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鱼
文章字数:2054
星期六的早晨,杨县长坐在河岸草丛中的一块形状不规则石头上,鱼竿斜搭在河边凸起的土坎上,钓线垂进粼粼的水面,像根看不见的弦。身边的竹篓里躺着两条鲫鱼,白花花的,大约三四两重。这是他今早的收获。
四月天美好的南风,吹得山川也软乎乎的。河边是一座望不到头的缓坡,沿着河的北岸一直延伸到县城边上。县里计划将在这里平整出几百亩的台田。台田临河,遇到天旱,抽水灌溉也方便。
远处,一个身着真丝混纺面料便服的中年男子在麦田边转悠,他的脚下放着一个近两米长的纸箱子。他在附近一直徘徊犹豫着,要不要走上前,与杨县长打个招呼。
其实杨县长早就发现了这位中年男子,这个男子叫李福,是本县福顺工程公司的老板。他所经营的公司有一定的规模。杨县长认识他。出于礼貌,杨县长回头招呼他:“李老板,一大早来河边,怎么,你也喜欢钓鱼?”李福提着纸箱走过来,有点不自然地说:“我有一块地,就在这附近,来看看麦子长势怎么样!”
杨县长看了看李老板身边的纸箱说:“哦,来地里,怎么还带着个大纸箱,不嫌累吗?”李福觉得话到此处,正好趁机说出心意:“杨县长,我打听您没有其他爱好,就喜欢利用闲暇钓钓鱼。”杨县长顿了顿,示意李福接着说下去,“我觉着您的钓竿太简易了点,我从外面给您定制了一副钓竿,原本想等晚上,给您送到家里去,又觉得被人看见,不合适!想到您喜欢周末早上来钓鱼,就在河边等您!”
说着,李福就打开纸箱,里面是一个银灰色金属箱,银灰色的金属扣,在晨光中闪着亮亮的反光。李福谦恭地说:“钓竿不值钱,就是个心意!”
作为老钓客的杨县长,一眼就识得这是一种叫黑曜石的鱼竿,深海金枪鱼骨纤维混合碳纳米管材质,年产仅50根,需十年钓鱼经验才能购买,价值几十万呢。他爱钓鱼,也像很多钓客一样,本能地喜欢好看又好用的钓具,他曾上网查询过很多不同种类的钓具,但只是看看,从不奢求那些高档的玩意儿。
晨风轻轻地吹过,给人一丝丝凉意。李福边说边“咔嗒”一声弹开箱子,里面的吊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银灰色的钓竿泛着哑光,线轴上绕着荧绿色的钓线,连鱼钩都镀着一层银,比杨县长鱼篓里的鲫鱼还亮。杨县长的目光在鱼竿上顿了顿,又落回到水面——浮漂正轻轻点了两下,像是在提醒着什么。
“我这老鱼竿挺好。”杨县长抬手把浮漂往上调了调,“五年前在镇上渔具店买的,五十块钱,钓过最大的鱼是三斤的草鱼,也没断线,倒是你这箱子,看着挺沉,提着累不累?”
