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企业·融通创新⑩ 西研商造:正太氢能飞地转化模式
文章字数:1662
  商洛市飞地孵化器是西商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位于西安沣东新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6号楼,承担着引入西安优势科创资源、培育孵化优秀科创企业和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使命。陕西正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深度合作,在商洛市飞地孵化器共建研发实验室,积极探索“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氢能清洁可再生、来源自主可控、应用场景丰富,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双重特性,是未来国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太能源作为一家专注于氢能装备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对氢能产业链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难等挑战,始终聚焦绿氢制备技术攻关,瞄准技术升级需求,与西安交通大学携手,以共建高水平研发载体为核心策略,依托商洛市飞地孵化器科技服务功能,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
  二、具体做法
  (一)共建研发载体,推进跨域资源整合。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与西安交大共同建立电极联合研发中心,整合现有技术骨干与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跨学科教授及学术带头人资源,组建技术攻关团队。研发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统筹协调西安科研人才、实验设施与商洛本地资源,聚焦氢能核心材料与装备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系统性联合研发。
  (二)成立科转公司,打通成果转化通道。与西安交大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共同成立陕西氢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陕西正太—西安交大氢能源研究院,入驻商洛市飞地孵化器,专注于氢能相关材料与设备产业化研究,通过“西安研发”与“商洛转化”的紧密衔接,高效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践“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
  (三)构建协同机制,强化飞地联动攻关。以商洛市飞地孵化器为“中转站”,搭建“需求对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全流程合作机制。基于市场需求与行业痛点,定期向西安交大反馈技术需求,西安交大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双方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分享研究进展,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发成果经双方评估后,推进实施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三、主要成效
  (一)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成功开发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显著提升电解效率,有效降低制氢成本;优化电解槽核心结构设计,大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强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设计开发出首套国产化电解水制氢核心材料测试系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提升制氢设备及材料研发效率,供应多家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企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示范引领,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建成全省首个绿氢制储用——陕西正太能源风光氢制储用智能一体化示范项目,包含300kW光伏电站和50kW风力发电机汇流及整流系统、10Nm3/h电解水制氢系统、储氢及加氢系统,氢气纯度达99.999%。项目的建成,不仅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供应示范,还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示范效应。
  (三)升级迭代快,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借助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丰富产品线,涵盖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实验室小型水电解测试设备、小型氢氧发生器、碱性析氧阳极催化剂等多款氢能源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四)人才深度融合,创新根基持续巩固。通过与西安交大合作中的人才交流与培养,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和技术人才队伍。技术人员通过在职学习,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西安交大学生也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为未来投身能源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双方人才的交流融合,有效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为持续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专家点评
  曹晓阳(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陕西正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共建研发载体、成立科转公司,借商洛市飞地孵化器整合资源,构建全流程合作机制,在氢能技术、示范项目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西安研发、商洛转化”提供了可复制路径,带动产业与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