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与商县中学
文章字数:1224
江平原名张希勋,1919年11月出生于商县(今商州区)李庙乡张涧村,1937年考入商县中学(商州区中学前身)简易师范班。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后,他和学校的热血青年组织宣传抗日活动,和一些进步同学发起报名上前线的号召。1938年暑期,他离开学校经西安到陕北,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论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江平同志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是党优秀的领导干部。
江平虽身居高位,但不忘故乡,曾出资为家乡修建小学。1987年12月参加河南省宗教工作会议时,他顺道回商洛考察,1988年1月2日下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商州区中学,在“商山书院”的石碑前照相留念。2001年商州区中学建校百年庆典活动之际,学校邀请他回校参加庆祝活动,他虽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但给学校写了一封贺信,信中写道:“商州区中学历史悠久,是历来就办得很好的一所学校。我在校期间,正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我本来是一个埋头读书的学生,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实难安下心来,在进步老师、进步同学影响和帮助下,中途辍学投奔了延安。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我在商州区中学以及背街小学、黄川小学所受的教育都是很好的,使我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工作中自学和深造。正因为如此,我对母校始终存在怀恋之情,对所有的老师、恩师始终存在尊崇敬仰的情谊。祝愿母校办得更好,祝愿同学们英才辈出,为我们国家复兴、家乡的繁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作更大贡献。”他还向母校图书馆赠送了几本书,有他自己的著作,也有和别的同志合著的。
商州区中学是江平走向伟大人生的摇篮,他在回忆录中讲到:“1937年秋考入商县中学简易师范班。在我上学的时候,家庭生活已经很艰难,所以在学校我一直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学生,设想将来当一名小学教师,担负起奉养老母的责任。考师范班,第一因为这个班是公费的,每个学生每月5元(当时够吃用的);第二符合我的志愿。由于商县穷学生多,考上师范班是很不容易的。当年只收甲、乙两个班,共60多人,报名的几百人,竞争是激烈的。”
在商州区中学读书期间,江平就萌发了革命的理想,他回忆道:“我接触马克思主义始于1937年。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眼看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以抗日为己任的热血青年,极力寻求各种救国之道。当时,我在商县中学的师范班念书,在思想进步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下,我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也开始读了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是年秋,我们学校发生了学潮,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的抗日宣传活动,反对校长贪污学校公款。我参加了这次学潮。随后不久,我被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在西安上学的同学组织的‘旅省同学回乡宣传队’。几个很要好的同学约我一起投奔延安。我虽然不能同他们一起走,但决心已经下定了。1937年的学习与实践为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打下了思想基础。”
江平虽身居高位,但不忘故乡,曾出资为家乡修建小学。1987年12月参加河南省宗教工作会议时,他顺道回商洛考察,1988年1月2日下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商州区中学,在“商山书院”的石碑前照相留念。2001年商州区中学建校百年庆典活动之际,学校邀请他回校参加庆祝活动,他虽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但给学校写了一封贺信,信中写道:“商州区中学历史悠久,是历来就办得很好的一所学校。我在校期间,正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我本来是一个埋头读书的学生,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实难安下心来,在进步老师、进步同学影响和帮助下,中途辍学投奔了延安。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我在商州区中学以及背街小学、黄川小学所受的教育都是很好的,使我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工作中自学和深造。正因为如此,我对母校始终存在怀恋之情,对所有的老师、恩师始终存在尊崇敬仰的情谊。祝愿母校办得更好,祝愿同学们英才辈出,为我们国家复兴、家乡的繁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作更大贡献。”他还向母校图书馆赠送了几本书,有他自己的著作,也有和别的同志合著的。
商州区中学是江平走向伟大人生的摇篮,他在回忆录中讲到:“1937年秋考入商县中学简易师范班。在我上学的时候,家庭生活已经很艰难,所以在学校我一直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学生,设想将来当一名小学教师,担负起奉养老母的责任。考师范班,第一因为这个班是公费的,每个学生每月5元(当时够吃用的);第二符合我的志愿。由于商县穷学生多,考上师范班是很不容易的。当年只收甲、乙两个班,共60多人,报名的几百人,竞争是激烈的。”
在商州区中学读书期间,江平就萌发了革命的理想,他回忆道:“我接触马克思主义始于1937年。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眼看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以抗日为己任的热血青年,极力寻求各种救国之道。当时,我在商县中学的师范班念书,在思想进步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下,我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也开始读了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是年秋,我们学校发生了学潮,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的抗日宣传活动,反对校长贪污学校公款。我参加了这次学潮。随后不久,我被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在西安上学的同学组织的‘旅省同学回乡宣传队’。几个很要好的同学约我一起投奔延安。我虽然不能同他们一起走,但决心已经下定了。1937年的学习与实践为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