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澜沧江风情
王建民
文章字数:1410
  在川西,经过一路奔波,我们终于到达西藏境内了。经过安检,需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每个进藏人员的身份证来领取路条,路条规定时间、规定路程,不允许超速“双规”,到下一站拿路条,再换路条。
  首先进入西藏芒康县。芒康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昌都地区最东部,此处是川、滇、藏三省区公路交汇处,是214、318两条国道的接合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该县境内,是一个充满神奇、灵性的净土。境内雪山林立,江河纵横,满目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经过芒康县城,汽车在河谷、高原、山地间穿行。公路两边分布有零散的青稞地,路在草地和森林的陪伴下急速降落,刚翻过的山转瞬就悬在了身后头项,而前方还是望不到底的沟壑,慢慢出现了屋舍和青稞地,两边山坡的树木也随即消失。渐渐的,连草也稀疏起来,最后在一段急速的下降之后,我们又一次跌落到荒凉一片的澜沧江谷底。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干流长度2139公里,流经我国青海、西藏、云南,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流入中国南海。
  在我们眼前,浑黄的澜沧江在谷底的沟壑里翻卷着无数漩涡迅疾向下游奔流。过了江后就直接在悬崖上折返,急剧往上,最后干脆直接挂在了直立的悬崖上。左边无遮无拦,深不见底,远远望见澜沧江像一条黄色彩带,时隐时现。右边是壁面直立着褐色“路”,从河谷到山顶,垂直距离有1500米,需要爬行一个多小时,虽是柏油路,可是太险了。天哪!我的心紧缩在一起,手心开始冒汗,这是川藏线最悬心、最危险的路段。接着是连续下降,最后来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河边,回来后查阅地图才知道那是一条叫玉曲的澜沧江支流,河水清澈,两旁是绿油油的山峦,跟澜沧江的浑浊形成鲜明对比。沿河行进,令人心情愉悦。
  车子在大山的怀抱里奔驰,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又开始翻东达山,不多时到达山口,东达山海拔5005米,这是行走川藏线这几天翻越的最高山峰,大家下了车拍照留念。
  稍事休息,几乎没有高原反应。从左贡到邦达公路一直沿着河谷上行,沿途经过几个村镇,藏民的石头屋依山而建,墙体用很不规则的大小石块垒砌,石块衔接得天衣无缝。整个墙面很平整、光滑,色泽自然,浑然一体,层次清晰,一条水平线。这些藏民的石头屋多为二层建筑,墙角90°,棱角分明,极为规整,藏民垒墙技术堪称一绝。其建筑出于自然,体现自然,巧夺天工,令人耳目一新。
  但让我们感到不解的是,虽有藏民的石头房子,但却很少看见藏民在公路上行走,偶尔看见几个藏族妇女在田地里弯着腰,低头忙碌着,也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
  邦达镇也就是沿着三岔河路口修了稀稀拉拉的两排房子,公路在此分道,一路向北去昌都,一路向西去拉萨。车即刻开始爬行,绕着邦达西,再向东,拐了一个巨大的U字,终于攀上了大名鼎鼎的业拉山。居高临下向北望去,邦达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金丝带,洋洋洒洒散落在草甸中间,两边是山,中间是草原,山间距离几公里,向北看去一望无际,这样的湿地风光在内地很难见到。
  向南望去,山势磅礴,沟壑万千,“臭名昭著”的七十二道拐就在眼前。业拉山海拔5008米,看起来并不十分险要。路在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实际行驶却超过七十多公里的距离,迅速跌入海拔仅2000米的怒江怀抱。路在这片巨大的山坡上拐着连续不停的之字,下降的速度极快,有些转弯处呈180°折转,路虽较宽,路面柏油路,但必须全神贯注,容不得半点分心。这就是有名的川藏线“七十二拐”。
  三拐两拐,几乎把我们都拐的有点晕乎,但大家心里却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