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窗口聚活力 文明实践连民心
文章字数:878
8月29日,在商州区陈塬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里,广播站负责人喻玉与同事王润正在电脑上忙碌地剪辑着新一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站广播音频。只见她时而微调音量大小,时而衔接背景音乐,时而优化声音过渡,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只为让最终的广播效果更完美。
“我们广播站开播前几期,朗诵者大多是各站(所)负责人,大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声音培训。我就想在后期多花点心思,让听众听得舒服,也愿意经常来听听。”为了让广播站有更多的听众,她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作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重要举措,广播站《听·见文明 只“音”有你》自今年7月份在“陈塬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开播以来,始终坚守“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每周三定期推出广播节目。内容在紧扣理论政策、社会热点与民生焦点三大核心的同时,围绕辖区发展及时播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展、民生服务新举措,展现街道建设的鲜活成果。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专题回应教育入学、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切实凝聚社会共识。
“单靠我们团队策划内容,始终有局限性,只有让群众从‘听众’变成‘主角’,广播才能真正扎根民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谈及节目的长效发展,喻玉有着清晰的思考,而她推动开通的群众投稿通道,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实践。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投稿规则设置得格外亲民:内容围绕理论解读、身边好人好事、民生建议等积极主题即可,无论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商州方言,只要吐字清晰、内容正向,都能录制音频投稿;时间与格式要求也简单明了,每周一中午12时前将MP3格式的作品发送至陈塬街道党建办,就能完成投稿。这条开放的投稿通道,让广播站的“声音版图”越来越丰富,也让文明传播更具烟火气。
“广播站从来不是单向输出政策的‘扩音器’,而是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的‘连心桥’。”陈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丹东对广播站的定位有着深刻认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让广播站真正成为传递党情民意、倡导文明新风的‘有声窗口’,用每一段温暖的声音传递正能量,用每一期用心的节目涵养辖区文明新风。”
“我们广播站开播前几期,朗诵者大多是各站(所)负责人,大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声音培训。我就想在后期多花点心思,让听众听得舒服,也愿意经常来听听。”为了让广播站有更多的听众,她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作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重要举措,广播站《听·见文明 只“音”有你》自今年7月份在“陈塬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开播以来,始终坚守“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每周三定期推出广播节目。内容在紧扣理论政策、社会热点与民生焦点三大核心的同时,围绕辖区发展及时播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展、民生服务新举措,展现街道建设的鲜活成果。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专题回应教育入学、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切实凝聚社会共识。
“单靠我们团队策划内容,始终有局限性,只有让群众从‘听众’变成‘主角’,广播才能真正扎根民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谈及节目的长效发展,喻玉有着清晰的思考,而她推动开通的群众投稿通道,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实践。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投稿规则设置得格外亲民:内容围绕理论解读、身边好人好事、民生建议等积极主题即可,无论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商州方言,只要吐字清晰、内容正向,都能录制音频投稿;时间与格式要求也简单明了,每周一中午12时前将MP3格式的作品发送至陈塬街道党建办,就能完成投稿。这条开放的投稿通道,让广播站的“声音版图”越来越丰富,也让文明传播更具烟火气。
“广播站从来不是单向输出政策的‘扩音器’,而是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的‘连心桥’。”陈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丹东对广播站的定位有着深刻认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让广播站真正成为传递党情民意、倡导文明新风的‘有声窗口’,用每一段温暖的声音传递正能量,用每一期用心的节目涵养辖区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