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 安庆移民带来的别样风情
文章字数:2979
民歌演唱
商南县城西街的江西会馆,建于清光绪八年。
民歌培训班
商南人喜爱黄梅戏
如上所述,商南方言与黄梅戏道白基本一致,商南民歌的旋律、结构和题材与黄梅戏也十分接近,可以说,商南方言和民歌与黄梅戏同根同源。因此,大多数商南人喜欢欣赏黄梅戏,对黄梅戏的唱腔和道白感到亲切、入耳。
任何一种艺术,只有植根于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才富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一旦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发生脱节,就难以受到人民群众追捧,它的艺术生命就会慢慢枯萎,它的传播力就会受到限制。河南豫剧之所以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深受欢迎,开花结果,就是因为它是在河南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全国各地河南人的喜爱。在西安城墙公园,渭南、铜川、宝鸡等城市的广场,都能随时听到民间豫剧表演团体自发组织的豫剧表演,因为这些城市的河南人众多,远离祖籍的河南人对与自身血液同缘的豫剧深爱不已,世代相传,便自然形成了庞大的民间豫剧表演团体。所以,人民群众才是艺术传承的主体,人民的需要才是戏剧艺术存在的根本价值。
然而,商南与河南毗邻,自古以来贸易、通婚往来频繁,听河南话也是习以为常,解放初期商南剧团就开始演河南豫剧,演了几十年,也没有使豫剧成为商南广大人民业余文艺生活的爱好和追求。相反,商南文化广场和滨河大道群众常年自发演出的是商南民歌。商南剧团的官方剧种定为豫剧,而商南老百姓宁可自发唱家乡的山歌,也不愿学唱豫剧。也就是说,商南的老百姓不喜欢豫剧,官方剧团选定的剧种,和广大老百姓的艺术欣赏习惯是两张皮。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他还引用列宁的话:“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在商南的移民家族中,虽然也有少数河南移民,但所占比例很小,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早已被占商南人口绝大多数的安庆移民所同化,从他们的祖辈起,就已经认同了以安庆移民为主体的商南地域移民文化。
商南从解放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本县缺乏戏剧人才,为了发展文艺事业,只得从河南招聘演员,而这些演员都是豫剧演员,只有把豫剧定为剧团的当家剧种,相沿成习。至于该剧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力、传播力如何,则鲜有研究人员深入思考。
按一般规律,年轻人爱听歌,年长的人爱听戏,但是商南本土没有影响深远的戏曲种类,很多人便自发组织起来打响器、唱民歌,这充分反映出了商南民歌在民众中间的深厚根基。商南民歌与黄梅戏同根同源,旋律、道白、题材非常接近,如果当初商南剧团把豫剧改为黄梅戏,肯定会受到广大民众的热诚欢迎,肯定会在商南及周围地区掀起一个黄梅戏热潮,推动商南移民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也可能迅速提升商南移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商南移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民间续修家谱和认祖归宗活动广泛开展,商南和安庆民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研究商南地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本人也忝列其中。根据本人近几年对陕南移民历史的研究和同安庆移民文化研究人士的交流,对商南地方文化提出如下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打造以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相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其影响力和持久性都要深远得多。商南方言、商南民歌、商南传统民居、商南农村生活习俗、商南移民历史、商南移民迁徙路线,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果包装得好,肯定会成为商南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丹江、县河、滔河、黑漆河、清油河,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河流,也是商南移民迁徙线路,这些河流沿岸的过风楼、富水街、清油河、试马街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街镇,也是这些流域的主要历史文化古镇,商南移民历史同这些地方息息相关,包装到位,肯定会彰显商南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不仅是发展地方文化旅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移民文化,都是富有民族文化基因、具有永恒魅力和广泛参与性的地域特色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持久的凝聚力,值得发扬光大。
商洛正在建设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商南以至商洛各县的移民都是经过商於古道的陆路和水路迁徙到商洛各地的,所以,移民文化也是商於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打造好了,会成为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的一大亮点。
