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里熬腊八
文章字数:923
“五豆腊八二十三,过年还剩七八天”,腊八一过,眨眼的工夫,年就到了。每年到了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似乎“腊八”总是在那暖暖的粥里煮着、熬着,散发出民间亘古不变的悲戚传说。
据说古时有家农户,一家三口,老头勤快,老婆勤俭,可偏偏他们的儿子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混混,已经长到十七八岁了,还是懒得出奇,整天胡吃海喝,四处游逛,什么活儿也不干。
不久,老两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两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儿,常常是日头不落就睡,日出三竿不起,针线不动,灶房不进,油瓶倒了也不扶。
过了几年,老两口身患重病,一卧不起,眼见着就要撒手人寰,就把小两口叫到炕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得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两口就一起咽了气。
小两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仓里粮食缸里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两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山旮旯里去了。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家里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小两口只有靠讨饭度日子。那一年,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农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小两口像寒号鸟一样蜷缩在家里“筛糠”,一边哆嗦一边四处搜寻。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抠出来,看见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刨出来。他俩东捡西凑地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煮熬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了起来。
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只听得“哗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两口被压在底下。等他们被赶来的邻居挖出来时,早已没了气息,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邻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都要熬上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他们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后来,就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腊八粥”也讲究起来了,往往根据家人的喜好,加入各种高档果品和滋补品。那个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的寓意也淡化了。但我想,无论如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是万万淡化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