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担当践初心 情系群众解民忧
文章字数:1343
“人民选我当代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9月17日商南县人大代表吴晓波说。
佩戴上商南县人大代表证的那一刻,吴晓波深感肩头责任的重量,对他而言,代表的身份意味着必须扎根乡土、心系群众,将履职尽责融入服务乡亲、造福桑梓每一步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在秦岭深处书写一名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赤诚与担当。
当选人大代表前,吴晓波是心怀故土的返乡创业者。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让他回乡创业的朴素愿望升华为自觉履职行动。他敏锐地察觉到家乡的痛点:大量留守妇女、老人虽有劳动意愿,却苦于“挣钱”与“顾家”难以两全。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他深感有责任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贡献力量。
“办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成为吴晓波履职实践的第一项承诺。他放弃城市的优渥条件,回到金丝峡镇梁家湾村,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第一家社区工厂,主要从事各类数据传输线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选址、购设备到招工、传技艺,他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带。这家工厂,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烙印着他作为人大代表的为民“底色”——它不仅是企业,更是他履行代表职责、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平台。
“代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有代表。”他充分理解农村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员工灵活协商上下班时间,实实在在解决“顾家”难题。这份为民情怀,让工厂成为乡亲们信任的依靠,也让工厂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车间”“安心港湾”。
“绝不拖欠员工一分钱!”这是吴晓波向乡亲们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践行人大代表诚信的底线。新冠疫情期间是企业资金最紧张的时期,他四处筹款、贷款,确保了每一分血汗钱都能按时足额发放。这份沉甸甸的诚信,赢得了民心,也筑牢了工厂持续发展、带动增收的根基。
如何让履职成效惠及更多乡亲?吴晓波不断思考和实践。在人大代表责任的驱动下,他积极开拓市场、引进技术,推动工厂稳步发展,从梁家湾村扩展到城关街道金福湾社区等地,实行“厂内稳定就业+居家灵活增收”的帮扶模式,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这条充满智慧的“双轨”增收路径,是他作为人大代表,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将共同富裕蓝图细化为惠民实效的生动体现。工厂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的背后,是300多个家庭增收的希望。
车间厂房,不仅是生产线,更是吴晓波履职的“前沿哨所”和“民意收集站”。身为人大代表,他时刻谨记职责,将员工和乡亲们的所急所盼牢记心间,并通过法定渠道积极发声。经常遇到群众突发疾病,偏远地区的急救问题成了百姓心中的痛点,深入走访调研后,他郑重提交了《关于在相关镇设立急救站(点)的建议》。这一份凝聚着群众愁盼的建议,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沟通协商,如今,商南县已建成4个急救分站,为偏远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在吴晓波心中,那穿梭于工厂车间的线缆,不仅连接着广阔的市场,更紧密连接着他与选民的心。每一笔工资的发放,每一个就业岗位的创造,每一次民意的传递,都在无声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履职尽责永无止境。”展望未来,吴晓波目标清晰,“一方面,继续扩大工厂规模,建设标准化厂房,将家门口就业的福祉惠及更多镇村群众;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做好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
佩戴上商南县人大代表证的那一刻,吴晓波深感肩头责任的重量,对他而言,代表的身份意味着必须扎根乡土、心系群众,将履职尽责融入服务乡亲、造福桑梓每一步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在秦岭深处书写一名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赤诚与担当。
当选人大代表前,吴晓波是心怀故土的返乡创业者。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让他回乡创业的朴素愿望升华为自觉履职行动。他敏锐地察觉到家乡的痛点:大量留守妇女、老人虽有劳动意愿,却苦于“挣钱”与“顾家”难以两全。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他深感有责任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贡献力量。
“办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成为吴晓波履职实践的第一项承诺。他放弃城市的优渥条件,回到金丝峡镇梁家湾村,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第一家社区工厂,主要从事各类数据传输线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选址、购设备到招工、传技艺,他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带。这家工厂,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烙印着他作为人大代表的为民“底色”——它不仅是企业,更是他履行代表职责、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平台。
“代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有代表。”他充分理解农村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员工灵活协商上下班时间,实实在在解决“顾家”难题。这份为民情怀,让工厂成为乡亲们信任的依靠,也让工厂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车间”“安心港湾”。
“绝不拖欠员工一分钱!”这是吴晓波向乡亲们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践行人大代表诚信的底线。新冠疫情期间是企业资金最紧张的时期,他四处筹款、贷款,确保了每一分血汗钱都能按时足额发放。这份沉甸甸的诚信,赢得了民心,也筑牢了工厂持续发展、带动增收的根基。
如何让履职成效惠及更多乡亲?吴晓波不断思考和实践。在人大代表责任的驱动下,他积极开拓市场、引进技术,推动工厂稳步发展,从梁家湾村扩展到城关街道金福湾社区等地,实行“厂内稳定就业+居家灵活增收”的帮扶模式,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这条充满智慧的“双轨”增收路径,是他作为人大代表,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将共同富裕蓝图细化为惠民实效的生动体现。工厂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的背后,是300多个家庭增收的希望。
车间厂房,不仅是生产线,更是吴晓波履职的“前沿哨所”和“民意收集站”。身为人大代表,他时刻谨记职责,将员工和乡亲们的所急所盼牢记心间,并通过法定渠道积极发声。经常遇到群众突发疾病,偏远地区的急救问题成了百姓心中的痛点,深入走访调研后,他郑重提交了《关于在相关镇设立急救站(点)的建议》。这一份凝聚着群众愁盼的建议,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沟通协商,如今,商南县已建成4个急救分站,为偏远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在吴晓波心中,那穿梭于工厂车间的线缆,不仅连接着广阔的市场,更紧密连接着他与选民的心。每一笔工资的发放,每一个就业岗位的创造,每一次民意的传递,都在无声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履职尽责永无止境。”展望未来,吴晓波目标清晰,“一方面,继续扩大工厂规模,建设标准化厂房,将家门口就业的福祉惠及更多镇村群众;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做好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