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高信先生之忆
文章字数:2468
刚刚过去的岁末之月,于我来说,实在是一段黑色的日子。12月12日梁喜员兄猝然病殁,令人痛心不已。27日好友李高信先生又溘然辞世。仅仅半月之间,痛失两位好友,造化无情,苍天不仁啊!心绪久久难以平复!
为朋友写哀悼文字,是件十分沉痛的事情。因而,半月多来我几次坐在桌前,拿起笔又放下,往事历历,一幕幕涌上心头,满腔哀情愁绪,不知如何落笔。几十年的深情厚谊,就此默默无语,深感于人情不免冷漠,于逝者未免不义,于自己亦觉良心不安!
我与高信先生,相识相交已有近40年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被人从地区文化系统挤出,调商南县工会工人俱乐部安置,每天干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杂差事。然而,他依然从容淡定,读书写作,与朋友聊天,没有愤满,没有沉沦哀怨。那时他每月只30多块钱工资,生活十分窘迫,每天到县委灶上来吃饭。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于是认识了,在一块聊的机会就多了。我知道他好读书,在研究鲁迅。他常常向我索要稿纸笔墨,我就尽力提供他。后来我到下面区里任职,他有时托我从下面供销社为他代买一些生活日用品。那是物资奇缺困乏的年代,为此他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记了多年。八十年代初他重新调回地区文化局,安排到创作研究室工作。也许有缘吧!85年底我奉命到地区文化局任职,我们便成了同事加朋友,每日相处。工作之余,往往一杯茶一瓶酒夜话数小时,谈读书,谈时政,也谈人生,从而对他的为人、治学、性情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
高信先生是一位率性而为的人,甚至有点任性,或者说有几分书生气质。在许多人看来他清高、傲气、不驯,难以相处。他与人说话口无遮拦,言辞尖刻,多招人怨恨。为此我没少批评他,他倒也不见怪。其实这种秉性是缺点也含优点。其缺点明显而优点不为人关注。我以为他的直言无隐,证明他的坦率没城府,内心不阴;他的任性不屈,体现在治学上则是坚强和执着。人无完人,百人百姓,不应责备求全。因此,他给朋友说我是理解他的人,我们的友谊近40年没有稍损。再说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思想方法正确,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就互相容易理解相处;心胸豁达智慧层次高的人对心胸狭隘知识层次低的人容易理解,而后者对前者就不易理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需要包容。
我长期从事行政工作,虽然偶尔也写点文章,但并没在心。要说后来写东西多一点,还是高信先生启发的。记得在一次饮酒夜话中,他说:“老兄,你的知识基础雄厚,文字功底也不错,应该坚持写点东西,不然太可惜了!现在的党政领导,都是职业革命家,不读书,不讲学问,全靠‘圣旨’(意指上级文件)过日子。我们不能,否则将来退休时两手空空如也……”这倒使我动了心。我的第一本散文杂文集子,就是在他的督促下创作出版的。他热情为之作了序。又在一次聊天中,我提议和他编一套《商洛文艺丛书》,为全区文艺创作人员建立文艺档案,为商洛文化做点积累。他十分高兴,积极收集资料,组织联系作者,花了几个月功夫编成了《商洛文艺丛书》:《文学卷》和《戏剧卷》,受到地委领导和省委宣传部及文化厅有关领导的热情赞许。后来由于我们两人先后调离,这套丛书再没人继续,留下了许久的遗憾,很可惜!
