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社区”治理模式让幸福常在
文章字数:2291

秋日里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茅坪社区花香四溢,村民魏某和朱某并肩站在新划定的地界旁相视而笑:“有了这‘公平尺’,我们心里都亮堂!”这场曾让两家人争执半年多的地界纠纷,在社区“两委”运用“五在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调解下,仅用8个小时便成功化解。
近年来,茅坪社区“两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乡村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在一线、平安创建在身边、宜居宜业在眼前、便民服务在心坎、文化生活在日常为核心的“五在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解决效率,不断增强回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以来,茅坪社区先后被镇安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示范片区”“镇安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善用情理法 巧解千千结
走进茅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党员调解示范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2024年以来建档的矛盾纠纷调解卷宗中,密密麻麻记录着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各类案件,每件都附有调解记录、调解协议和回访记录。
“过去村民有事都爱往上级跑,现在遇事专找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东海说。
2024年初,春节的喜庆还未消散,王家两兄弟因建房越界闹得不可开交。随着争吵升级,双方来到茅坪社区调解室,期待居委会给出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
“建房占我家地基,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茅坪社区调解室内,弟弟指着手机里老屋的照片情绪激动地说,“一人一半,爹妈已经把家分好了,他怎么能随意侵占?”
“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哥哥也认为自己有理。
听完双方的陈述,马东海带着两兄弟来到宅基地旁,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依据第六十二条向王家兄弟解释双方合法宅基地的范围。马东海说:“只用皮尺量出争议面积是不够的,还要用‘量心尺’化解心结,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矛盾。”
马东海翻出弟弟手机里王家老宅的照片——斑驳的土墙上还留着兄弟俩儿时刻下的身高标记。“当年分家时,你们父母特意把老屋大梁做成双数,就是盼着你们兄弟齐心啊……”经过数小时“法理+亲情”的调解,哥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后,两人表示各让一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能不能化解好,还要看群众信不信任调解员。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静下心来倾听群众的心声,到群众当中去调查了解事实,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马东海说。
破陈规陋习 树文明乡风
茅坪社区以“五在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抓手,将乡风文明作为基层治理重点,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体系,以“党小组包片、党员联农户”模式入户宣讲,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同时通过“三会一课”、“乡音课堂”、院落会等方式凝聚共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为增强治理效率,茅坪社区党支部创新“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党员志愿者先锋队、政策服务队和调解说事“帮帮团”;以“党员+文艺”宣传形式,创作三句半、快板、小品等作品,用乡音乡情传递文明理念,覆盖群众7800余人次。
茅坪社区居民王长先感慨:“过去人情负担重,现在社规民约写明了,攀比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茅坪社区还探索建立了“红黑榜”考评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党员积分制管理、“好家庭”评选挂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以前争面子比彩礼,现在争着上红榜!”居民魏富喜笑着介绍,“社区推出‘红黑榜’动态公示制度,环境整洁、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上红榜;乱堆垃圾、大操大办等行为上黑榜,只有整改后才会撤榜。”
“黑榜公示那天,老魏家连夜把门口柴堆清理了!”党员中心户杨芮指着公示栏说。如今,社区简办红白喜事11场,节省操办成本16万余元,为居民减轻了负担,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党员做先锋 旧貌换新颜
在茅坪社区个体经商一条街,商户杨小八站在新挂的招牌下向包片党员徐赐芳“讨教”:“徐姐,按你说的规范门头设计、规范经营区域,生意真能更红火?”徐赐芳掏出手机,翻出苏州平江路的照片说:“你看人家苏州古色古香的铺面,既有特色,又能吸引游客。再说咱茅坪地处鄂陕两省,镇安、郧西、旬阳三县交界,南来北往客商云集,没有一个好的经商环境和形象,你说能行吗?”
茅坪社区的“五在社区”治理机制,还以党小组长牵头片区治理、党员中心户包院落、志愿服务队长负责公共区域的方式,组建环境整治先锋队、商户自治服务队和文明劝导志愿队,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五在社区”治理模式下的环境整治,让社区焕发新气象。河道清淤时,老党员魏富强第一个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挥锹的身影被朝阳拉得长长的。干净整洁的湖北关广场旁,返乡青年王东拿着无人机边航拍边说:“我要把拍的发到短视频平台,让人们看到咱们茅坪社区的好颜值!”
走进居民杨洪宝家中,月季倚墙而生,碎石小径通向花园。“我家可是‘美丽庭院’示范户!”他骄傲地指着门前的星级牌。去年,社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党员中心户带动周边居民改建房前屋后。如今,茅坪社区4名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300户居民群众,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党员凝聚群众、群众靠拢组织”的良性循环。
党员熊华锋的“责任田”有12户居民。他发动居民砌花坛、建院子。“老马家起初只肯种菜,我就用自家的院子当样板。”熊华锋翻开手机相册:他家院角的丝瓜架下摆着石桌椅,田畔间点缀着太阳花。如今,老马家也学着搞“花园菜地”,丝瓜藤上挂起彩灯,晚上亮堂堂的!
茅坪社区在党建沃土中向上生长,党组织是深扎的根系,党员是输送养分的茎脉,群众则是舒展的叶片,共同托举起“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