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餐热饭”温暖老年人幸福晚年
本报通讯员 杨 丹 李新伟
文章字数:982
  “出门几步就有热乎饭,四五块钱荤素搭配,干净又省心。”近日,在洛南县古城镇古城街社区老年助餐点,75岁的何当芹老人,笑着向上门检查的纪检监察干部夸赞。
  今年以来,洛南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民生难题调研时,发现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因身体、子女不在身边面临“吃饭难”“吃饭愁”问题。
  老年人的“小事”即“民生大事”。县纪委监委以老年助餐服务作为养老服务领域集中整治“小切口”,紧盯责任落实、服务规范、食品安全、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推动职能部门把民生工程打造成“暖心工程”。
  为精准对接需求,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民政局牵头,联合各镇(街道)通过“入户排查+预警核实+自主申报”锁定服务对象,同时出台《全县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养老助餐服务实施意见》等文件,同市场监管、消防救援、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从餐食搭配、细节服务到环境维护,为助餐点制定“操作指南”。
  走进三要镇三要社区“孝老食堂”,食品安全标识牌、收费标准、意见簿一目了然,厨房整洁,食材分类存放。“镇纪委和市监所常来‘突击检查’,会查看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以及服务质量,上次还指导我们优化菜品、规范食品留样和餐具消毒。”助餐点负责人说。
  为提升服务质量,县纪委监委组建“室组地”联动监督组,通过“清单式摸排+点穴式检查”,走访500余户群众,11家助餐点,收集意见建议25条,排查问题30个,督促县民政局完善配套政策与助餐模式。
  如今,永丰镇永丰街区试点“移民点嵌入式助餐”,利用红白理事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发动党员村民为独居老人送餐。
  “我们探索出推行市场主体助餐,村级办灶、日间照料中心混合助餐等多元模式,满足老年人‘便捷、实惠就餐’的心愿。”洛南县民政局局长陈建国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首批17个老年助餐点,覆盖40%村居,日均服务1500余人次,惠及1.4万群众。”
  资金是助餐服务长久运行的关键。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个一点”筹措机制。截至目前,民政局已拨付资金29万元,社区集体经济补贴10万元,筹集慈善捐款10万元,破解运营难题。
  此外,洛南县纪委监委联合市场监管、财政开展补助资金专项检查,严防优亲厚友、挪用截留等问题。还建议聘请“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热线群众等群体为义务监督员,监督资金使用、公示等,让“一餐热饭”温暖更多老年人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