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雪山寺
文章字数:1639
沿江山丹北花海往下,急雨骤停。四月天气,树叶上滚着水珠,有人提议,去看雪山寺旧址。一同前往。江山往下,道路、河流和村庄,全不是过去的样子,换了脸面,满目清新。院墙是统一的木栅栏,矮矮的显出小楼的高大和院子的宽敞舒适,墙外栽植了丈余高的毛竹。不时的看见挂着农家乐的牌子,有一种乡村诗意的感觉。
提议看雪山寺的,是个熟悉此地的年轻人,四十岁的样子。我虽离此地不远,关于雪山寺却一无所知。知情者一边讲述,她在用自己童年的见闻,落实雪山寺的存在。她说,她外婆家就在那里,她从小就是在那里长大的。那个地方叫庙田村,雪山寺背后的山头不高,叫庙嘴头。
她的描述,委实有些个人情绪化因素,很生动,却不能带给我们关于雪山寺的直观印象。但我却记住了她对自己家史的叙述。她说自家的老屋,是1946年建的,当时,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地主,约请了一个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木匠,给自己盖房子。工罢小酌,两个务实的年轻人竟然对了脾气,就定成了一对两岁的娃娃亲。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而那个木匠的家就在庙田村。小时候,她随母亲常去外婆家住。就是从村前的小路进去,夹山两边高耸,是野地和林子,一条小河,水哗啦啦地跟着自己走,就入了一条大河,大河岸上就是外婆的家。有一次,母亲给自己买了一把削铅笔的小刀,一寸长短,一开一合的那种,淡绿色。母亲带她去河滩里玩水,她则用沙子堆了很多小山,也就将那把小刀埋在沙子里了。回家后,又返回去,却始终找不到自己堆砌的小山。母亲被她缠得不行,就背个黄书包说给摘桃子吃,就爬上了外婆家的桃树。这树很大,是弯了腰,枝股平着长出去的那种,低处和边上的桃子都被摘光了,母亲就踏着平伸出去的树股,向有桃子的地方走过去。结果哗啦一下,树却连根倒了。我高兴这下母亲将满树的桃子都摘下来了,外婆一头白发裹着小脚,从门里惊慌地出来,却担心摔伤了木匠自家的千金。还好,树冠先落地,母亲安然无恙。
她说,她第一次看电影白毛女的时候,杨白劳刚出场,她说那就是我外爷,我外爷就是那样子。
车子在西商高速腰市境内的一个出口处停下。
这个村庄叫紫峪村,往下三四里是一条便道,沿河而下,是一条略大的河,过河上岸就是庙田村。村背山面山,山上全是槐树、橡树和油黑发绿的油松,结着牛角一样的松果,旺生生地饱满。村子不小,二三里的延伸,一湾水傍前山流过,村庄傍着后山。寺庙应在后山腰。
传说是几百年前的时候,僧人要建一处寺院,沿山依水而来,落脚于此。建制和样式正酝酿间,是夜却落了一场雪,雪依山画了一幅寺庙形状,规模制式体例正合了僧人心中所想,僧人喜乐所得,熟记心中,依此建成此寺,名曰,雪山寺。
这是个美丽的传说,却有一个寺庙印证。也是客观落实,流传经年的注脚,就在一代一代的人心里长着,成了一个地方不灭的物证,延伸下来。
关于雪山寺的规模和鼎盛没落,没有文字记载。我个人推测,这个村庄为什么叫庙田村,而不叫庙前村呢?一字之差,差别很大。如果仅指一个方位,叫庙前村只是显出这个雪山寺在周围方圆的知名度,是一个地理坐标亮点,如果叫庙田村,也许这里的田产曾经是寺里的私产,那拥有几百亩私产的寺院可是不一般的所在。僧人的众多,寺院的兴隆,香火的旺盛,终是延续的繁盛之境。土地是生命的子宫,也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母体,任何一种文化的形式,都必须落根和生长在土地之上,滋润土地也发展自己。
村前有一老人,我们问起雪山寺的旧址。他顺手一指,我们攀缘而上,此山半边已被切去,一条高速路从山中间穿过,这切去的半边中,也包括雪山寺的旧址。解放之初,雪山寺成了庙田小学的所在。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之初。后来在村中间盖了小学的新楼。五年前勘察的高速路的线路,通过了雪山寺的旧址。
世事更迭,雪山寺是挡不住的。雪山寺就在车水流线型的繁复里,变成一个曾经的符号,存在几百年的形体,被推平铲除,被遗忘和记取。这对建寺的人来说,尘世的几百年,他从当时自己的原点,无论怎么超凡脱俗的眼神,也是万万看不透的。
