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彼岸传播商洛文化
文章字数:2614
商洛籍学者岳红记
2015年5月岳红记博士在美国举办画展
鞑子梁石板房岳红记作
岳红记,又名岳弘骥,笔名海雨,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洛南,美术学专业博士、环境艺术与环境美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执教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国家级、教育部等相关课题12项,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家有关单位、机构收藏。2012年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书画艺术交流。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访学。
2015年5月1日至15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举办了一场展示陕西人文风情的书画展,其中有30多幅作品以商洛的人文及自然景观为创作对象,作品旁边还附有英文解释。展出吸引了美国当地的许多观众前来参观,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举办本次书画展的,是商洛籍青年学者、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岳红记。
黝黑的脸庞,明亮而深邃的眸子,稀疏且早白的头发,再加上一身朴素的休闲装,是岳红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家很难把“博士后”“书画家”“赴美访问学者”等身份和他联系在一起。
岳红记,又名岳弘骥,笔名海雨,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在洛南县永丰镇西北部的辛岳村。这是一个地形像圈椅状的村子,最高点是南边的一道山梁,它顺势由高到低蔓延到西边和北边,东边的一条小河向东流去,十几户人家偎依在“圈椅”里过着淳朴的生活。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因每家都有大学生而在周围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并成为当地人羡慕的对象。究其原因,有人认为,一是南边山梁上以前有一座庙(文革已拆掉),二是村里有两位老先生。
不知道是因为山水灵气的滋润和两位老先生的启蒙,还是神灵的庇护,幼小的红记喜欢上了书画。他还没有上小学时,每年春节前夕,便聚精会神地看老先生写春联,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当时,他懵懂的心里就慢慢地产生了一个念头——啥时候也能像老先生那样,为村里人写出一幅幅漂亮的对联?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毛笔习字课,一周两次。老师要求每次写一张纸,而红记一次就写两三张纸。当时父母供他上学很不容易,为了节约纸张,他常常把用过的作业本、练习本翻过来写毛笔字。有时候,旧作业本、练习本用完了,他就用毛笔蘸水在门前的一块锤布石上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红记的毛笔字长进很大,在全班写得最好。每次作业本发下来,他的作业本上红圆圈最多,惹得别的同学羡慕不已。
上了初中以后,没有大字课了,但他爱写毛笔字的习惯没有丢。白天学习文化课,晚上在煤油灯下对着帖子写毛笔字,天天如此,从未间断。后来上了高中,课程多了,学习任务繁重,无法每天都练写毛笔字,他就在星期天和寒暑假狠练一阵,一补没有习字机会的遗憾。上大学后,红记的写字量大增。为了省钱,他常常用室友看过的报纸练字。本宿舍的报纸不够,他就去别的宿舍找,于是宿舍的卫生基本上由他承包了。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红记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书画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灯下追摹着张猛龙、王羲之、米芾等古代大家的足迹,并汲取前人对魏碑书法的研究成果,把魏碑与隶书、行书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遒劲雄浑、拙朴典雅、险峻飘逸、简约丰美的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荣获2007年“纪念米芾逝世九百年周年首届米芾杯”全国书画展书法类一等奖,并入展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先后被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陕西书画界的关注。
在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陕西书画界脱颖而出的岳红记,并没有沉浸于已有的成绩和荣誉而止步不前,他深知“艺无止境”。2008年9月,红记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博士,师从李青老师研习花鸟、山水、人物写意,经过三年学习,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绘画多取材丛山峻岭、山村风景、飞瀑流泉、荷花、菊花等,线条粗犷、用笔灵活、色彩浑厚、拙朴自然,可以看出他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读博期间,在进行美术实践的同时,他还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特别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比较显著。2008年冬天,红记陪同导师李青先生到耀县药王山碑林考察,那里的“造像题记”书法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觉得这些字虽为“北魏体”,但是和河南洛阳的魏碑有很大不同。在回来的路上,他将心中的疑惑对导师说起,导师鼓励他确立这个研究方向,并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
