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绪文,1953年出生,山阳县人,建筑施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建股份首席专家、中建技术中心顾问总工、中建协专家委常务副主任、绿色施工分会副会长。先后主持了近百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在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和绿色施工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为推进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和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门进对了,小门也进对了”
肖绪文的办公室有一排酱红色的大书柜,一直顶到天花板,书柜里密密麻麻全是建筑科技类书籍。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就是专业资料,堆得满满当当。没有花花草草,没有书画作品,也没有荣誉证书。
1953年4月13日,肖绪文出生在山阳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父母找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他命里五行缺水,于是取了个乳名“水生”,大名“肖绪文”。
谁也没想到,60年后,2013年12月19日,当中国工程院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的时候,肖绪文名列其中。当年全国共增选了51名工程院院士。
“我从建筑施工现场的一名放线工做起。”肖绪文申报院士的材料里有这样一句话。做“放线工”,是肖绪文当兵时的事。
他参军时才17岁,还是色河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以为自己马上要成为战斗英雄的肖绪文,到了部队才知道自己当的其实是基建工程兵,便觉得自己是“大门进对了,小门进错了”。
“在部队里最开始当的是木工,后来又当了放线工。”在当时,放线工是很好的一个工种,要求相对严格,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肖绪文天天提着工具箱,扛着测量杆跟着老师傅放线,前后持续了两年时间。
1972年,部队为强化通讯报道工作,从连队选了七八个有文化的优秀战士,举办了一个通讯报道班,肖绪文也名列其中。报道班结束以后,由于表现优异,肖绪文被留在了部队宣传部门,做通讯报道和宣传工作。
肖绪文永远也不会忘记1973年3月,当他知道自己被推荐并通过政审,可以参加“高考”时的激动心情。全团只选了70多人参加此次考试,当年6月成绩公布,他是全团第三,而前3名去的是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肖绪文现在回想起来,选择当兵,当基建工程兵,是“大门进对了,小门也进对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给了他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徜徉清华园的机会,更培育了他面对任何困难都不退缩的勇气与决心。这些,让他受益一生。
清华园里求学路
让肖绪文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清华大学刚上了3个月的课,全国就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从那时起,清华、北大及全国各大院校的学生们开始不能正规上课,写大字报、开批判会一度成了主要活动。
幸好,虽然学习秩序混乱,但大多数老师、学生仍在认真地教与学。在清华,龙驭球、杨世德等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的教师给肖绪文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先生,每天上完课总要到学生宿舍答疑解惑,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针对学习中的难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循循善诱地指导。有时,朝西的窗户洒下最后一缕阳光,房间里依然讨论热烈。点点滴滴,肖绪文铭刻于心。
肖绪文回忆,那个时候他最喜欢的人物是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勇敢、自信,任何时候都不退缩,一位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不过肖绪文喜欢这个人物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出生于贫苦家庭,早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把孩子们拉扯大,包括后来的当兵,以及“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的朴素想法。
1977年2月,毕业后的肖绪文回到了部队,很快在一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担任技术员。从1977年到1983年,肖绪文因工作业绩突出,连年受到嘉奖,并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1983年,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成立,他开始在八局设计室工作,随后成为八局设计院院长、八局总工程师、中建总公司科技部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成果有很多
肖绪文主持的近百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世界最高的全钢电视塔河南电视塔,当时国内最大的航站楼广州机场航站楼,当时清水混凝土规模最大的工程郑州会展中心(8.6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昆明国际机场等,这些项目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
以这些项目为载体,肖绪文对工程上需要的技术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主持了复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和绿色施工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空间预应力结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他针对复杂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难题,就超长水平杆件、超大平面结构和超大复杂空间结构工程施工,分别提出了滑动支座法、低温补仓法和综合治理法等方法,实现了复杂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这些成果在数十项工程中得到了运用,使武汉体育场首次实现了830m环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首都机场航站楼破纪录地实现了606m×406m结构的无缝施工。研究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世界高度最大、屋盖最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酒泉火箭垂直测试厂房施工中,他提出用混凝土框架作为临时垂直支撑、简易钢桁架作为主龙骨等模架支撑方法,解决了超高重型屋盖的模架支撑难题。研究成果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索支穹顶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施工中,他因地制宜地采用网壳“悬臂接长、整体提升、逐段接长、拉索与网架同步提升”的方法,节约施工成本50%以上。这些技术应用于常州体育馆(120m×80m椭圆形屋盖)和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122m直径圆形屋盖)等工程,均取得显著效果。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污水处理厂卵形消化池曲面配置模板难题,他提出了以误差控制为主导的“以直代曲”的曲面配模方法,降低成本50%以上,提高功效30%以上,使得中建承建的卵形消化池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凡此种种,肖绪文主持的工程项目数不胜数,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列出很长一串,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编专业书籍10部,在6部国家、行业标准上任主编或副主编。
绿色施工倡导者
在百度上输入“肖绪文”三个字,可以查到的资料很少,但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比较火爆的网络书店输入“肖绪文”三个字,页面上显示出来的工程类著作却达好多页。
其中,肖绪文主编的专业书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是他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十几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凝练和总结。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郑一军认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近几年有关绿色施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推进绿色施工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业内人士参考和借鉴,有利于广大建筑业企业准确把握绿色施工内涵,全面深入地实施绿色施工”。
2001年,北京被确定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后,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口号,肖绪文敏锐地捕捉到“绿色”两个字,将其创新地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立即着手进行研究和实践,使中建八局成为国内率先进行绿色施工立项的企业之一。
调入中建总公司后,肖绪文主持编著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等我国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面目前仅有的两部国家标准,参与组建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推动了我国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绿色施工的积极倡导者,并成为我国该领域领军人物之一,所完成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伴随着绿色施工的逐步推进,肖绪文愈加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绿色施工的投入与收益存在错位,相应的激励机制存在缺位,强制推进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致使绿色施工推进乏力”。但肖绪文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要坚持下去,也一定能很好地开展下去。
60多岁的肖绪文没想过给自己留一段时间,好好休息休息。接下来,他马上要前往韩国釜山LCT综合体项目进行调研指导,这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高项目(高411米),也是中国建筑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承接的最大项目,对推动中国建筑在韩国乃至国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伟大时代,成长在中建总公司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建筑企业,更是我的领导、同行、同事和前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是想为行业持续发展继续做点事,为中建的技术进步多作点贡献。“肖绪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