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印象 何丹萌
(铜川)刘爱玲
文章字数:1354
    对于何丹萌老师,追溯的记忆应该是2007年左右,那时我刚建了新浪博客,就拼命加陕籍作家,以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就在那时加了何老师的博客,常常悄悄溜过去串门,发现何老师的博客里时常会发一些戏剧小品剧本,留下印象何老师是位编剧,而我在艺术馆工作,写剧本是我的本职工作之一,我却不会写!于是特意留意起来,遗憾的是,何老师并不常常更新。我猜测他一是工作忙,二来也可能是版权保护,不便在网上公开。直到有一次,看到他穿着中式对襟褂子,腰里缠着根大布带子,手上是一根铜旱烟袋,一头板寸极具个性的影视造型,才算见了何老师第一“面”!在此后的记忆里,何老师不知怎么就成了影视演员,演员拍戏,天南海北,博客当然就难以顾及。
    博客没更新,但不妨碍我记住了陕南商洛有个何老师,跟贾平凹是老乡。在我的潜意识里,陕南是出才子的地方,细数省上的名家,陕南可圈可点。然而我却不知道,何老师就职的单位是省艺术馆,是我的上级单位!直到2013年,一天,馆里组织全市小戏小品剧本评选,说是请了省上的专家,我到三楼办公室,楼道里见一高个大汉,方脸白净面皮,特色的板寸神采奕奕,我一眼就认出不是何丹萌老师是谁?于是按着惊喜跟何老师打招呼问好,而他也即刻叫出我的名字!可见,我们虽然没有过交往,但何老师还是关注到了我,知道铜川还有他的一个铁杆粉丝!在这次评比中,我的小品剧本是《打车》,过后何老师还单独就我的剧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7月初,市上举行青年文学人才培训,2号下午,我被通知陪省里来的名家吃饭,起先我并不知来的都有谁。在“关中品道”,名家进来,走在前边穿白色短袖T恤的老师一头招牌式的硬发,微笑着叫出我的名字,竟然是何老师!这是我第二次见他,饭桌上,他为大家表演了一个村支书的脱口秀,把人笑得腮帮子都疼了,他却兀自一板一眼惟妙惟肖,包括那一口地道的陕南方言,把一个基层干部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就是这一次,我得了他一本新出的散文集《冬月流水》。拿到时,心下一喜,淡黄色的封面,简笔勾勒的山峦,几个素净的手写体《冬月流水》,竟与我的小说集《西去玉门镇》的封面风格极为相似。
    然而并不知这书名的来历,待读完同名散文,恍然,这就是何丹萌老师,低调、谦逊,说是“冬月里记下的流水账”,实则是一位处处留心的有心人,拣拾起生活的珍珠,用他的素笔心香串成精美的艺术品,捧于读者面前。读《冬月流水》,读的是真情是感悟,是一位陕南汉子七尺胸膛里那一颗怦怦跳动的心。他写朋友,费秉勋费先生、京夫老师、炜评君……形神兼备,我们就跟着他,与他笔下的人物又认识了一回。遇到相熟悉的,读完不禁赞一声,然。他写游历,张村、老杨树、花儿、歌声、连阴雨……总有与别人不同的角度,一花一草,一景一物,是那么妥帖美好。他写感悟、写漫议,不做作、不张扬,读完由不得不点头称是。现在,这本《冬月流水》就在我的枕边放着,时不时会拿起来,读那么一两篇,一缕微笑就不知什么时候浮上了唇边。 
    9月在省馆文学培训,满以为何老师会来给我们上一堂课,那一定是妙趣横生让人印象深刻的,然而却没有。此刻,我写下这篇《印象何丹萌》,心下想,我是一定要请教何老师一堂课的,关于文学,关于小品剧本,我记着何老师上次见面时说的那句话:写小说的一般不写剧本,可见,何老师是懂的。
    哈,听他讲课,是不是我的奢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