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游走瓮沟
贺抗柱
文章字数:1729
    别人说,看景不如听景,我说,听景不如看景!
    艳阳八月,男女五友,驾车一辆,至洛水之畔,亲历瓮沟,亲水吻山,实乃胜景难却,盛情难移,偷闲之余,赋文记游,以彰其乐。
    瓮沟其名
    瓮沟河发源于丹凤县瘐岭镇的南、北炉道,北穿蟒岭越群山,入洛南县高耀镇,终汇洛河。河谷狭窄细长,两山夹一线,山弯水曲,千奇百态。
    谷中最有名之景乃“三连瓮”瀑布,是千年水流冲击而成,三“瓮”相接,深潭形若巨臼,自然天成,鬼斧神工,高低错落有致,急流成瀑,瓮沟因此而得名。
    瓮沟身隐深山,如闺门少女,尚未出嫁,鲜为人知。那原汁原味的青山、秀水、奇石、雪瀑像一幅幅风光秀美的立体画卷,令人神魂颠倒,流连忘返。
    那山那水
    山因水生情,水因山有意。
    瓮沟的山水恰好体现了这一特点。
    刚入沟口,一条小河映入眼帘,河中水清沙细。清清的小河水,如一个扎着双辫的四五岁小姑娘,黏人、乖巧、可爱。
    转过一道弯,山突然高耸,水就变得有些急躁,紧紧地偎依着山,时左时右。再往前不远,爬下一架用原木制成的梯子,便彻底无路可走,不得不缘水泽路:水左,则右行,水右,则左行,更多的时候是骑水而行,走在时躁时柔的水中,脚踩白石,清清亮亮的水,透明得宛如一池晶莹剔透的玉石碎屑柔柔地从脚面上滑过,那种清凉凉的感觉,透过脚面传遍了全身。
    水裹着状如卧虎伏牛之石,有节奏地在石缝罅隙间流淌着,时不时的泛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石缝间那咕嘟有韵的声响,千年来一直演奏着让世人无法听懂的乐曲。那石缝里摇曳的水草,被急流冲得摇摇摆摆,左倒右歪。
    忍不住捧起一掬水来,挨着脸盘,冰冰爽爽的感觉柔和而绵顺,令人陶醉,让你瞬间便会抛去昔日的尘念,抹平内心沉积的忧伤。
    沟底以白石为主,以青石为辅。离水丈许,则是满眼翠绿。多是乔木和灌木,少量的松树、栲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杂树夹杂其间,整个山上,藤条牵绕,缠缠绵绵,难以分清是青山还是绿树。
    这时,一束阳光从高高的山顶斜射下来,照在一汪碧潭之上,那道道墨翠的屏山,层层碧绿的烟树,荡漾在一池泛着粼粼涟漪的水面之上,山水相映,煞是惹人喜爱,和着阳光,山风徐徐,耳畔的溪水浅唱着绵柔的小夜曲,溶了你,化了我,能不牵出一段柔肠愁绪!
    那石那瀑
    石对瀑以仁,瀑对石以义。瓮沟的石与瀑之和谐完美令人叹服!
    瓮沟河底的石头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除少数棱角分明外,大多无棱无角,光滑圆溜,有极少数几个石头,硕大无比,高如屋脊,直愣愣地立在沟底,水击石,硬被分成两股,偷偷地钻入石后缝隙间不见了;颜色以白色居多,青色较少,青白相间,泾渭分明;
    沟内的石头看起来杂乱无序、平整无度,若是弹跳力强,可以曲曲折折地从沟的这边,踩着这高高低低的石头跳到沟的那边,而鞋不湿;俯下身来,也能找到那些状如手掌般大小的或平或圆的石头,捧在手中细观,还是有些赏玩之意;
    整个沟内的石头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干净。凡露出水面的,无论找那一块顺势坐上去,站起来无需拍打,白裤子还是白裤子;那些淹没在水中的,赤脚踩上去,并不腻滑,感觉粗糙有度,只要你站稳,绝不会摔倒。
    瓮沟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三连瓮”瀑布。这是三个相连的状如“瓮”的瀑布群。
    瓮者,口大底小,呈规则的圆柱型。水从第一个“瓮”顶直冲而下,在“瓮”底形成深潭,墨绿色的水流在“瓮”中不停地快速旋转着,又突然溢出扑入第二个“瓮”中;第二个“瓮”左右还各带有一个“小瓮”,水从大瓮挤出,急速的在两个“小瓮”中继续旋转,接着又慢慢溢出,再次突然冲入第三个“瓮”中,形成三帘瀑布。
    三帘瀑布参差错落有致,瀑下三个“瓮壁”光滑无比,均为石壁石底,光亮洁净,洁白如玉。三个深潭方圆三丈有余,潭水墨绿,不知深浅,如大块翡翠;瀑布悬于岩上,犹如三挂珍珠之帘,水花四溅,雪白一片,訇然作响,声若雷鸣,响彻全谷。
    忍不住脱衣入“瓮”,清凉之感直逼全身,一股惬意袭来,所有毛孔无不酥润,身子飘在一潭清水之上,赤脚踩着碎石,坦然至极,无法言喻,实乃一种浪漫的享受。后记
    瓮沟在灿若星辰的奇山异水中,实属不事张扬之景,“颜值”不高。当我们看惯了那些“明星大腕”之后,其实还可以去寻找如瓮沟一样,为锦绣河山添彩的“群众演员”,他们虽无浩荡磅礴之气势,也无雄浑壮阔之场面,但却清秀可爱、娇小玲珑,恰如情窦初开的“村姑”,清纯不加雕饰,脱俗而美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