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之花在汉字故里绽放
文章字数:6128





本报通讯员 张祎 杨娟 谢婷 谭洁
汉字故里,文明之源;法治甘霖,泽润民心。在“八五”普法规划的时代坐标上,一座崇文尚法的现代洛南正悄然屹立。
“八五”普法以来,洛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1151”总体思路(即,一个思想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个规划引领——县域“八五”普法规划;五个维度发力——压实普法责任、明确普法重点、用好普法平台、创新普法形式、突出普治融合;一个成效检验——以治理成效检验普法成效),秉持法治理念,积极改革创新,以丰富多元的形式聚力高质量普法,不断深化“八五”普法工作。如今,法治精神已如涓涓细流,汇入城市发展脉络,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洛南实践筑起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绘制“三张图表” 压实责任普法
为切实将普法责任从“软任务”转化为“硬约束”,洛南县绘制普法“三张图表”,构建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普法工作落地见效。
明确“八五”普法规划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县基础性工程,印发《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全面部署“八五”普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出批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及普法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19次,会前学法42次。县人大、县政协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12次。“八五”普法作为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镇、各部门法治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导检查,用巡察“利剑”和考核“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
细化普法责任清单图。印发《洛南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52个责任部门单位的3项共性普法任务及181项个性普法清单,实现普法责任制的量化、细化、精准化。制定《关于在全县党政机关建立“三单两书”工作机制的通知》,发出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159份。印发《关于开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的通知》,每年对52个县级普法责任单位进行全覆盖式书面评议,累计对12家单位进行现场评议。部门和镇(街道)将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布局,做到与其他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以建立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普法责任清单、重要时间节点主题宣传等机制为抓手,将普法主体范围扩大至“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范畴,囊括了司法部门、县直各部门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驻洛单位等,促进普法与执法有机融合,使普法由司法行政部门“独唱”变成各部门“合唱”。
构建普法格局体系图。县镇两级共成立69个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县委依法治县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每年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重点任务、夯实责任,落实“三单两书”普法工作制度,推动形成“清单管理、普法提示、协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党委领导、政府推进、人大监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域普法体系全面形成。组建县镇“八五”普法讲师团17个52人,建立全县普法专业人才库112人,开展宣讲活动824场次。依托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专题普法宣传326场次。着力构建以“乡镇干部+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为主的基层普法工作队伍,全县共培育法治宣传教育队伍247支,有“法治带头人”305人、“法律明白人”3347人、普法志愿者285人,培育了一支基层学法用法的人才队伍。
突出“三个重点” 精准施策普法
推进普法工作,需精准锚定方向。洛南县以“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为发力点,推动普法从“全面覆盖”向“精准滴灌”转变。
突出重点内容。全县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培训班28期。印制1.2万多本宪法宣传手册,每年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活动,线上开展“学宪法·知宪法”公益大讲堂。组建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力量组成的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深入开展民法典“十进”活动。“八五”普法期间,全县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的集中学宪法、学民法典,开展集中宣传宪法、民法典活动651场次,发放宪法、民法典读本、普法挂图、普法宣传册等学习资料5.6万份。
突出重点对象。洛南县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学法用法,依托智慧普法云平台,利用党内法规宣传月、国家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每年保持5000人以上的在线普法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用,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的意识。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2024版),列出38部党内法规、63部国家法律和6部省委党内法规以及1部地方性法规、8部商洛市地方性法规,给予日常学法明确指引。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2021年以来,共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26场次,举办“洛南大讲堂”16期、法治培训班8期,有4846人次参加,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2批次378人。突出青少年“关键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把法带回家”“家长法治课堂”等活动,为全县102所学校配备92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普遍设立法治宣传栏、普法长廊,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文明交通行”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法治实践活动,年均开展法治宣传、法治实践、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活动442场次,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受教育学生8.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师生法治意识和依法治校水平。
突出重点领域。洛南县深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围绕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普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反有组织犯罪、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世界环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国际禁毒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消防宣传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基层行”活动,做到既有“大喇叭”“小音箱”传播法治“好声音”,也有“大横幅”“小手册”进行普法“暖提醒”。2021年以来,每年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23场次。举办民生类法治专题讲座、法律咨询242场次,受益群众12.8万人次。抓牢市场主体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法律风险防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治护航促发展·法律服务零距离”普法宣传活动,使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更精准,有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送法进企业”活动123场次,举办企业经营人员法律培训15场次628人,赠送法律书籍1.2万册,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援助52次,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办事,诚信守法经营及营商环境法治化不断取得新突破。
用好“三大平台” 打造阵地普法