陕西“造像题记”数量多、分布广,田野调查比较艰苦,为此他专门买了一辆捷达车,周末带上学生到关中的一些县城和偏远地区搜集资料。4年来,陕西的关中平原、陕北高原、陕南洼地等凡是有造像碑发掘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仅铜川耀州区药王山碑林,他前后就去了7次,且每次考察都有新的收获。2012年8月,笔者曾陪同岳红记在商洛博物馆考察石刻书法。
4年多的艰辛研究,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7月,他的书法理论研究专著《北朝关中地区的魏碑书法——造像题记视阈下的“长安书体”》出版发行,并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13年度优秀图书奖。在这部70万字的专著中,他提出了“长安书体”的概念,论证了其“平画宽结”的特征及其组成系统,从而将“长安书体”与“斜画紧结”的“洛阳体”区分开来。该研究成果在书法界、书法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学界一些专家认为,“长安书体”突出了陕西书法在北朝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将魏碑书法的研究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有书法爱好者曾经打电话对岳红记说:“以前总认为陕西书法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主要在唐代,对陕西北朝的书法没有多少认识,看了你的书后,才知道陕西北朝书法在书法史上的作用很大。”
岳红记深知,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家乡山水的滋养,更离不开商洛文化的浸润,离不开家乡亲朋好友的鼓励与支持。所以,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科研还是创作,他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商洛情结”。2014年春天,他带学生到洛南石门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写生,以此来展示商洛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还在出版的博士后研究报告《路域传承的文化》中,列专节详细论述了西商高速复线商洛境内服务区景观中表现的商洛文化。2015年2月,做为国家派出的访问学者,岳红记到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工作1年,期间他通过书画作品积极地向美国公众传播商洛文化。
通过网络电话,笔者对还在美国访学的岳红记进行了采访,他深情地说,“上个世纪,贾平凹通过文学形式,让外界知道了商洛这个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这个概念背后蕴藏的内涵,需要通过学术研究来阐释,并要把这些研究对外进行推广和传播,这将是我今后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商洛的人文风情将继续是我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和传播的对象。”
2015年5月岳红记博士在美国举办画展
鞑子梁石板房岳红记作
岳红记,又名岳弘骥,笔名海雨,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洛南,美术学专业博士、环境艺术与环境美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执教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国家级、教育部等相关课题12项,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家有关单位、机构收藏。2012年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书画艺术交流。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访学。
2015年5月1日至15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举办了一场展示陕西人文风情的书画展,其中有30多幅作品以商洛的人文及自然景观为创作对象,作品旁边还附有英文解释。展出吸引了美国当地的许多观众前来参观,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举办本次书画展的,是商洛籍青年学者、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岳红记。
黝黑的脸庞,明亮而深邃的眸子,稀疏且早白的头发,再加上一身朴素的休闲装,是岳红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家很难把“博士后”“书画家”“赴美访问学者”等身份和他联系在一起。
岳红记,又名岳弘骥,笔名海雨,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在洛南县永丰镇西北部的辛岳村。这是一个地形像圈椅状的村子,最高点是南边的一道山梁,它顺势由高到低蔓延到西边和北边,东边的一条小河向东流去,十几户人家偎依在“圈椅”里过着淳朴的生活。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因每家都有大学生而在周围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并成为当地人羡慕的对象。究其原因,有人认为,一是南边山梁上以前有一座庙(文革已拆掉),二是村里有两位老先生。
不知道是因为山水灵气的滋润和两位老先生的启蒙,还是神灵的庇护,幼小的红记喜欢上了书画。他还没有上小学时,每年春节前夕,便聚精会神地看老先生写春联,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当时,他懵懂的心里就慢慢地产生了一个念头——啥时候也能像老先生那样,为村里人写出一幅幅漂亮的对联?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毛笔习字课,一周两次。老师要求每次写一张纸,而红记一次就写两三张纸。当时父母供他上学很不容易,为了节约纸张,他常常把用过的作业本、练习本翻过来写毛笔字。有时候,旧作业本、练习本用完了,他就用毛笔蘸水在门前的一块锤布石上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红记的毛笔字长进很大,在全班写得最好。每次作业本发下来,他的作业本上红圆圈最多,惹得别的同学羡慕不已。
