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企业·融通创新⑦ 产学研协同破解高纯石英砂技术困局
文章字数:1828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硅石矿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目前探明储量2亿吨以上,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31%。随着半导体、光纤、光伏、芯片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高纯石英砂的需求量与品质要求急剧攀升。陕西中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准把握市场机遇,深度聚焦石英砂产品高纯化与硅石产业链拓展,以科技进步为引擎,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商洛学院等1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为商洛硅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案例背景
  传统硅产业长期受限于关键技术瓶颈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链条短且附加值低的困境,导致商洛硅产业深陷价值链中低端,高端硅基材料本地化供应能力不足,集群效应难以形成。为突破发展桎梏,中泰材料率先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延伸及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战略,全力打造“开采—高纯精制—高端硅基材料—尾渣资源化”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商洛硅产业从原矿输出向高端材料制造转型,成为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样本。
  二、具体做法
  (一)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克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商洛学院、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安徽蚌埠玻璃研究院等1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交流。投资520余万元,打造“商洛市硅基材料重点实验室”“商洛市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岭硅产业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筑牢根基;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石英砂岩制备高纯石英砂、电子级硅微粉、太阳能硅材料等多项关键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与商洛学院共同组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承担“高纯石英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项目,开辟硅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径。
  (二)校企共育人才,夯实创新根基。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同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打造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商洛学院结成“四主体一联合”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功弥补科研人才短板,大幅提升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为自身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借助优质试验条件更好地开展技术研究,以及高校专家教授前沿技术与创新想法的落地验证搭建高品质实践平台。2024年选聘商洛学院副教授李峰担任“科技副总”,开启产学研协同用人的全新篇章。
  (三)多元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效应。为实现市场深度拓展,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与多元渠道,积极参加科技成果(产品)系列展演,借助“丝博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览展示区,全方位呈现创新型产品与前沿技术成果,以国际化、专业化平台为依托,深度挖掘潜在市场,拓宽产品交易路径。特邀商洛学院化材学院专家团队,量身定制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咨询服务,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精准的趋势研判,制定更具针对性、精准性的市场推广方案,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准方向,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成效
  (一)技术跃升驱动价值增长。通过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交流,成功攻克石英砂物理降铁技术难题。此前,石英砂中铁含量约200PPM,经技术攻关,铁含量降至100PPM以下,纯度高达99.8%。技术突破不仅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更显著提高了产品价值,价格从每吨230元跃升至430元。
  (二)产品矩阵领跑西北市场。依托持续科技创新,形成涵盖精制石英砂、高纯石英砂、石英砂细粉等高端产品矩阵。产品凭借卓越性能与稳定供应,畅销中玻、台玻、彩虹玻璃等龙头企业及河南、山西、安徽、湖北等地超40家光伏玻璃厂商,荣膺西北最大石英砂供应基地称号。2021—2023年连续三年被中国粉体网和硅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石英砂供应商”,硅微粉业务发展迅猛,成为陕西省及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产商,占据西安及周边市场90%以上份额,填补了区域产业空白。
  (三)全链创新激活区域经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布局,成功塑造“洛硅”高端品牌。构建“开采—高纯化—材料化—资源化”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为邦友硅业、华奕硅业等区域产业链企业提供可复制的科技升级路径,有效激发商洛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整体活力,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引擎。

  专家点评
  穆荣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陕西中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品牌塑造等举措,走出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子,这是一个产学研合作赋能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