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寻道武当山
文/图 牧歌 余华韵
文章字数:3152


  孙富山,生于1948年,商南县赵川镇人,原十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生物学教授,从事生物技术与养生保健研究达30多年。

  乙未年阳春三月,经书画界的朋友介绍,我有幸结识了平易近人、情趣深远的孙富山教授。
  在商南,孙教授的老同学、老朋友和学生很多,茶余饭后常常谈论他几十年的科研生涯,听后令人感动和钦佩。为了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愿景,孙富山在生物技术提取、分离、纯化、养生保健和生物农业等科技领域里艰苦磨砺,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运用,将对我国生物资源、中草药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生物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具有引擎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孙富山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工程系。1985年,他只身来到十堰,投身于二汽(现东风公司)教育事业。一天,孙富山与朋友相约攀登武当山,一个卖山货的摊位上,一朵紫色蘑菇状的物品牵住了他的目光,这件物品就是他寻找了多年的宝贝——紫灵芝。他如获至宝,花了几个月的积蓄将其捧回。
  1988年,孙富山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一起,组建了十堰市第一家生物工程研究所,着手研究灵芝。孙富山与科研所同事在武当山峡谷、丛林间采集八成熟的野生灵芝,运用孢子悬浮等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培育、试栽,成功筛选出优良武当赤芝、紫芝菌株。1989年,他们完成了武当赤芝、紫芝的仿野生室外立体栽培、室内立体栽培和大田覆土高产栽培等技术研究,并完成了椴木、木屑等不同的培养基质栽培灵芝技术研究。
  1990年至1992年,孙富山与科研所同事先后在研究所试验园地、周边县市农户田地中连续栽培10万棒不同的培养基质菌棒,均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达150%以上。1993年3月,市有关部门召开了武当灵芝项目开发论证会,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科技兴农的好项目,有望填补鄂西北大型真菌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的空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当孙富山在湖北麻城大规模种植灵芝时,灵芝市场价格的波动击碎了他的梦想,让他经济损失惨重。
  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2000年,在茅箭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孙富山的科研基地终于在武当路街办马家河村安营扎寨。
  孙富山说:“科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每一次的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凭着一股天生的韧劲,在简陋的科研基地里,孙富山精心培育出了武当赤芝、武当紫芝、武当黑芝及珍稀的血芝等几大品种,并在富锗、富硒灵芝栽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反复栽培试验,无极锗、无极硒生物转化率达20%,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他培育的灵芝,锗和硒的含量比原有武当灵芝含量高出0.1倍,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2005年,在一位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孙富山引进了武当灵芝功效成分多功能提取、硅胶柱层析、冷冻干燥、高速离心等技术装备系统,全身心地投入到武当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灵芝腺苷、甾醇类、生物碱等药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分子激活等生物高端技术研究中,并且一干就是7年。他提取分离的武当灵芝多糖、紫芝多糖、灵芝三萜等,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检测,灵芝多糖含量3.5%,紫芝多糖含量4.5%、三萜含量3%。此后,孙富山成功研制出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孢子粉浸提物等“三合一”复配的“灵芝孢子粉胶囊”“灵芝多糖胶囊”“紫元春养生酒”等系列养生保健食品。
  为加快武当山灵芝资源开发,2009年,孙富山组建成立了十堰华氏养生保健技术开发中心,聘请了一批资历深厚、专业精湛的中医药学、临床医学、营养学专家教授,进一步对武当灵芝生化、药理、养生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008~2012年,孙富山花费4年时间,将20余年的研究实践进行编辑、整理,经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专家教授和武汉大学同仁医院专家教授审稿,正式出版了《武当灵芝现代研究》一书。全书45万字,是中国在灵芝研究方面的首本专著,填补了我国灵芝研究的空白。
  在生物农业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方面,孙教授受郧县政府邀请和委托,承接了湖北郧县木瓜产业化项目技术开发任务;在十堰市政府生物产业办的支持下,负责十堰地区柑桔生态循环综合开发项目技术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创立了木瓜、柑桔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五大梯级”开发模式,从木瓜、柑桔榨取果汁酿造低度养生保健酒,废渣提取木瓜、柑桔精油、色素、果胶、黄酮、纤维素等生物活性成分,研发系列营养保健食品和富硒饲料添加剂,属于生态环保项目,极具开发前景。
  孙富山是我国富硒农业和富硒养生保健品技术开发研究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之一。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铁、锰、铜、钴、锌、钼、碘等8种元素确认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硒(SELENCE希腊语为月亮女神)被誉为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日本医学界对硒的临床研究证实,硒对癌症、糖尿病、高脂质血症、动脉硬化、皮肤不良、白内障、肾脏病、心脏病、肝病、风湿病、过敏性体质、胃溃疡、肥胖病、高血压等疾病都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目前已知与缺硒有关的人类疾病就有40多种,包括癌症、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甲状腺激素失衡和艾滋病等,特别是危害老年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脑萎缩等均与缺硒有关。
  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从东北到西南,有一条广阔的缺硒地带,全国普遍缺硒,北京缺硒人口竟高达70%。有72%的县(市)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补硒可有效防治克山病,有效预防大骨节病,可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癌和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为改变人们缺硒状况,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孙富山充分应用生物高新技术,深层次地研究小麦、大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无机硒转化有机硒技术,日前富硒生物转化技术已获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我国富硒农业、富硒产业链和富硒食品链开发与建设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为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孙富山在论文《洞悉未来,把握机遇,走进健康产业》中指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是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身体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有时淋巴结肿大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以前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都误诊为神经衰弱。近年来,疲劳综合症在我国城市发病率为10-20%,专家、教授、知识分子、企业经理、领导干部的发病率高达5%。事实证明,“疲劳综合症”“过劳死”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中年男性的健康威胁十分严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2002年至今,孙富山潜心研究滋补肝肾、扶阴助阳、养颜美容、抗衰老、预防亚健康、防治疲劳综合症的养生保健酒的生产,所出系列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在养生方面,孙富山提出了“养生就是保命”,“保命就要养好细胞,细胞养好了,身体就健康,寿命就延长”的科学理念。他还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是什么?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健康的标准就是无疾而终。”
  孙富山不仅在生物技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艺术方面也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行书“道”字,把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变写在“道”字“首”部下方,属于书法界首创,整个字形显得浑厚凝重,苍劲有力,并以“八卦太极道”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
  7月中旬,商南县书协、美协、金丝峡书画院邀请孙富山参加商南书画展,探讨当代中国书画发展的态势和新动向。孙富山说:“艺术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为广大老百姓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只有接地气,艺术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孙富山又说:“书法也是娱乐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书能将书者的内心精神世界,通过笔端宣泄在点画之中,所以能“舒心中气,散心中郁”。舒怀畅志,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手臂和腰部肌肉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健康和治疗疾病。
  对书画作品的市场问题,孙富山说:“书画要为老百姓服务,不要在同行业里比老大。如果你的书画作品进入了市场,老百姓喜欢你的书画作品,那么你的艺术生命就有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