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自豪,我是新时代测绘人
赵越
文章字数:1149


  我对测绘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因为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干测绘的,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测绘专业。
  在国测一大队,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0%。在执行港珠澳大桥控制测量中,为了使长达29.6公里的大桥精准对接,需要进行海上长距离、毫米级精度的高程传递,这是测绘行业难啃的硬骨头,在世界测量史上还没有先例。我们年轻的技术人员无惧无畏,创新技术方法、优化观测设计,使最终的测量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建设现代特大型桥梁的测量空白。
  在实施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的测量任务时,由于大多数地方车辆无法通行,70多名年轻的测绘队员在非洲的深山密林、烂泥沼泽、荆棘丛中艰难行进。在项目实施中,党员组成“突击队”,连续奋战3个多月,提前完成了任务。几个月下来,负责保护我们的阿尔及利亚武装军警竖起大拇指,敬佩地对我们说:“中国人,了不起!”
  2004年,队友何志堂与张世伟承担了南极地区的绝对重力测量任务。在南极近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常常身背几十斤的重力仪,凌晨4点出发,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七八级的狂风,跋涉五六个小时,找到测量点。他们抢时间进行设计、选点、搬运仪器、测量计算。通过不懈努力,首次建立了我国南极高精度重力基准,为南极科考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2006年,为了填补我国西部无人区1:5万地形图的空白,大队深入西藏、新疆、青海,纵横于大漠戈壁,奋战在雪域高原。
  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大队年轻技术人员和参与西部测图工程的科研人员一道,想方设法,创新技术手段,攻克技术难关,首次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实施大规模数字化测图,首次采用干涉测图技术、开展多云雾高山区地形图测绘,首次建立测绘生产安全监控系统,最终实现了工程建设“零伤亡”。2014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地理信息论坛上,西部测图工程荣获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工程奖。
  2015年8月12日,商洛市山阳县突发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监测分队星夜赶赴滑坡核心区域,冒着落石危险,快速获取了滑坡土方量及被毁建筑等重要信息,并利用三维实景和0.01毫米精度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实时监测山体稳定性。为现场数百人员、大量工程设备以及救援工作保驾护航。
  经过61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国测一大队拥有了一大批现代大地测量科研成果、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精尖装备的现代化队伍,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化测绘能力,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彰显。中国测绘成功打造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全面开展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开启了以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为核心的自主航天测绘新时代,发展了以位置服务、互联网地图、北斗导航应用、先进测绘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抢险救灾、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在国际测绘地理信息舞台上发出了中国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