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积极建设生态家园
文章字数:867
本报讯(特约记者 朱恢军)柞水县瞄准“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柞水”这一目标,以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等创建为抓手,实施了蓝天、清水、绿地、宁静、利废等五大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水平,先后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26个,绿色企业、绿色单位和绿色学校34个,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群众创造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宜住宜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柞水县聚焦绿色崛起,在建设生态家园上精准发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突出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选项,加快美丽柞水建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通过约束和自觉两端发力、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积极打造“生态+”新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该县发挥生态文明的指挥棒作用,加强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约束考核,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审计,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养生态镇、生态村、生态社区等更多“绿色细胞”,促使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认真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青山工程,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大对裸露山体的修复力度;实施净水工程,大力推进河长管理责任制,集中整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力促全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实施绿地工程,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基本农田全面退耕还林;实施蓝天工程,从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着力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自然生态环境。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园区企业清洁化、低碳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品牌,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将难以治理的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性适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鼓励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旅游,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机关、进社区,促使全民共建“两型”社会。
今年以来,柞水县聚焦绿色崛起,在建设生态家园上精准发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突出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选项,加快美丽柞水建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通过约束和自觉两端发力、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积极打造“生态+”新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该县发挥生态文明的指挥棒作用,加强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约束考核,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审计,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养生态镇、生态村、生态社区等更多“绿色细胞”,促使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认真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青山工程,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大对裸露山体的修复力度;实施净水工程,大力推进河长管理责任制,集中整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力促全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实施绿地工程,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基本农田全面退耕还林;实施蓝天工程,从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着力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自然生态环境。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园区企业清洁化、低碳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品牌,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将难以治理的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性适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鼓励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旅游,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机关、进社区,促使全民共建“两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