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父
文章字数:1706
我的父亲马俊奇,1926年出生于镇安县木王坪一个大户人家,家境虽殷实,但经历的苦难颇多,用我祖母的话来讲“你父亲的一生是很艰辛的。”祖父马炳阳从陕西省国立师范学校毕业后,为了学有所用,报效桑梓,是最早返回家乡工作的一位大学生。当父亲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时,祖父就突发疾病猝死。舅家见祖母和父亲孤苦伶仃,便将他们接回县城居住生活。
我还记得在年少时,父母送我去离家一百余里外的柴坪中学求学的艰苦情景。您挑着一根小竹杆,一头挑着木质酸菜盒,一头挑着几斤包谷面,在大山崎岖小路上,狂风暴雨,洪水激流下,我们冒雨前行。也曾记得举全家之力送我去州城上卫校的日子。每当放假回家后,您就带着我和二弟去村子深山里砍上几捆竹子卖掉,给我凑上新学年的学费,祖母、母亲也把仅有维持日常生活的零用钱塞进我的口袋。就这样在贫困、艰苦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木王小学当记得您:年轻时您创办了木王小学,并将当时设在栗扎乡小山沟里的这所小学校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木王街,改善了办学条件,并逐渐扩大了规模,让这偏僻落后地方的孩子们就近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为后来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镇公路该记得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镇安县大山环绕,封闭落后,没有一条公路通向外边的世界,当时政府决定修建山镇公路,您不顾家中老小的困难,决定去县修路指挥部做财务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多。
乡亲们更记得您:当年您积极参加家乡建设,担任两个大队和小队的会计,经常在公社参加会算,常通宵达旦。有一年,有两个小队搞年终决算,社员们眼巴巴的指望着决算结果出来分一点粮钱好过年,面对一摊理不清的烂账,大家一筹莫展,大队支书老雷将您请到办公室,您不慌不忙,左手打算盘,右手记账本,一天一夜将账务算得清清楚楚。事后,好多社员背着萝卜、洋芋到家里感谢您,伸着拇指夸赞道:“马俊奇真是我们这里的能人啊!”
父亲在最困难时期与祖母、母亲一道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勤俭持家,含莘茹苦养育了6个孩子,从各个方面培养我们兄弟茁壮成长。
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父亲审时度势,经过深思熟虑,兴办起了家庭产业,旅社、食堂、商店、客运车队陆续建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家里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父亲也成为县工商界名人,还当选了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地方建设做善事、好事,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和省、市、县先进人物,还出席了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的代表会议。我们兄弟们深受您的教诲和激励,未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一定的成绩。
我参加工作后,从一线医生干起,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下,成为县级医院的管理者。二弟曾任木王林场驻西安经销公司经理,三弟是致富能人,兴办实体,成为私营企业家,四弟和五弟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教学能手和教育管理者,六弟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现在还是一名村官。而今我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子孙后辈,人才辈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亲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幸福与快乐,早晨起床后,看书、读报、听新闻、吟诗作对是您的功课,晚上子孙们都围绕着您周围,时常听到您爽朗的笑声。老父亲甚感亲切其乐无穷,感慨万千曰:吾自知赶不上祖先,但儿孙们早已胜出了。每逢节假日、过年和您的生日时,我们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祝福您身体安康、安享晚年。父亲也是兴高采烈,乐呵呵地笑曰:我真是享儿孙们的福啊,并即兴赋诗。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了,身患多种慢性病,在数十年里通过饮食、运动、保健等康复治疗,体质还算好。去年冬天,气候严寒,他旧病复发,身体也开始一天不如一天。在医院治疗的日子里,我等晚辈给予了多方医治,精心照料,尤其三弟彦怀在日常起居等方面,竭尽全力,日夜相伴。正月初九那日,我们兄弟照常到父亲的床边问候,但此时的父亲与往常不一样了,您不吭声了,表情也很淡然,呼吸微弱,慢慢地停止呼吸,无言走了。离开我们时,老父亲是那样安静、慈祥……
