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医共体建设提质 “四升一降”惠民
本报通讯员 张杰 王卫
文章字数:1321
  自2019年被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县以来,丹凤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抓手,与全省“三个年”活动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汇聚改革合力,探索形成“四个三”工作法,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卫生健康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组织保障
  丹凤县高规格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将医共体建设作为锤炼干部能力、检验工作作风的重要战场,现场协调解决体制机制、资源下沉等关键难题,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规范运行,科学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强化部门协同,优化改革环境,明确人社、编办、财政等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破除政策壁垒,形成了在县委坚强领导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为改革深入推进营造了优质营商环境。
  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丹凤县将医共体建设与高质量项目推进紧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夯实服务根基。优化医共体架构。以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县18家镇(街道)卫生院、373家村(社区)卫生室,组建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集约利用和高效协同。优化县级资源布局,以重点项目为支撑,顺利完成县医院、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医疗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优化基层网络基础,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竹林关区域医疗次中心,升级改造铁峪铺、峦庄等5个镇卫生院,完成141个村卫生室公有产权转化,这些补短板的“高质量项目”有效筑牢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的基层服务网底。
  提升运行效率与服务可及性
  丹凤县着力在提升服务效率和可及性上求突破,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营商环境”。稳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成覆盖县镇村的“心电一张网”,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急救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铁峪铺、峦庄等5个镇卫生院急救分站,打造“30分钟急救圈”,并为所有村卫生室配备急救设备、培训急救技能,构建起反应迅速地县镇村三级急诊急救网络。推进结果互认建设,大力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年内减少重复检查两万例次,直接节约群众医疗费用300多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升了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丹凤县始终将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不断提升县级医院引领能力。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借力外部支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已建成6个市级重点专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基层配齐更新先进医疗设备200多台(件),建立县级专家常态化下沉机制,常年派驻专家常驻基层开展帮扶,4家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总院定期对分院进行质控指导,严守医疗安全底线。通过党建引领、多措并举,丹凤县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基层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务人员积极性“四提升”和群众就医负担“一下降”的“四升一降”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