李福脸上的笑僵了一瞬又很快化开,“不累不累,这种钓具很轻便的,我就是想找您捞一捞钓鱼经的。”他说,“您看,您这钓线细的,万一碰上大鱼,跑了多可惜,我这种钓线是高强度的。别说大鱼,就是大家伙,也能拉上来!”说到大家伙时,他下意识地往河边的缓坡上瞟了瞟——平整这块山坡工程涉及周边八个村子,预算好几千万,确实是个大家伙工程。
杨县长没接话,浮漂突然往下一沉,他手腕一扬,鱼竿弯成个漂亮的弧线,线轴嗡嗡转了两下。“有鱼!”李福赶紧上前一步要帮忙,却被杨县长摆手拦住。老县长握着鱼竿,力道不缓不急,鱼线在水面划出一道道涟漪,像是跟水里的鱼较劲。
“李老板。你知道我为啥爱钓鱼不?”杨县长盯着水里的动静,声音虽轻却很清晰。“我年轻时在乡里当农技员,蹲在田埂上看水,后来就爱上钓鱼,钓鱼就讲究个‘守’,守着水,守着心,不能急,一急就乱了章法,鱼就跑了。”他手腕一沉,一条斤把重的鲤鱼被拉出水面,银闪闪的鳞片在阳光下晃眼。
李福跟着笑:“杨县长说得对!钓鱼就是要沉住气。我来找您,就是为承接台田工程这事的,我们福顺公司也是‘沉住气’准备的,资质、方案都齐,就等您给个机会,保证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像您钓的这条鱼一样,让人看着舒心。”他说着,又把纸箱往杨县长身边推了推,“这钓具您就收下,就算您不用,放家里当个摆设也好啊。”
杨县长把鲤鱼放进竹篓,鱼在竹篓里蹦跳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布鞋。他将手在裤子上擦了擦,才看向李福:“小李,你这钓具是好,但我用不惯。我这老鱼竿,钓的是鱼;你这钓具,想钓的是啥,咱们心里都清楚。”他指了指竹篓里的鱼,“你看这些鱼,吃的是河里的草、水里的虫,要是喂了不该喂的,鱼就不鲜了,人吃了也闹肚子。”
李福很尴尬,手不自觉地捋了捋衣服下摆。风突然大了些,吹得渔具箱的盖子“啪嗒”一声合上,像是给这场对话划了个停顿。
“杨县长,我……”李福刚要开口,杨县长却已经收拾起鱼竿,竹篓拎在手里,不轻不重。“平整地块是民生工程,八个村的老百姓等着土地平整了种经济作物,这事儿不能出半点差错。”他看着李福,眼神像水里的浮漂,稳得很,“招标会后天开,所有公司公平竞争,谁的方案好、报价合理,谁就中。你有这心思,还不如回去,精心准备招标方案。至于你的钓具,你还是拎回去吧——我这把老骨头了,可别把我当鱼钓。”
三天后投标,李老板中了标,他的资质、方案、报价都很合理。
后来,杨县长还是常去河边钓鱼,用的还是那根五十块的老鱼竿。有时候钓上来的鱼太小,他就放回水里,看着鱼摆着尾巴游远,自己坐在埂上,晒着太阳,嘴角带着笑——他钓的从来不是鱼,是心里那份踏实,那份对得起“县长”这两个字的安稳。
四月天美好的南风,吹得山川也软乎乎的。河边是一座望不到头的缓坡,沿着河的北岸一直延伸到县城边上。县里计划将在这里平整出几百亩的台田。台田临河,遇到天旱,抽水灌溉也方便。
远处,一个身着真丝混纺面料便服的中年男子在麦田边转悠,他的脚下放着一个近两米长的纸箱子。他在附近一直徘徊犹豫着,要不要走上前,与杨县长打个招呼。
其实杨县长早就发现了这位中年男子,这个男子叫李福,是本县福顺工程公司的老板。他所经营的公司有一定的规模。杨县长认识他。出于礼貌,杨县长回头招呼他:“李老板,一大早来河边,怎么,你也喜欢钓鱼?”李福提着纸箱走过来,有点不自然地说:“我有一块地,就在这附近,来看看麦子长势怎么样!”
杨县长看了看李老板身边的纸箱说:“哦,来地里,怎么还带着个大纸箱,不嫌累吗?”李福觉得话到此处,正好趁机说出心意:“杨县长,我打听您没有其他爱好,就喜欢利用闲暇钓钓鱼。”杨县长顿了顿,示意李福接着说下去,“我觉着您的钓竿太简易了点,我从外面给您定制了一副钓竿,原本想等晚上,给您送到家里去,又觉得被人看见,不合适!想到您喜欢周末早上来钓鱼,就在河边等您!”
说着,李福就打开纸箱,里面是一个银灰色金属箱,银灰色的金属扣,在晨光中闪着亮亮的反光。李福谦恭地说:“钓竿不值钱,就是个心意!”
