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村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文章字数:936
本报讯 (通讯员 江荣霞)一垄垄翠绿厚实的“致富叶”随风摇曳,一个个体态饱满的“致富果”长势喜人,一朵朵破土而出的“致富伞”香气四溢……初秋的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充满生机和希望。
近年来,月明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统筹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积极摸索出一条“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从“单一”传统产业向“多元”新型产业有效转变,切实拓宽了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渠道,为全面推动村域发展蓄势赋能。
月明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效凝聚起党员骨干、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等人才力量,依托党支部班子成员创办月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支委领办、党员带头、大户示范的方式,逐步把有能力的党员和群众培养成产业发展“引路人”,有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在产业链上激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着力构建起“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带动“服务链”的工作格局,为进一步推动村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全村上下聚焦“产业兴、群众富、集体强”这一目标,在持续做强做优畜牧养殖、核桃板栗种植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月明村党支部抢抓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机遇,有序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产业示范带,逐步形成了“村集体发展一批、能人大户带动一批、产业政策扶持一批”。目前,月明村建成年发展食用菌20万袋的现代化产业园1处,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年共育量达700张的小蚕共育室1处,同步因地制宜发展瓜蒌基地2处150亩、烤烟500亩,呈现出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强劲势头。
月明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将广大群众嵌在产业链上,逐步形成了“利益共享、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月明村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取经”2场次,开展“田间课堂”培训15场次,辐射带动群众300多人;发展烤烟、瓜蒌、蚕桑等产业,流转土地700亩,为农户兑付地租21万元左右,年累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再就业650多人次;党员大户通过“庭院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85户。同时,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3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带动“增收链”。
近年来,月明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统筹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积极摸索出一条“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从“单一”传统产业向“多元”新型产业有效转变,切实拓宽了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渠道,为全面推动村域发展蓄势赋能。
月明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效凝聚起党员骨干、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等人才力量,依托党支部班子成员创办月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支委领办、党员带头、大户示范的方式,逐步把有能力的党员和群众培养成产业发展“引路人”,有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在产业链上激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着力构建起“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带动“服务链”的工作格局,为进一步推动村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全村上下聚焦“产业兴、群众富、集体强”这一目标,在持续做强做优畜牧养殖、核桃板栗种植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月明村党支部抢抓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机遇,有序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产业示范带,逐步形成了“村集体发展一批、能人大户带动一批、产业政策扶持一批”。目前,月明村建成年发展食用菌20万袋的现代化产业园1处,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年共育量达700张的小蚕共育室1处,同步因地制宜发展瓜蒌基地2处150亩、烤烟500亩,呈现出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强劲势头。
月明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将广大群众嵌在产业链上,逐步形成了“利益共享、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月明村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取经”2场次,开展“田间课堂”培训15场次,辐射带动群众300多人;发展烤烟、瓜蒌、蚕桑等产业,流转土地700亩,为农户兑付地租21万元左右,年累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再就业650多人次;党员大户通过“庭院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85户。同时,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3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带动“增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