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杜鹃花红了的季节,我陪同陈忠实老先生和方英文先生登跑马梁景区采风时(那是双头马景区内一个极具特色的小小景区),一路上陈老和英文先生对木王天工秀凿的景观大加称赞,对高山杜鹃花开时的白如云朵、黄如绸带、粉如胭脂、红像丹阳更是大谈其谈。
登峰的路可拾阶而上,也可择捷径走林中的弯曲小路。陈老看着略显有些消瘦,但身子骨却十分的硬朗,随着他,我们一行走在郁郁苍苍的参天大树下,手扶着青藤攀结,趋步在绿草如茵的崎岖山路上,一边体会着踩在厚重的陈年落叶上那似曾飘飘忽忽的轻松,一边呼吸着负氧离子浓度高达50000/cm3的清新空气,又一边观赏着迎风玉立,相互依偎,竞相辉映的朵朵杜鹃。放眼望着山峦之间正在消融的大片大片白雪,看着红花点缀的嫩绿青草,“风花献媚熏青眼,雪絮飞香点紫髯”的意境油然而生。
继续前行,花团锦簇,如锦如缎的缤纷画境,着实让陈老和英文先生目不给视,于是我们停了下来稍作休息。小憩时分,我班门弄斧的将为宣传木王森林公园新写的一首小诗咏诵给大家(此诗曾发表在西安晚报的榜眼处),陈老及英文先生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借此机会,我烦请陈老写个诗名,由于那是临时歇息,身旁也没有笔墨纸砚,陈老便在他身旁斜倒着的一棵白桦树上撕下了一大片将要脱落的树皮,欣然书写了“杜鹃红,小江之嘱,陈忠实2005年4月”的钢笔提字,同时,陈老还鼓励我“多提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对生活的热爱”。捧起那可以说是世间唯一且又无与伦比的树皮墨宝我好一阵的激动,暗自思忖着能与全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一同采风宣传木王本就是一桩大事、幸事,现在又得到了他的题词,就更加的意外和欣喜。小憩作罢,我们一行,又絮谈着趋步登顶。沿途经过了好几处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林带,花红叶绿,千娇百媚。杜鹃花开虽色泽多样,然而我对那红色的杜鹃花,则更为情有独钟。它们6到12朵排成伞状,远远望过去,宛如一片火红的朝霞。而凑进一闻,好一个清香!一股淡淡的百合香沁人心脾的散发着,红杜鹃也仿佛知道我们因它而陶醉,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红杜鹃伸展了身躯,那殷红似火的花瓣如同热血在沸腾,催人奋进;丹阳般的红杜鹃又似阳光普照大地,把温暖洒满人间。红杜鹃酷似艳丽、朝气、博力和温馨的象征,我爱它,爱的心痛。
走着走着我们遇到了一队登山采风的文友,大伙儿看到了陈老和英文先生在此,又平添了好一阵的寒暄,接着还嚷嚷着与两位“大家”留影,两位先生也不失礼节地与众人合了影。期间我看到文友中有人带着笔墨纸砚,便索性请英文先生提笔将我那首《杜鹃红》誉写一下,英文先生(时任陕西日报编辑,且为陕西红极一时的著名青年作家)原本与我很熟,且其妻书霞睿智贤淑,还是同窗学友,他本人又是镇安走出去的金凤凰,所以我俩在此相遇,可以说是他乡遇故知十分高兴。没作托词英文先生便站立在参天大树下,提起毛笔在六尺宣纸上工整的书写下了“千米飞瀑垂帘珑/鹰峰傲立惯长空/忽有天马双峰伫,矛尖问斗指苍穹/玉帝降旨绘彩虹/神工鬼斧显神通/绿海波涛万籁声/残血消融杜鹃红”这首小诗。多年来,每每想起那一场景,在高山之巅,透过层层树木斜照着的阳光下,潇洒的英文先生脸上虽还挂着登山时的汗珠,却以一种意气奋发,荡漾着青春活力的神态提起笔来,挥毫之下更刻画出他用笔的功力和名家的风范。那一刻虽然忘记了用影像把它记录下来,但却似一帧永驻的照片常留在我的心间。
大半天过去了,我们一行登了顶,观了景,伴着斜阳的落山开始下山。山里的黄昏来的很突然,看着看着太阳就藏在了山背后,匆匆地行走中,风仍旧轻轻佛过山林,隐隐的涛声拍打着,像是在督促我们追笼而下,于是我们悄无声息且又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山下,驱车返回到住地(木王林场所在地)。下了车,我正想问问陈老有什么感想,陈老便由衷的说了声“今天的感觉真好”。接着稍作洗漱,我们就饱尝了当地的土家菜,陈年腊肉的香味儿和着美妙的文化大餐一直延续到饭后下榻的房间里。非常巧那天我将要大学毕业的儿子,从省城来到镇安看我,听说我在木王,便随着他人赶到木王林场,意外的出现在我和陈老、英文闲谈的客厅里。孩子那时对陈老先生是非常的崇拜。借机不但与陈老合了影,还请陈老在他刻意拿出的木王简介宣传册上写了一段话。当满足了孩子的心愿后,我们便告辞了陈老并请他早点休息。
那一天,与陈忠实老先生和英文先生踏青于木王山林中,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可视为我从职于镇安的一桩重大的幸事,虽然时光流逝已过去了十一年,但我还是非常的怀念那一行中的欢乐和与陈老及英文畅所欲言、妙语连篇、趣味横生的种种场景,并深切的感激陈老及英文先生留给我们的墨宝和殷切的希望。我在遐想中,常思在木王森林公园那淡淡的寂静中,与二位名家的邂逅竟然会使我在十年后仍然爱不释怀,我把他们当做智者、贤者和贵人、友人定格在大脑的记忆中。每当看到有林的地方我便会想起木王,那里是我梦中的家园更是林的家园,而有林的地方一定会有花来陪伴。高山杜鹃盛开在冰雪消融之时,杜鹃花红了的季节也正是她裙摆飞扬的时分。
杜鹃花红了,我真的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