2.建设“陕南移民博物馆”。
商洛各县区都有相当比例的移民,但这些移民始祖迁徙的路线不完全一样。在明清时代,交通不便,陆路山高弯多且崎岖不平,远没有水路方便,尤其是离乡背井的移民,只有一个大致的方位,没有明确的路线和目的地,只能顺河而走,看中哪里,便在哪里安居。据考证,明清陕南移民路线大体分陆路和水路迁移,陆路主要是商於古道和秦楚古道,水路主要是汉江、丹江及其支流清油河、武关河、金钱河、乾佑河等。镇安、柞水的移民多是经过汉江沿乾佑河抵达现在住址的;山阳和柞水凤凰镇、红岩寺沿线的移民多是经金钱河到达山阳、凤凰镇境内的;商南、丹凤、商州的移民都是经过商於古道和丹江逆流而上到达商洛境内;洛南的移民应该是顺洛河到达洛南的。从建设商於古道历史文化景区的角度,应该重点挖掘商於古道沿线移民历史。
从商南、丹凤、商州三个县区的人口源流情况分析,商州本土居民最多,丹凤次之,商南本土居民比例最小,移民人数最多。而且,商南是商於古道进入陕西的第一站,明清时期人烟稀少,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多数移民行至此地便择地安居,因此,商南是集中而典型的移民县。从深入挖掘移民文化内涵,展示移民文化特点,建设商於古道历史文化景区和打造移民文化旅游角度考虑,“陕南移民博物馆”建在商南最为合适。
此项目由市博物馆创意并申报,已获得省文物局初步认可。“陕南移民文化博物馆”不仅是移民家族家谱、墓碑、牌匾、生产生活用品陈列的展馆,也是举办移民文化论坛、开展移民文化研究交流的会议中心,更是地方文化坐标、移民文化旅游景区、移民家族拜谒祖先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需要集地方政府、文化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各方面力量,才能打造一个文化品位高、服务功能齐全、吸引观众眼球的高雅文化旅游景区。
3.在商南演唱推广黄梅戏。
如前所述,商南文化同黄梅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黄梅戏在商南民众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土壤,如果在民间宣传队和社区中倡导、学唱黄梅戏,要不了几年时间,黄梅戏便会在商南县遍地开花。外地游客到商南,便会体验到江南文化韵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商南旅游。
笔者曾以一个地方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到安庆黄梅戏学院和文化部门做过深入交流。安庆黄梅戏学院为推广黄梅戏艺术,每年免费为全国各地义务培养黄梅戏学员,学制分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员经过1至3年学习,都能适应黄梅戏舞台演出需要。商南是安庆移民集中地区,和安庆各个家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要学习黄梅戏,肯定会得到大力帮助。
商南县城西街的江西会馆,建于清光绪八年。
民歌培训班
商南人喜爱黄梅戏
如上所述,商南方言与黄梅戏道白基本一致,商南民歌的旋律、结构和题材与黄梅戏也十分接近,可以说,商南方言和民歌与黄梅戏同根同源。因此,大多数商南人喜欢欣赏黄梅戏,对黄梅戏的唱腔和道白感到亲切、入耳。
任何一种艺术,只有植根于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才富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一旦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发生脱节,就难以受到人民群众追捧,它的艺术生命就会慢慢枯萎,它的传播力就会受到限制。河南豫剧之所以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深受欢迎,开花结果,就是因为它是在河南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全国各地河南人的喜爱。在西安城墙公园,渭南、铜川、宝鸡等城市的广场,都能随时听到民间豫剧表演团体自发组织的豫剧表演,因为这些城市的河南人众多,远离祖籍的河南人对与自身血液同缘的豫剧深爱不已,世代相传,便自然形成了庞大的民间豫剧表演团体。所以,人民群众才是艺术传承的主体,人民的需要才是戏剧艺术存在的根本价值。
然而,商南与河南毗邻,自古以来贸易、通婚往来频繁,听河南话也是习以为常,解放初期商南剧团就开始演河南豫剧,演了几十年,也没有使豫剧成为商南广大人民业余文艺生活的爱好和追求。相反,商南文化广场和滨河大道群众常年自发演出的是商南民歌。商南剧团的官方剧种定为豫剧,而商南老百姓宁可自发唱家乡的山歌,也不愿学唱豫剧。也就是说,商南的老百姓不喜欢豫剧,官方剧团选定的剧种,和广大老百姓的艺术欣赏习惯是两张皮。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他还引用列宁的话:“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在商南的移民家族中,虽然也有少数河南移民,但所占比例很小,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早已被占商南人口绝大多数的安庆移民所同化,从他们的祖辈起,就已经认同了以安庆移民为主体的商南地域移民文化。
商南从解放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本县缺乏戏剧人才,为了发展文艺事业,只得从河南招聘演员,而这些演员都是豫剧演员,只有把豫剧定为剧团的当家剧种,相沿成习。至于该剧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力、传播力如何,则鲜有研究人员深入思考。