高信先生并没有骄人的学历,也非书香世家,没有家学基础,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完全靠刻苦自学顽强奋斗成才的。他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时,在柞水县银行一个基层营业所工作数年。我十分钦佩他只有那么点文化基础,又在那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文化条件的环境下,竟敢去读鲁迅研究鲁迅,攀爬中国文艺学术的顶级学问,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他那种胆量和勇气,真是令人肃然起敬。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高信先生是一个典型。他是有志者,他成功了。到8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鲁迅笔名探索》《鲁迅木刻形象百图》《北窗书语》《品书人语》《书斋絮语》等多部鲁迅研究专著,受到全国鲁迅研究界的关注,他也跻身于全国鲁迅研究专家行列,后当选为陕西鲁迅研究学会会长,同时获得了研究员的高级学术职称。
90年代初高信先生被调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审,并担任了辞书编辑室主任。他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不仅继续鲁迅研究,又进一步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现代文学、书话、漫画、连环画和书籍装祯艺术众多门类展开研究,而且参与了全国多部大型辞书的撰稿和编纂工作,成为全国著名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专家和学者,陆续出版了《常荫楼书话》《长安书声》《书房写意》《民国书衣掠影》《新连环画掠影》等多部学术专著,及散文集《商州故人》。尤其是他的《鲁迅笔名探索》《民国书衣掠影》和《新连环画掠影》等,都是由权威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重要著作,受到现代文学艺术界权威人士的嘉许。他的十多部著作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高信先生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散文集《商州故人》,被知名度颇高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后,就成为热销书,极受读者欢迎。他的这些散文作品,笔墨含情,语言温润,流利典雅,婉曲多姿,被许多读者奉为当代散文经典之作,如今已成绝响!
新世纪初,我退休了,他说:“后边时间还长着哩,不能无所事事,食禄待老。坚持读书写作”。他还记得多年前我和他一块买过一套《欧阳修全集》。就说:“你古文底子扎实,对欧阳修有兴趣,拿起来研究。”现在我的欧研究书稿基本已成,可惜他看不到了。想来不免凄然泪下。
斯人已矣,长歌当哭!据我所知高信先生还有许多遗文尚未结集。譬如近十年来他对中国现代漫画的研究,成果不少。他曾计划编一部《中国现代漫画四十家研究》的书,可惜天不假年,宿愿未遂,岂不令人扼腕!
商洛这块地方,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历史上没有出过像样的文化人,没有为我们留下可资骄傲的诗词文赋,这是历史的缺憾。我常说,感谢改革开放改变了商洛文化面貌,近4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新秀俊彦,高信先生无疑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倍加爱惜!先生的逝世实在是商洛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
魏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如此说来,高信先生可以不朽,英名常存。倘若先生九天有灵,当无恨矣!
为朋友写哀悼文字,是件十分沉痛的事情。因而,半月多来我几次坐在桌前,拿起笔又放下,往事历历,一幕幕涌上心头,满腔哀情愁绪,不知如何落笔。几十年的深情厚谊,就此默默无语,深感于人情不免冷漠,于逝者未免不义,于自己亦觉良心不安!
我与高信先生,相识相交已有近40年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被人从地区文化系统挤出,调商南县工会工人俱乐部安置,每天干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杂差事。然而,他依然从容淡定,读书写作,与朋友聊天,没有愤满,没有沉沦哀怨。那时他每月只30多块钱工资,生活十分窘迫,每天到县委灶上来吃饭。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于是认识了,在一块聊的机会就多了。我知道他好读书,在研究鲁迅。他常常向我索要稿纸笔墨,我就尽力提供他。后来我到下面区里任职,他有时托我从下面供销社为他代买一些生活日用品。那是物资奇缺困乏的年代,为此他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记了多年。八十年代初他重新调回地区文化局,安排到创作研究室工作。也许有缘吧!85年底我奉命到地区文化局任职,我们便成了同事加朋友,每日相处。工作之余,往往一杯茶一瓶酒夜话数小时,谈读书,谈时政,也谈人生,从而对他的为人、治学、性情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
