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种橘
陈红卫
文章字数:1461
  转眼间,楼顶的橘树又发芽吐蕾了。
  这橘树,在我家的楼顶长了三年,在岳父家长了四十多年。岳父过世后,这盆橘子树就由我们来养了。小鱼说,自她记事起,家里就有了这盆橘子树。岳父在世的时候,坐在北阳台上,春天里,看着我把橘树端下楼,霜降前,又端回五楼的家。
  三年前,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岳父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病重住院的日子里,大家张罗着给他看病、喂饭、打理杂事。病床边不时有亲朋前来探望,一开始,他还能说几句话,不久病情更加危重。几番努力之后,主管医生说,已不可治了!这话,硬梆梆得割得人心痛。
  岳父曾经是一名报人,二十多岁便做了山阳报的主编,后来做了管宣传的行政领导,工作之余,出版了《地方小报概论》等专业著作。及至退休,仍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退休后,他历时两年,自费采访了50名山区小学教师,结集出版了《红烛曲》,给生长在山野蓬蒿里的园丁树碑立传。其时,他已年过花甲,从地委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到基层采访一线教师,感受过当地朋友的热情支持,也看到过一些人的眉高眼低,但从未向我们提起过。那时,大家工资都不高,出本书是很花钱的。一九九三年春节前,岳父的另一本书要出版了,我们回家看他的时候,他对小鱼说,今年的500元钱年终奖爸拿来出书呀!
  对上下左右,岳父都以心相待。在兼任商洛报总编时,有次报社派一名年轻记者报道的地委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记者写好稿子夹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去地委审稿,等到了地委门口下了车子,才发现写好的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咋办?编辑还等着发稿呢!他只好硬着头皮敲开了老部长的办公室,诚惶诚恐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后,等着挨批。不料岳父却笑着说:“不要紧,年轻人嘛!谁不犯错?”便让记者坐下喝茶,自己却拉过稿纸坐在办公桌前刷刷刷写起来当天的新闻来,不一会儿,便把写好的稿子往记者手里一交,说:快拿回去排版吧!
  那年春节前,我去西安开会,临走前,岳父交给我一纸箱木炭,让捎给陕报一位已经退休的记者。开会的间隙,当我冒着鹅毛大雪把木炭送去的时候,这位对商洛颇有感情的老者说:“这老鱼,真是雪中送炭吆!”原来,这位记者曾经在商洛驻站,冬天一直喜欢用传统的木炭火锅,可苦于西安城里没有木炭卖,岳父便年年托人给送炭,这一送便是几十年。
  一九九五年,退休后的岳父、岳母开始了晚年生活。那时,上金凤山只有田地边细瘦蜿蜒的羊肠小道,小路旁的野枣刺一不留神便会在行人的腿上划拉出血口子。此后,岳父便买来一把修剪果树的剪子,上山的时候,将扎人的野枣刺剪掉。后来,又联合市中院退休的老张等人,扛着锄头,在陡坡的地方挖出一个一个脚窝,使上山的人在下雨天不至于滑倒。
  相濡以沫的岳母不幸罹病的时候,年过古稀的岳父忙前忙后,如同手足无措的孩子。岳母的病确诊之后,他又多方联系治疗,及至岳母过世,岳父的生活开始变得很不规律。每天凌晨4点即起床,再也睡不着了。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当年编报的时候,是用铅字排版印刷,凌晨4点是看当天报纸清样的时间。
  为文从政,岳父一生始终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准则,他知行合一,不阿不骄,耿直坦荡,两袖清风。闲暇时,岳父经常用最朴实的话语教育我们走正道、行善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记得有一次在家里,来家的客人在闲淡时,当面对岳父做人赞赏一番,岳父只淡淡的回了一句:“做事做官,首先得做人,连人都做不好,咋能做好事?”
  岳父在耄耋之年离开了我们。他过世后的第二年,橘树竟结出了14个金黄的橘子,一直到春节前,我伸手摘下饱满的橘子,摆放在岳父的遗像前。这黄橙橙的橘子,是这样的温暖、执著、内敛,如同寒夜里橘黄的灯笼,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