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会里议出“致富经”
文章字数:952
“张支书,我的养殖补贴什么时候下来?”“路啥时候修好啊?”……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今年五味子卖得咋样?市场好不好?”
“娃在哪上班?没有务工的,大家关注村上定期发布的务工招聘信息……”村党支部书记张彩霞拿着小本不停记录,边听取群众意见和问题,边解释政策。
9月9日,一场院落会在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四组召开,产业大户、退休干部、老党员,还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大家围成一圈,畅所欲言,气氛融洽,许多问题在谈笑间解决。
“生猪养殖是大河村的主导产业,养殖户有100多户,我们收集了平时群众在养殖技术和政策方面咨询较多的问题,通过院落会,相应的增加养殖技术和问题交流的环节,不仅给广大养殖户提供了一个好平台,解决技术问题,探讨育肥经验,促进增收,还给群众多了一个了解养殖补贴和保险政策的渠道。”张彩霞说。
磨沟村的张玉洁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经营着一家电商淘宝店铺,在一次院落会中,听到张彩霞介绍乡村管理经营人才培训政策,踊跃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外学了一肚子的经验,攒了满脑子的想法,培训回来后,果断调整发展思路,瞅准高山优质农特产品的风口,先后增加5亩五味子种植、20箱蜜蜂养殖,还注册了直播账号,准备大干一场,她也成为各组院落会的常客,给大家传授经验,教技术,讲思路,谈想法,干货满满。
马家台村搬迁点院子,30多名群众认真互动,大家都在讨论今年村集体种植的水稻,“我最近去看过,长得可好了,没想到我们这也能种水稻。”“我家的地块合适,如果明年政策条件符合的话我愿意发展水稻种植。”听到群众对于水稻产业的热切关心,村干部左极明耐心回复完群众的问题后,说到村集体的发展思路:“我们今年是刚开始,搞的40亩试验田,带动20多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增收,后面还要扩大规模到百亩以上,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走农文旅融合的路子,村上会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带领更多的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院落会已悄然成为瓦房口镇辖区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茶余饭后,院坝庭院,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镇村干部通过院落会这个平台,及时宣传各类政策,解答各种疑惑,解决矛盾纠纷,一场场院落会,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打通了沟通壁垒,成了检验干群关系的“晴雨表”,群众满意度也在一次次沟通服务中“升温”。
“今年五味子卖得咋样?市场好不好?”
“娃在哪上班?没有务工的,大家关注村上定期发布的务工招聘信息……”村党支部书记张彩霞拿着小本不停记录,边听取群众意见和问题,边解释政策。
9月9日,一场院落会在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四组召开,产业大户、退休干部、老党员,还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大家围成一圈,畅所欲言,气氛融洽,许多问题在谈笑间解决。
“生猪养殖是大河村的主导产业,养殖户有100多户,我们收集了平时群众在养殖技术和政策方面咨询较多的问题,通过院落会,相应的增加养殖技术和问题交流的环节,不仅给广大养殖户提供了一个好平台,解决技术问题,探讨育肥经验,促进增收,还给群众多了一个了解养殖补贴和保险政策的渠道。”张彩霞说。
磨沟村的张玉洁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经营着一家电商淘宝店铺,在一次院落会中,听到张彩霞介绍乡村管理经营人才培训政策,踊跃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外学了一肚子的经验,攒了满脑子的想法,培训回来后,果断调整发展思路,瞅准高山优质农特产品的风口,先后增加5亩五味子种植、20箱蜜蜂养殖,还注册了直播账号,准备大干一场,她也成为各组院落会的常客,给大家传授经验,教技术,讲思路,谈想法,干货满满。
马家台村搬迁点院子,30多名群众认真互动,大家都在讨论今年村集体种植的水稻,“我最近去看过,长得可好了,没想到我们这也能种水稻。”“我家的地块合适,如果明年政策条件符合的话我愿意发展水稻种植。”听到群众对于水稻产业的热切关心,村干部左极明耐心回复完群众的问题后,说到村集体的发展思路:“我们今年是刚开始,搞的40亩试验田,带动20多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增收,后面还要扩大规模到百亩以上,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走农文旅融合的路子,村上会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带领更多的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院落会已悄然成为瓦房口镇辖区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茶余饭后,院坝庭院,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镇村干部通过院落会这个平台,及时宣传各类政策,解答各种疑惑,解决矛盾纠纷,一场场院落会,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打通了沟通壁垒,成了检验干群关系的“晴雨表”,群众满意度也在一次次沟通服务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