上了初中以后,没有大字课了,但他爱写毛笔字的习惯没有丢。白天学习文化课,晚上在煤油灯下对着帖子写毛笔字,天天如此,从未间断。后来上了高中,课程多了,学习任务繁重,无法每天都练写毛笔字,他就在星期天和寒暑假狠练一阵,一补没有习字机会的遗憾。上大学后,红记的写字量大增。为了省钱,他常常用室友看过的报纸练字。本宿舍的报纸不够,他就去别的宿舍找,于是宿舍的卫生基本上由他承包了。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红记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书画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灯下追摹着张猛龙、王羲之、米芾等古代大家的足迹,并汲取前人对魏碑书法的研究成果,把魏碑与隶书、行书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遒劲雄浑、拙朴典雅、险峻飘逸、简约丰美的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荣获2007年“纪念米芾逝世九百年周年首届米芾杯”全国书画展书法类一等奖,并入展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先后被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陕西书画界的关注。
在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陕西书画界脱颖而出的岳红记,并没有沉浸于已有的成绩和荣誉而止步不前,他深知“艺无止境”。2008年9月,红记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博士,师从李青老师研习花鸟、山水、人物写意,经过三年学习,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绘画多取材丛山峻岭、山村风景、飞瀑流泉、荷花、菊花等,线条粗犷、用笔灵活、色彩浑厚、拙朴自然,可以看出他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读博期间,在进行美术实践的同时,他还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特别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比较显著。2008年冬天,红记陪同导师李青先生到耀县药王山碑林考察,那里的“造像题记”书法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觉得这些字虽为“北魏体”,但是和河南洛阳的魏碑有很大不同。在回来的路上,他将心中的疑惑对导师说起,导师鼓励他确立这个研究方向,并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
陕西“造像题记”数量多、分布广,田野调查比较艰苦,为此他专门买了一辆捷达车,周末带上学生到关中的一些县城和偏远地区搜集资料。4年来,陕西的关中平原、陕北高原、陕南洼地等凡是有造像碑发掘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仅铜川耀州区药王山碑林,他前后就去了7次,且每次考察都有新的收获。2012年8月,笔者曾陪同岳红记在商洛博物馆考察石刻书法。
4年多的艰辛研究,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7月,他的书法理论研究专著《北朝关中地区的魏碑书法——造像题记视阈下的“长安书体”》出版发行,并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13年度优秀图书奖。在这部70万字的专著中,他提出了“长安书体”的概念,论证了其“平画宽结”的特征及其组成系统,从而将“长安书体”与“斜画紧结”的“洛阳体”区分开来。该研究成果在书法界、书法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学界一些专家认为,“长安书体”突出了陕西书法在北朝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将魏碑书法的研究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有书法爱好者曾经打电话对岳红记说:“以前总认为陕西书法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主要在唐代,对陕西北朝的书法没有多少认识,看了你的书后,才知道陕西北朝书法在书法史上的作用很大。”
岳红记深知,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家乡山水的滋养,更离不开商洛文化的浸润,离不开家乡亲朋好友的鼓励与支持。所以,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科研还是创作,他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商洛情结”。2014年春天,他带学生到洛南石门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写生,以此来展示商洛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还在出版的博士后研究报告《路域传承的文化》中,列专节详细论述了西商高速复线商洛境内服务区景观中表现的商洛文化。2015年2月,做为国家派出的访问学者,岳红记到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工作1年,期间他通过书画作品积极地向美国公众传播商洛文化。
通过网络电话,笔者对还在美国访学的岳红记进行了采访,他深情地说,“上个世纪,贾平凹通过文学形式,让外界知道了商洛这个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这个概念背后蕴藏的内涵,需要通过学术研究来阐释,并要把这些研究对外进行推广和传播,这将是我今后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外,商洛的人文风情将继续是我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和传播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