高信先生是一位率性而为的人,甚至有点任性,或者说有几分书生气质。在许多人看来他清高、傲气、不驯,难以相处。他与人说话口无遮拦,言辞尖刻,多招人怨恨。为此我没少批评他,他倒也不见怪。其实这种秉性是缺点也含优点。其缺点明显而优点不为人关注。我以为他的直言无隐,证明他的坦率没城府,内心不阴;他的任性不屈,体现在治学上则是坚强和执着。人无完人,百人百姓,不应责备求全。因此,他给朋友说我是理解他的人,我们的友谊近40年没有稍损。再说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思想方法正确,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就互相容易理解相处;心胸豁达智慧层次高的人对心胸狭隘知识层次低的人容易理解,而后者对前者就不易理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需要包容。
我长期从事行政工作,虽然偶尔也写点文章,但并没在心。要说后来写东西多一点,还是高信先生启发的。记得在一次饮酒夜话中,他说:“老兄,你的知识基础雄厚,文字功底也不错,应该坚持写点东西,不然太可惜了!现在的党政领导,都是职业革命家,不读书,不讲学问,全靠‘圣旨’(意指上级文件)过日子。我们不能,否则将来退休时两手空空如也……”这倒使我动了心。我的第一本散文杂文集子,就是在他的督促下创作出版的。他热情为之作了序。又在一次聊天中,我提议和他编一套《商洛文艺丛书》,为全区文艺创作人员建立文艺档案,为商洛文化做点积累。他十分高兴,积极收集资料,组织联系作者,花了几个月功夫编成了《商洛文艺丛书》:《文学卷》和《戏剧卷》,受到地委领导和省委宣传部及文化厅有关领导的热情赞许。后来由于我们两人先后调离,这套丛书再没人继续,留下了许久的遗憾,很可惜!
高信先生并没有骄人的学历,也非书香世家,没有家学基础,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完全靠刻苦自学顽强奋斗成才的。他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时,在柞水县银行一个基层营业所工作数年。我十分钦佩他只有那么点文化基础,又在那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文化条件的环境下,竟敢去读鲁迅研究鲁迅,攀爬中国文艺学术的顶级学问,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他那种胆量和勇气,真是令人肃然起敬。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高信先生是一个典型。他是有志者,他成功了。到8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鲁迅笔名探索》《鲁迅木刻形象百图》《北窗书语》《品书人语》《书斋絮语》等多部鲁迅研究专著,受到全国鲁迅研究界的关注,他也跻身于全国鲁迅研究专家行列,后当选为陕西鲁迅研究学会会长,同时获得了研究员的高级学术职称。
90年代初高信先生被调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审,并担任了辞书编辑室主任。他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不仅继续鲁迅研究,又进一步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现代文学、书话、漫画、连环画和书籍装祯艺术众多门类展开研究,而且参与了全国多部大型辞书的撰稿和编纂工作,成为全国著名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专家和学者,陆续出版了《常荫楼书话》《长安书声》《书房写意》《民国书衣掠影》《新连环画掠影》等多部学术专著,及散文集《商州故人》。尤其是他的《鲁迅笔名探索》《民国书衣掠影》和《新连环画掠影》等,都是由权威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重要著作,受到现代文学艺术界权威人士的嘉许。他的十多部著作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高信先生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散文集《商州故人》,被知名度颇高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后,就成为热销书,极受读者欢迎。他的这些散文作品,笔墨含情,语言温润,流利典雅,婉曲多姿,被许多读者奉为当代散文经典之作,如今已成绝响!
新世纪初,我退休了,他说:“后边时间还长着哩,不能无所事事,食禄待老。坚持读书写作”。他还记得多年前我和他一块买过一套《欧阳修全集》。就说:“你古文底子扎实,对欧阳修有兴趣,拿起来研究。”现在我的欧研究书稿基本已成,可惜他看不到了。想来不免凄然泪下。
斯人已矣,长歌当哭!据我所知高信先生还有许多遗文尚未结集。譬如近十年来他对中国现代漫画的研究,成果不少。他曾计划编一部《中国现代漫画四十家研究》的书,可惜天不假年,宿愿未遂,岂不令人扼腕!
商洛这块地方,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历史上没有出过像样的文化人,没有为我们留下可资骄傲的诗词文赋,这是历史的缺憾。我常说,感谢改革开放改变了商洛文化面貌,近4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新秀俊彦,高信先生无疑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倍加爱惜!先生的逝世实在是商洛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
魏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如此说来,高信先生可以不朽,英名常存。倘若先生九天有灵,当无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