打造优质普法阵地是普法宣传的重要抓手,洛南县通过发挥各平台优势,形成联动合力,推动普法宣传真正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用好司法执法平台。近年来,全县司法执法单位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采取旁听庭审、曝光案件、警示教育、复议应诉等措施,搭建了普法平台,收到了良好成效。打造“普法+X”工作新模式,强化执法和办案过程中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充分运用公开庭审、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案释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梳理“首违不罚+释法说理”事项,建立学法免罚减罚清单,在贯彻柔性执法理念的同时,充分调动行政相对人学法、守法的积极性,避免“一罚了之”“以罚代管”现象,实现执法处罚与优化环境、普法工作的“多赢”。
用好普法文化平台。依托各类教育基地、法治长廊、法治橱窗、电子大屏、门头广告、标语彩绘、法律图书角、普法媒体矩阵等实体和网络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县司法局联合洛南融媒体开办《普法在线》栏目,在视频号开通“洛证时刻”“普法小剧场”“律师说法”等专栏,在公众号推出“以案释法”“法治一周纵览”等栏目。洛南公安开通的“洛南反诈”抖音号每周推出一期反诈视频,每月联合银行开展一次反诈主题直播活动。洛南县法院成立“洛法致远”青年新媒体团队,每两周推出一期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普法视频。洛南县检察院结合禁毒、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主题拍摄了8部普法短视频。70%以上县直部门在本单位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普法专栏。“八五”普法期间,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普法信息、以案释法案例1583条、普法视频483期,浏览量89万人次。
用好法治阵地平台。洛南县用好党校、剧团、法学会、律师协会、社会文艺工作者、普法志愿者等机构和社会力量,传播法治文化、展演法治节目,共建共享依法治理、平安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2021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洛南县禁毒教育普法基地、西街小学法治文化长廊、秦岭红豆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仓圣社区法治文化广场、御史村法治文化长廊、永丰社区乡贤工作室等普法阵地建设,目前共建设城乡法治文化阵地28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个、法治橱窗421个、法律图书角368个,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筑牢基层治理法治根基。目前,全县共有永丰社区、白川社区、刘涧社区三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其中永丰街社区正在扎实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着眼“三个维度” 创新形式普法
创新普法形式,推动普法内容生活化、普法形式多样化、普法宣传常态化,是让法治宣传摆脱“单向灌输”、实现“双向共鸣”的有效路径。
推动普法内容生活化。洛南县着眼让“法言法语”变成群众语言,重点把晦涩难懂的法条进行加工解读,创新情景剧、口袋书、漫画图等形式,着力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创作出多部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其中洛南县人民检察院创作的挽救犯罪未成年人回归正途的微电影《回归》,获得陕西检察电影节最佳网络人气奖;微电影《我要孙子》根据洛南县人民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件改编,由法院干警本色出演,体现了洛南县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抛开就案办案的禁锢,坚守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则,该片获得陕西省妇女联合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陕西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秦女子普法”微视频大赛优秀奖。县司法局和西街小学联合制作的MV《宪法伴我们成长》荣获“爱我商洛·法治先行”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县公证处拍摄的公证题材微电影——《爱情保障计划》,作品凭借“爱情+普法”的独特视角引发强烈反响,赢得了网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与积极评价,截至目前,线上浏览量4.56万人次,点赞1.56万人次。
推动普法形式多样化。为着力改变贴标语、发传单、“满堂灌”等单一普法形式,洛南县开辟普法文艺展演、短视频、电视栏目、互动交流等模式,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推动入心入脑。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团队和业余团体,参与创作法治文艺作品,用新视角展现法治文化,将法治元素融入静板书、小品、快板、歌舞、剪纸等艺术形式,讲述百姓身边事,教育百姓身边人。开展“八五”普法文艺作品展演活动,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2024年,洛南县选送32部法治文艺作品参加首届“商鞅封邑·法治商洛”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展示活动,32部参赛作品中,荣获优秀奖7个、三等奖8个、二等奖4个、一等奖2个,洛南县司法局、洛南县第二高级中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依托“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和“国家安全日”“国家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着力营造浓厚氛围。县检察院每半年开展一次“检察开放日”主题活动,邀请学生参观院未检办,通过沉浸式模拟法庭、案例剖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县法院和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共建法治校园活动,精心选派28名法官担任各个班级的法治辅导员,每月开展一次法治主题班会,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县司法局以“普法宣传面对面·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基层普法活动,近年来,累计开展此类普法活动185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品3.5万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775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32人次。
聚焦“三大领域” 深化普治并举
普法宣传是为了深化依法治理,着眼普治并举,是推动法治建设从“宣传普及”向“实践落地”延伸的关键举措,这样才能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
规范依法决策。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等体制机制,坚持重大决策法律前置审核,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审查行政公告48件、政府合同198份。认真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开展多轮次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目前适用规范文件12份。各部门、各镇(街道)依法决策、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会前学法、任前考法、常态普法、年度述法制度化,党员干部参与“网络学法”9.8万人次,依法履职、诚信履约、合理承诺不断加强,政府公信力逐步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43个行政执法单位不断健全内部监督、执法流程、规范文明执法等体制机制,2021年以来,实施各类行政处罚1.8万件,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112项具体问题,进一步解决了“运动式、逐利式、暴力式”执法等突出问题。县司法局认真履行职能,五年来开展重点执法单位监督21次,评查案卷680卷,组织开展执法人员专题培训12期1610人次,全县累计持证人员达到707人。共受理行政复议197件、行政应诉4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有效提升了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纠纷质效。
深化依法治理。各行业、各领域、各镇村不断深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构建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选聘45名律师、法律工作者作为基层法律顾问,制定《洛南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法律顾问“菜单式”列出服务事项,群众“点餐式”接受法律服务。构建诉前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对接机制,探索“乡贤+法律服务”治理模式,全县备案人民调解组织307个,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的“五老”、乡贤520多人,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八五”普法以来,洛南县以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让法治精神浸润城乡角落,让法治信仰融入群众生活。展望未来,洛南县将继续锚定普法工作目标,不断优化普法方式、提升普法实效,让法治之花在汉字故里持续绽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南、法治洛南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