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个女子办兔场
文/图 记者 肖云 余婷
文章字数:1495
  看到精心喂养的兔子一天天长大,三人都很欣慰。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讲述了3个满怀热情的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历经艰辛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在商州区杨峪河镇银明村,也有这样3个好姐妹,她们克服困难,办起了一个养兔场。
  合作办厂的张靓、张会莉、黄如芬三人中,张靓和张会莉的娘家都在银明村,她们自小认识,无话不谈,后来嫁到城里,又认识了黄如芬,3个人性情相投,做起事来一拍即合,非常默契,3个人都很珍惜这可遇不可求的朋友情谊。在办厂之前,张靓曾在山东、福建、西安等地闯荡,做过生意、开过幼儿园和超市,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黄如芬也在水电安装行业做了多年,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小天地。张会莉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前几年,张靓在杨峪河开办的小超市被高速路占用,一下子无事可做的她在家闲了一年,其间,三姐妹聚会时,张靓多次表现出了想再度创业的想法,而黄如芬也并不满足于一直给别人打工的状态,此时,家庭主妇张会莉也有了找工作的念头。张靓的想法激起了她们的热情,三人趁兴决定携起手来,一起创业。
  选择什么项目,是创业的关健。姐妹三人从小都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而现在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商量后,她们决定办一个养殖场。“有一次,我在农林卫视上看了一个节目,发现兔子繁殖快,养殖成本低,而且兔肉是纯瘦肉,富含高蛋白,在四川等地就兴腌制兔肉吃。”张靓说,恰好银明村也有一些农民在养兔,但多数是零散养殖,并不专业,如果成立一个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发展,也会在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方面给本村人一些帮助。商定之后,姐妹三人专门赶到山东,在一家大型养兔场边打工边学习了3个月,“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喂兔、打扫兔舍、防疫,样样都干,掌握了一些养兔的基本技术和管理常识。”
  2015年2月,三姐妹拿出各自多年的积蓄,投资30多万元,在银明村租下一块20余亩的土地,建起兔舍。“除了厂房外,余下的地我们种了核桃苗,兔粪用来施肥,核桃苗长好后卖钱,算是一种循环农业的模式。”在分工方面,张靓性格爽朗,做事果断,天生有一种领导力,主要负责厂子的运作管理,张会莉爱好交际,亲和力强,负责对外接待和宣传销售,黄如芬做事认真细致,具体负责喂养、管理兔子。3个人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兔场很快就办了起来。
  3个女人创业,艰辛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张靓说,记得初建厂房时,为了省点工钱,她们自己在河里找石头、搬砖、垒墙、铺路,“当时,天上下着大雨,我还在感冒发烧,雨淋得人意识都不太清楚了,但看到姐妹们都在忙,我也想尽一份力。”那时,建房所需的材料有时半夜两三点才送过来。为了等料,三姐妹就轮流拿手电在外面转悠,直到料卸下来后才能放心去睡。张会莉说,厂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她们亲手栽植的,除了核桃树苗,她们还种些玉米、蔬菜等自己自足,连兔子的产箱都是自己做的。为了经营厂子,3个人都很少回家,有时匆忙回城,也是为孩子、老人洗个衣服,留点零用钱,就匆忙返厂,正因付出的多,3个姐妹对兔场充满了感情和期待。去年10月份,厂子卖出了第一批兔子,姐妹三人很是激动。
  在三姐妹的努力下,他们渐渐打开了四川、山东、安徽等地的市场,养兔规模也达到了上千只,带动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妇女也开始养起兔子。如今,村里零散养兔的农户就有26户。养兔合作社成立后,三姐妹不仅带领农户来兔场参观学习,还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在收购兔子时,保证有一个最低价。“如果有村民来找我们,说兔子生病了或是有其他的问题,即使厂子再忙,我们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有些没有消毒设施的,我们也会免费为他们消毒。”张靓说,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其他人也能因养殖兔子赚取收入,走出贫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