他说:“以前我一直在广州打工,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现在在这里上班,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投料、换水、转运等,活儿不重,下班几分钟就到家,工资就是净收入。”
  发展起来的鲤跃科技养鱼市场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文旅产业等就业载体,让更多像刘凯、何小翔、胡兴晖这样的群众实现了“守着家门挣薪金”的梦想,还联动了苗种繁育、鱼类养殖、冰鲜贮藏、冷链运输、鱼食加工、垂钓、电商、农旅、网销等产业链齐头并进,新质生产力正在这里加快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