历史在延续,人们还会记住庙田村后的雪山寺,这个存在几百年的寺院,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提议看雪山寺的,是个熟悉此地的年轻人,四十岁的样子。我虽离此地不远,关于雪山寺却一无所知。知情者一边讲述,她在用自己童年的见闻,落实雪山寺的存在。她说,她外婆家就在那里,她从小就是在那里长大的。那个地方叫庙田村,雪山寺背后的山头不高,叫庙嘴头。
她的描述,委实有些个人情绪化因素,很生动,却不能带给我们关于雪山寺的直观印象。但我却记住了她对自己家史的叙述。她说自家的老屋,是1946年建的,当时,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地主,约请了一个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木匠,给自己盖房子。工罢小酌,两个务实的年轻人竟然对了脾气,就定成了一对两岁的娃娃亲。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而那个木匠的家就在庙田村。小时候,她随母亲常去外婆家住。就是从村前的小路进去,夹山两边高耸,是野地和林子,一条小河,水哗啦啦地跟着自己走,就入了一条大河,大河岸上就是外婆的家。有一次,母亲给自己买了一把削铅笔的小刀,一寸长短,一开一合的那种,淡绿色。母亲带她去河滩里玩水,她则用沙子堆了很多小山,也就将那把小刀埋在沙子里了。回家后,又返回去,却始终找不到自己堆砌的小山。母亲被她缠得不行,就背个黄书包说给摘桃子吃,就爬上了外婆家的桃树。这树很大,是弯了腰,枝股平着长出去的那种,低处和边上的桃子都被摘光了,母亲就踏着平伸出去的树股,向有桃子的地方走过去。结果哗啦一下,树却连根倒了。我高兴这下母亲将满树的桃子都摘下来了,外婆一头白发裹着小脚,从门里惊慌地出来,却担心摔伤了木匠自家的千金。还好,树冠先落地,母亲安然无恙。
她说,她第一次看电影白毛女的时候,杨白劳刚出场,她说那就是我外爷,我外爷就是那样子。
车子在西商高速腰市境内的一个出口处停下。
这个村庄叫紫峪村,往下三四里是一条便道,沿河而下,是一条略大的河,过河上岸就是庙田村。村背山面山,山上全是槐树、橡树和油黑发绿的油松,结着牛角一样的松果,旺生生地饱满。村子不小,二三里的延伸,一湾水傍前山流过,村庄傍着后山。寺庙应在后山腰。
传说是几百年前的时候,僧人要建一处寺院,沿山依水而来,落脚于此。建制和样式正酝酿间,是夜却落了一场雪,雪依山画了一幅寺庙形状,规模制式体例正合了僧人心中所想,僧人喜乐所得,熟记心中,依此建成此寺,名曰,雪山寺。
这是个美丽的传说,却有一个寺庙印证。也是客观落实,流传经年的注脚,就在一代一代的人心里长着,成了一个地方不灭的物证,延伸下来。
关于雪山寺的规模和鼎盛没落,没有文字记载。我个人推测,这个村庄为什么叫庙田村,而不叫庙前村呢?一字之差,差别很大。如果仅指一个方位,叫庙前村只是显出这个雪山寺在周围方圆的知名度,是一个地理坐标亮点,如果叫庙田村,也许这里的田产曾经是寺里的私产,那拥有几百亩私产的寺院可是不一般的所在。僧人的众多,寺院的兴隆,香火的旺盛,终是延续的繁盛之境。土地是生命的子宫,也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母体,任何一种文化的形式,都必须落根和生长在土地之上,滋润土地也发展自己。
村前有一老人,我们问起雪山寺的旧址。他顺手一指,我们攀缘而上,此山半边已被切去,一条高速路从山中间穿过,这切去的半边中,也包括雪山寺的旧址。解放之初,雪山寺成了庙田小学的所在。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之初。后来在村中间盖了小学的新楼。五年前勘察的高速路的线路,通过了雪山寺的旧址。
世事更迭,雪山寺是挡不住的。雪山寺就在车水流线型的繁复里,变成一个曾经的符号,存在几百年的形体,被推平铲除,被遗忘和记取。这对建寺的人来说,尘世的几百年,他从当时自己的原点,无论怎么超凡脱俗的眼神,也是万万看不透的。
历史在延续,人们还会记住庙田村后的雪山寺,这个存在几百年的寺院,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