作为老钓客的杨县长,一眼就识得这是一种叫黑曜石的鱼竿,深海金枪鱼骨纤维混合碳纳米管材质,年产仅50根,需十年钓鱼经验才能购买,价值几十万呢。他爱钓鱼,也像很多钓客一样,本能地喜欢好看又好用的钓具,他曾上网查询过很多不同种类的钓具,但只是看看,从不奢求那些高档的玩意儿。
晨风轻轻地吹过,给人一丝丝凉意。李福边说边“咔嗒”一声弹开箱子,里面的吊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银灰色的钓竿泛着哑光,线轴上绕着荧绿色的钓线,连鱼钩都镀着一层银,比杨县长鱼篓里的鲫鱼还亮。杨县长的目光在鱼竿上顿了顿,又落回到水面——浮漂正轻轻点了两下,像是在提醒着什么。
“我这老鱼竿挺好。”杨县长抬手把浮漂往上调了调,“五年前在镇上渔具店买的,五十块钱,钓过最大的鱼是三斤的草鱼,也没断线,倒是你这箱子,看着挺沉,提着累不累?”
李福脸上的笑僵了一瞬又很快化开,“不累不累,这种钓具很轻便的,我就是想找您捞一捞钓鱼经的。”他说,“您看,您这钓线细的,万一碰上大鱼,跑了多可惜,我这种钓线是高强度的。别说大鱼,就是大家伙,也能拉上来!”说到大家伙时,他下意识地往河边的缓坡上瞟了瞟——平整这块山坡工程涉及周边八个村子,预算好几千万,确实是个大家伙工程。
杨县长没接话,浮漂突然往下一沉,他手腕一扬,鱼竿弯成个漂亮的弧线,线轴嗡嗡转了两下。“有鱼!”李福赶紧上前一步要帮忙,却被杨县长摆手拦住。老县长握着鱼竿,力道不缓不急,鱼线在水面划出一道道涟漪,像是跟水里的鱼较劲。
“李老板。你知道我为啥爱钓鱼不?”杨县长盯着水里的动静,声音虽轻却很清晰。“我年轻时在乡里当农技员,蹲在田埂上看水,后来就爱上钓鱼,钓鱼就讲究个‘守’,守着水,守着心,不能急,一急就乱了章法,鱼就跑了。”他手腕一沉,一条斤把重的鲤鱼被拉出水面,银闪闪的鳞片在阳光下晃眼。
李福跟着笑:“杨县长说得对!钓鱼就是要沉住气。我来找您,就是为承接台田工程这事的,我们福顺公司也是‘沉住气’准备的,资质、方案都齐,就等您给个机会,保证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像您钓的这条鱼一样,让人看着舒心。”他说着,又把纸箱往杨县长身边推了推,“这钓具您就收下,就算您不用,放家里当个摆设也好啊。”
杨县长把鲤鱼放进竹篓,鱼在竹篓里蹦跳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布鞋。他将手在裤子上擦了擦,才看向李福:“小李,你这钓具是好,但我用不惯。我这老鱼竿,钓的是鱼;你这钓具,想钓的是啥,咱们心里都清楚。”他指了指竹篓里的鱼,“你看这些鱼,吃的是河里的草、水里的虫,要是喂了不该喂的,鱼就不鲜了,人吃了也闹肚子。”
李福很尴尬,手不自觉地捋了捋衣服下摆。风突然大了些,吹得渔具箱的盖子“啪嗒”一声合上,像是给这场对话划了个停顿。
“杨县长,我……”李福刚要开口,杨县长却已经收拾起鱼竿,竹篓拎在手里,不轻不重。“平整地块是民生工程,八个村的老百姓等着土地平整了种经济作物,这事儿不能出半点差错。”他看着李福,眼神像水里的浮漂,稳得很,“招标会后天开,所有公司公平竞争,谁的方案好、报价合理,谁就中。你有这心思,还不如回去,精心准备招标方案。至于你的钓具,你还是拎回去吧——我这把老骨头了,可别把我当鱼钓。”
三天后投标,李老板中了标,他的资质、方案、报价都很合理。
后来,杨县长还是常去河边钓鱼,用的还是那根五十块的老鱼竿。有时候钓上来的鱼太小,他就放回水里,看着鱼摆着尾巴游远,自己坐在埂上,晒着太阳,嘴角带着笑——他钓的从来不是鱼,是心里那份踏实,那份对得起“县长”这两个字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