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文章字数:776
本报讯 (通讯员苏甜甜)秋冬时节,步入秦岭深处的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琅琅书声穿透校园,集市上,摊贩的吆喝声交织着浓浓烟火气,社区工厂内,工人们专注的身影与机器的韵律协奏,勾勒出安居乐业的图景。书声、市声、机声,声声交织,奏响了秦岭深处最鲜活的幸福乐章。
“以前在山沟里,赶个集要翻几道梁,娃上学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好了,学校、医院抬脚就到,社区干部还常来嘘寒问暖,有啥问题当场就给解决了,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搬迁居民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变迁的根源。
丹水社区将服务精准嵌入楼栋单元。850户3386名搬迁群众被细分为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长和楼栋长。他们不是办公室干部,而是穿梭在楼宇间的“贴心熟人”。哪户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哪户生活困难,哪户找不到工作,都在他们心头的“活地图”上。服务上门、送岗上门、培训上门,群众的需要在哪里,社区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曾经需要翻山越岭回原村办理的证明、手续,如今下个楼即可解决。一张证明,无需再让留守老人跑断腿,服务的温度在“最后一步路”上悄然落实。
新房子不等于好日子,饭碗稳了,心才安。社区工厂成了家门口的致富车间:电子厂、服装厂让3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更有100多户搬迁群众,通过购买、租赁门面房,当起了老板,商店、生鲜店、餐厅鳞次栉比,商贸繁荣。社区组织了家政、电工、面点师、叉车等精准培训,14场培训下来,1000多人手握技能证书,就业底气更足,增收之路更宽,稳稳端牢了自己的饭碗。
丹水社区将政策宣传巧妙融入日常烟火。政策宣讲不靠“大喇叭”,而是邀请搬迁群众、本地学生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学生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与社区干部一起维护环境,用亲切乡音将政策“掰开揉碎”讲给群众,矛盾化解了,道理也听进了心坎里。社区文艺队邀请群众同台献艺,台上热情演出,台下卖力鼓掌,热闹和谐的氛围在欢声笑语中氤氲升腾。
“以前在山沟里,赶个集要翻几道梁,娃上学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好了,学校、医院抬脚就到,社区干部还常来嘘寒问暖,有啥问题当场就给解决了,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搬迁居民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变迁的根源。
丹水社区将服务精准嵌入楼栋单元。850户3386名搬迁群众被细分为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长和楼栋长。他们不是办公室干部,而是穿梭在楼宇间的“贴心熟人”。哪户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哪户生活困难,哪户找不到工作,都在他们心头的“活地图”上。服务上门、送岗上门、培训上门,群众的需要在哪里,社区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曾经需要翻山越岭回原村办理的证明、手续,如今下个楼即可解决。一张证明,无需再让留守老人跑断腿,服务的温度在“最后一步路”上悄然落实。
新房子不等于好日子,饭碗稳了,心才安。社区工厂成了家门口的致富车间:电子厂、服装厂让3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更有100多户搬迁群众,通过购买、租赁门面房,当起了老板,商店、生鲜店、餐厅鳞次栉比,商贸繁荣。社区组织了家政、电工、面点师、叉车等精准培训,14场培训下来,1000多人手握技能证书,就业底气更足,增收之路更宽,稳稳端牢了自己的饭碗。
丹水社区将政策宣传巧妙融入日常烟火。政策宣讲不靠“大喇叭”,而是邀请搬迁群众、本地学生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学生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与社区干部一起维护环境,用亲切乡音将政策“掰开揉碎”讲给群众,矛盾化解了,道理也听进了心坎里。社区文艺队邀请群众同台献艺,台上热情演出,台下卖力鼓掌,热闹和谐的氛围在欢声笑语中氤氲升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