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企业·融通创新⑮ 产学研协同 锻造“核桃芯片”
文章字数:1437
  《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优化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作为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的重要篇章,明确提出在秦巴山区,充分发掘生态价值,发展核桃等优势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带。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核桃产业链主企业,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高校院所,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成功打造“品种差异化突围、全链数智化赋能、资源共享化反哺”县域特色产业融通创新模式,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一、案例背景
  洛南县依托秦岭腹地资源禀赋,将核桃产业确立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但受限于品种单一、加工粗放、产业链条短等瓶颈,亟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盛大实业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产学研协同+全链融通”创新生态,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全链科技升级,推动县域核桃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高值化跃迁,为科技型链主企业引领县域特色产业融通创新发展树立标杆。
  二、具体做法
  (一)“揭榜挂帅”攻坚核心技术。针对红仁核桃“种、采、加、用”全链技术痛点,联合中国林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协同攻关,重点突破高抗砧木智能选育、红仁呈色机理分子解析、分子标记辅助精准育种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引进并本土化改良美国加州红仁核桃,构建“种质资源库—技术研发平台—示范推广网络”一体化科技育种体系。
  (二)“赛马机制”驱动高效转化。面向核桃壳高值化利用,建立内部竞争性研发“赛马”机制,开辟“研发—中试—量产”快速通道,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围绕核桃壳综合利用,开展多技术路线并行研发,推进“超微粉体加工制备”与“高值衍生品开发”双路径产业化,累计开发6大类23种科技产品,其中: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结块型/非结块型核桃壳猫砂”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三)“链式孵化”构建融通生态。联合陕西科技大学共建国家干果类水果(核桃)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支持,建设标准化红仁核桃引种示范基地1820亩、苗木繁育基地100亩,开设年产1万吨核桃壳粉加工厂,配备智能化生产线3条。通过“高校中试基地+县域产业园”模式,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市场推广”完整链条,带动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注册的“盛大”商标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自主研发的核桃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依托技术优势,畅销美国、加拿大等全球20余个国家,累计出口超1800吨,销售额达1.1亿元,创汇1970万美元,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显著。成功构建“1家链主企业+5家高校院所+N家中小企业”创新联合体,多次组织团队及市县核桃产业科技人员,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及我国新疆、山西、河南、甘肃等核桃产区考察学习,并与相关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在全国设立10个红仁核桃试点,有力推动红仁核桃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三)产业升级助推经济发展。创新探索出“一棵核桃树撑起一条产业链”的山区产业振兴模式,带动2000余农户嵌入产业链,在商洛及周边地区推广红仁核桃种植5.5万亩,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年增群众务工收入1200余万元,科技富民效应显著。
  专家点评
  陈凯华(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精准对接秦岭核桃资源和市场需求,依托链主企业牵引与“揭榜挂帅”机制,高效推动品种改良和高值化利用成果转化,通过“赛马制”与“链式孵化”,巧妙破解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瓶颈,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示范带动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