按一般规律,年轻人爱听歌,年长的人爱听戏,但是商南本土没有影响深远的戏曲种类,很多人便自发组织起来打响器、唱民歌,这充分反映出了商南民歌在民众中间的深厚根基。商南民歌与黄梅戏同根同源,旋律、道白、题材非常接近,如果当初商南剧团把豫剧改为黄梅戏,肯定会受到广大民众的热诚欢迎,肯定会在商南及周围地区掀起一个黄梅戏热潮,推动商南移民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也可能迅速提升商南移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商南移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民间续修家谱和认祖归宗活动广泛开展,商南和安庆民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研究商南地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本人也忝列其中。根据本人近几年对陕南移民历史的研究和同安庆移民文化研究人士的交流,对商南地方文化提出如下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打造以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相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其影响力和持久性都要深远得多。商南方言、商南民歌、商南传统民居、商南农村生活习俗、商南移民历史、商南移民迁徙路线,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果包装得好,肯定会成为商南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丹江、县河、滔河、黑漆河、清油河,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河流,也是商南移民迁徙线路,这些河流沿岸的过风楼、富水街、清油河、试马街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街镇,也是这些流域的主要历史文化古镇,商南移民历史同这些地方息息相关,包装到位,肯定会彰显商南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不仅是发展地方文化旅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移民文化,都是富有民族文化基因、具有永恒魅力和广泛参与性的地域特色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持久的凝聚力,值得发扬光大。
商洛正在建设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商南以至商洛各县的移民都是经过商於古道的陆路和水路迁徙到商洛各地的,所以,移民文化也是商於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打造好了,会成为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的一大亮点。
2.建设“陕南移民博物馆”。
商洛各县区都有相当比例的移民,但这些移民始祖迁徙的路线不完全一样。在明清时代,交通不便,陆路山高弯多且崎岖不平,远没有水路方便,尤其是离乡背井的移民,只有一个大致的方位,没有明确的路线和目的地,只能顺河而走,看中哪里,便在哪里安居。据考证,明清陕南移民路线大体分陆路和水路迁移,陆路主要是商於古道和秦楚古道,水路主要是汉江、丹江及其支流清油河、武关河、金钱河、乾佑河等。镇安、柞水的移民多是经过汉江沿乾佑河抵达现在住址的;山阳和柞水凤凰镇、红岩寺沿线的移民多是经金钱河到达山阳、凤凰镇境内的;商南、丹凤、商州的移民都是经过商於古道和丹江逆流而上到达商洛境内;洛南的移民应该是顺洛河到达洛南的。从建设商於古道历史文化景区的角度,应该重点挖掘商於古道沿线移民历史。
从商南、丹凤、商州三个县区的人口源流情况分析,商州本土居民最多,丹凤次之,商南本土居民比例最小,移民人数最多。而且,商南是商於古道进入陕西的第一站,明清时期人烟稀少,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多数移民行至此地便择地安居,因此,商南是集中而典型的移民县。从深入挖掘移民文化内涵,展示移民文化特点,建设商於古道历史文化景区和打造移民文化旅游角度考虑,“陕南移民博物馆”建在商南最为合适。
此项目由市博物馆创意并申报,已获得省文物局初步认可。“陕南移民文化博物馆”不仅是移民家族家谱、墓碑、牌匾、生产生活用品陈列的展馆,也是举办移民文化论坛、开展移民文化研究交流的会议中心,更是地方文化坐标、移民文化旅游景区、移民家族拜谒祖先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需要集地方政府、文化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各方面力量,才能打造一个文化品位高、服务功能齐全、吸引观众眼球的高雅文化旅游景区。
3.在商南演唱推广黄梅戏。
如前所述,商南文化同黄梅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黄梅戏在商南民众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土壤,如果在民间宣传队和社区中倡导、学唱黄梅戏,要不了几年时间,黄梅戏便会在商南县遍地开花。外地游客到商南,便会体验到江南文化韵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商南旅游。
笔者曾以一个地方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到安庆黄梅戏学院和文化部门做过深入交流。安庆黄梅戏学院为推广黄梅戏艺术,每年免费为全国各地义务培养黄梅戏学员,学制分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员经过1至3年学习,都能适应黄梅戏舞台演出需要。商南是安庆移民集中地区,和安庆各个家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要学习黄梅戏,肯定会得到大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