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杀猪匠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712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杀起猪来,袁宗明依然游刃有余。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在过去,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猪的传统,到了腊月,养猪户则需请专人上门在自家宰杀,而这类杀猪的人就是杀猪佬,有的地方也叫杀猪匠。养猪户会把自家猪肉制成腊肉,以供春节和来年享用。冬月的乡下有些冷,清晨的水田常常结起了薄冰。然而,就在这个时节,乡下有一门手艺也才开始火热起来,那就是杀年猪。
  半个世纪杀猪人
  半个世纪以来,杀猪是袁宗明最主要的行当。杀猪是个力气活,从20岁开始,他就以杀猪为生。依靠杀猪,他养活了一家人,虽然如今已经70多岁的高龄了,但杀起猪来,他依然游刃有余。
  袁宗明所在的村子位于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这里山大沟深。历来,家家户户村民都有养猪的传统,村民们平日养猪,一来,家里的剩饭、臊水有了着落,二来,自家养猪可以减少家庭吃肉成本。
  杀年猪,在农村是个大事。一年到头,除了婚丧嫁娶这样的红白喜事,就数杀年猪隆重了。元旦假期,太阳暖暖地照耀在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一大早,村民李佳明家里就热闹非凡。当天,他请来了袁宗明帮忙杀猪,不少村民都陆续前来帮忙。开始杀猪时,养猪户李佳明先烧香、放炮,以供神灵保佑来年六畜兴旺。而袁宗明也要先净手,然后恭敬地将一把用红绸布紧紧包着的刀抽出来,亮晃晃的,寒气逼人。再由五六个人把猪强行从猪圈里拖出来摁在杀猪凳上。此时,只见袁师傅一手操着刀,在猪身上正擦一下,反擦一下,然后一手猛地扼住猪头,一刀从猪的喉下用力捅进去,直至心脏。刀一抽,一股热血从刀口喷出,落进早就准备好的盆里。猪挣扎几下,呜咽几声,抽搐一阵,就再也一动不动了,整个动作干净利落。
  然后,就进入“整猪”环节,这一过程也最能体现杀猪匠人的专业性。只见袁师傅拿出一把短刀,在猪的后腿挨近蹄爪的地方,划上一道寸来长的小口,再拿出一根顶端圆球般的长铁棍从小口处一点一点地抻进去,直到猪的前腿部位,来回鼓捣。渐渐地,猪身鼓涨起来。这时候,有人早就将烧沸的水,用桶提来,交给袁师傅。他迅疾地将水淋在猪脊上,两手飞快地拔着猪的鬃毛。不久,猪毛褪尽,袁师傅从提篮中拿出一铁钩,一段钩住猪的尾部,一段挂在木梯上。然后就是给猪开膛破肚,将肝、肺、肚、小肠、大肠一一取出来。每取出一件,养猪户都会恭敬地接过,将其挂在梁上保存。
  据袁师傅介绍,杀猪的工序很多,从杀猪到宰肉一般需要3个小时:把猪杀了后,再接着烫猪刨毛,悬挂开边,取出腹中内脏器官和板油,然后再取脚油和翻猪肠,最后是剔出骨头和分肉。其实,最难的就是翻猪肠,如果技术不到位,一是不容易把脚油取干净,二是容易把肠子撕破。
  杀猪宰羊,匠人先尝。当杀猪匠的人除了身形强壮外,大都是吃肉的高手,而且吃的是头刀肉,也就是猪脖项处的肥膘肉。拾掇干净的猪倒挂起来,先去头,然后切的就是“项圈子”,等匠人翻肠倒肚、拆油砍肉忙活完毕,主家妇人早将半锅香气四溢的项圈肉炒好,端上桌、摆上酒伺候着了。
  杀猪生意日渐冷落
  相对于其他手艺,杀猪匠算是保存在当下乡村里较为完整的手艺之一。然而,随着散养猪的日益减少,杀猪生意也已今非昔比。
  “以前,一个冬天能杀300多头猪,有时一天能杀四五头,现在年龄大了,一天只能杀两头,一个冬天只能杀100多头。”袁宗明把杀猪生意的冷落归宗于年龄大的缘故,但是在外人看来,还是养猪户减少的缘故。
  “杀猪那可真是炙手可热的手艺。”回想起当年,袁宗明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年腊月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过年,村子里从早到晚响彻着猪的哀嚎。而他每天天不明就起床,按照先一天约定的人家去挨门挨户地杀猪,直干到日落西山、夜幕低垂才停歇。猪杀完,走时,主家私下以自家猪的大小肥瘦做标准来衡量一番他杀猪付出的劳动量,然后从案板上砍切成块的一堆肉里挑出一块肥肉,交给他。在贫困年代,他家一年四季是不缺肉吃的,他也成了全村最有名望的人。
  袁宗明经历过从5角、5元、15元等杀猪报酬,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杀年猪的报酬为每头40元左右。一个冬天,他能挣5000元左右,除了报酬,他将刮下的猪毛也一并带走。猪毛,尤其是鬃毛对于杀猪匠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在袁宗明看来,杀猪虽然辛苦,可是毕竟是凭手艺吃饭,每当看到养猪户喜滋滋的表情时,他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