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候残缺 守望心灵
——记陕西省师德标兵、市特教学校教师党红妮
文章字数:1182
党红妮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记者 马泽平
    辛勤耕耘在特教讲台,默默守护着残障儿童,以爱唤爱,以智启智,给残缺以尊严,给特障以坦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点滴故事书写“特教老师”的不凡。
    二十二年的默默耕耘,她小有成就: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优秀残疾人文化工作者,陕西省特殊学校课堂大赛二等奖……她就是——陕西省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党红妮。
    在党红妮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降临的天使,残障孩子是因为不小心折断了翅膀。作为特教老师,只有用无私博大的爱和专业领域的精进,才能帮他们撑起一片晴空,助他们重新飞翔。
    党红妮用每一根神经牵挂着残障学生。2015年10月的一天,学生小米突发疾病,正在值班的党红妮闻讯立刻赶到学生宿舍,看到小米的头一直往左边抽,眼神呆死,失去了意识,她立刻采取急救措施给小米掐人中、脚心、手心,直至小米逐渐苏醒。随后党红妮迅速联系“120”到医院急救,在医院她担当起家长的角色,垫付医药费,陪同小米做各种检查。在CT检查中,小米呕吐得厉害,为了不污染到医疗器械,有时候来不及她用手直接去接小米的呕吐物。当小米的爸爸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转危为安。
    她总是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残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戴帽、整理床铺;学生腿脚不灵便,她就搀扶他们上厕所,带他们做康复训练;孩子生病,她就第一时间带孩子看病求医,端水喂药;学生家庭贫困,她就千方百计寻求资助,解决燃眉之急……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特殊孩子能够很好地回归社会,更有尊严地活着。党红妮坚持口语手语相结合和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功能补偿,倡导生活化课堂,积极开展个别化训练及研究。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如何在培智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已经结题,撰写的近3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获奖或发表,先后8次在指导学生作文、手工作品、文艺节目中获国、省级辅导奖。
    党红妮有一个特殊的朋友叫小刘,也曾是她的听障学生。当初,为了教小刘准确发音,她夸张着口型做着示范,让孩子摸着自己的喉咙感受声带的震动,摸着鼻子、吹着纸条,感受说话时气息的流动……从运动、发音等能涉及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几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的反复教育,一个学期过去了,小刘终于能张口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并看懂一些日常用语。那个寒假,她收到小刘爸爸的信:“孩子会叫爸爸了,感谢您让我有生之年听到我渴望了11年声音。”
    带着蜗牛去散步,无限风光不在巅峰,而在特教人的心中。在党红妮的关心教育下,小刘毕业后不仅找到了工作,还娶妻生子。而且如今,她教过的学生有的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党红妮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传播一种特教的精神与品格,凡听过她的课或讲座的老师、家长,无不为她的教学艺术、师德品质所吸引、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