我的父亲,您从大山中走来,又回到大山的怀抱。望着星月下的龙头山和仁河水,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人生在世,是那么的短暂,而此时的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还记得在年少时,父母送我去离家一百余里外的柴坪中学求学的艰苦情景。您挑着一根小竹杆,一头挑着木质酸菜盒,一头挑着几斤包谷面,在大山崎岖小路上,狂风暴雨,洪水激流下,我们冒雨前行。也曾记得举全家之力送我去州城上卫校的日子。每当放假回家后,您就带着我和二弟去村子深山里砍上几捆竹子卖掉,给我凑上新学年的学费,祖母、母亲也把仅有维持日常生活的零用钱塞进我的口袋。就这样在贫困、艰苦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木王小学当记得您:年轻时您创办了木王小学,并将当时设在栗扎乡小山沟里的这所小学校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木王街,改善了办学条件,并逐渐扩大了规模,让这偏僻落后地方的孩子们就近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为后来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镇公路该记得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镇安县大山环绕,封闭落后,没有一条公路通向外边的世界,当时政府决定修建山镇公路,您不顾家中老小的困难,决定去县修路指挥部做财务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多。
乡亲们更记得您:当年您积极参加家乡建设,担任两个大队和小队的会计,经常在公社参加会算,常通宵达旦。有一年,有两个小队搞年终决算,社员们眼巴巴的指望着决算结果出来分一点粮钱好过年,面对一摊理不清的烂账,大家一筹莫展,大队支书老雷将您请到办公室,您不慌不忙,左手打算盘,右手记账本,一天一夜将账务算得清清楚楚。事后,好多社员背着萝卜、洋芋到家里感谢您,伸着拇指夸赞道:“马俊奇真是我们这里的能人啊!”
父亲在最困难时期与祖母、母亲一道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勤俭持家,含莘茹苦养育了6个孩子,从各个方面培养我们兄弟茁壮成长。
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父亲审时度势,经过深思熟虑,兴办起了家庭产业,旅社、食堂、商店、客运车队陆续建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家里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父亲也成为县工商界名人,还当选了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地方建设做善事、好事,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和省、市、县先进人物,还出席了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的代表会议。我们兄弟们深受您的教诲和激励,未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一定的成绩。
我参加工作后,从一线医生干起,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下,成为县级医院的管理者。二弟曾任木王林场驻西安经销公司经理,三弟是致富能人,兴办实体,成为私营企业家,四弟和五弟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教学能手和教育管理者,六弟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现在还是一名村官。而今我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子孙后辈,人才辈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亲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幸福与快乐,早晨起床后,看书、读报、听新闻、吟诗作对是您的功课,晚上子孙们都围绕着您周围,时常听到您爽朗的笑声。老父亲甚感亲切其乐无穷,感慨万千曰:吾自知赶不上祖先,但儿孙们早已胜出了。每逢节假日、过年和您的生日时,我们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祝福您身体安康、安享晚年。父亲也是兴高采烈,乐呵呵地笑曰:我真是享儿孙们的福啊,并即兴赋诗。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了,身患多种慢性病,在数十年里通过饮食、运动、保健等康复治疗,体质还算好。去年冬天,气候严寒,他旧病复发,身体也开始一天不如一天。在医院治疗的日子里,我等晚辈给予了多方医治,精心照料,尤其三弟彦怀在日常起居等方面,竭尽全力,日夜相伴。正月初九那日,我们兄弟照常到父亲的床边问候,但此时的父亲与往常不一样了,您不吭声了,表情也很淡然,呼吸微弱,慢慢地停止呼吸,无言走了。离开我们时,老父亲是那样安静、慈祥……
我的父亲,您从大山中走来,又回到大山的怀抱。望着星月下的龙头山和仁河水,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人生在世,是那么的短暂,而此时的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