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庵寺村的产业脱贫之路
文章字数:1975
老庵寺村,是柞水县的一个贫困发生率达到50.4%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立足于“造血式”扶贫,把产业扶贫当作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盯着产业发展转,围着产业发展干,村里绝大部分贫困户都有了脱贫产业。
合作社(企业)带来多份收入
盛夏时节,在老庵寺村鸿升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十来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今年57岁的吴金芳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丈夫患有关节炎,干不了体力活,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一年光靠家里的几亩土地,收入微薄。自从村上成立了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后,吴金芳就把自己的两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收入1800元,加上她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务工的工资收入,每年能有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在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种植模式,在川道种植药菊、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在沟域发展种植白芨、苍术等中药材,目前合作社种植中药材30多亩,带动了1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计划种植各类中药材100亩,最少可带动贫困户20户脱贫致富。
同样,在该村的谷子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排排菌棚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工人们采菇、剪蒂、选菇、晾晒、装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去年以来,在镇上及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不断壮大,现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鲜菇及山野菜收购,做到产供销一条龙,带动老庵寺种植户20余户增收。”谷子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均炳高兴地说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食用菌种植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在老庵寺村悄然成立。2016年合作社生产香菇10万袋,收购各个经营户及种植户各类鲜菇10吨,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像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谷子地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这样的企业(合作社),村里共有9家,如虹鳟鱼养殖场带动贫困户25户,大宏生态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7户,甲元旅游开发公司的秦岭一号茶叶种植基地也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等等,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等方式,增加了多份收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老庵寺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老庵寺垂钓园建设项目是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之一,包括垂钓台、旅游广场、停车场等,一次性可容纳200人同时垂钓,同时可直接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垂钓园建成后,可以带动10余户贫困户入股和直接参与垂钓园日常管理,年底他们可以得到分红和务工工资。
光伏发电作为农村扶贫的新兴产业,也为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动力。作为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元,占地面积900㎡,目前光伏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工。预计下半年发电量可达到10万度,按照国家补贴后收购价计算,预计年底收入可达9万元。
电子商务成为脱贫致富新抓手
今年以来,老庵寺村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目前老庵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已正式揭牌运营,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广阔市场,让群众“坐地生财”,电子商务实现村域网络全覆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的梦想就是通过电商平台,把更多家乡优质农产品卖向全国,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老庵寺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程景坤说,自从入驻电商服务中心,他与4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合同,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土鸡蛋、椴木木耳、土蜂蜜等农产品,通过线上订单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电商经营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
驻村工作队干部当起产业“红娘”
老庵寺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班子成员,通过“菜单式扶贫、台账式管理”的模式,对老庵寺村有发展能力的110名贫困户,综合考虑传统的林果业、食用菌生产、苗木花卉生产、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两建两带”示范模式,采取“支部+企业+贫困户”“党员+干部+贫困户”等帮扶方式,落实金融扶贫的“三保”政策,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保证人人有事干,户户有产业。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要不是他们请来的专家给我的羊看病,我这几十只山羊怕是保不住了。”村里的养羊专业户赵乐国说,工作队在进村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由于缺乏技术,在养殖牛、猪、羊、鸡、蜜蜂等过程中,成活率低、收益不高,便联系邀请市内外养殖专家一对一的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长期跟踪服务。针对村上群众旅游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联系柞水职专教师,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农家乐烹饪等专题培训。
目前,老庵寺村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白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甲元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个中药材合作社、两个食用菌合作社等,通过林山土地等资源或资金入股、劳务、订单种植等形式,带动该村16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元以上,形成了抱团取暖、越取越暖的喜人效果。
合作社(企业)带来多份收入
盛夏时节,在老庵寺村鸿升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十来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今年57岁的吴金芳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丈夫患有关节炎,干不了体力活,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一年光靠家里的几亩土地,收入微薄。自从村上成立了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后,吴金芳就把自己的两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收入1800元,加上她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务工的工资收入,每年能有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在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种植模式,在川道种植药菊、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在沟域发展种植白芨、苍术等中药材,目前合作社种植中药材30多亩,带动了1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计划种植各类中药材100亩,最少可带动贫困户20户脱贫致富。
同样,在该村的谷子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排排菌棚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工人们采菇、剪蒂、选菇、晾晒、装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去年以来,在镇上及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不断壮大,现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鲜菇及山野菜收购,做到产供销一条龙,带动老庵寺种植户20余户增收。”谷子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均炳高兴地说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食用菌种植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在老庵寺村悄然成立。2016年合作社生产香菇10万袋,收购各个经营户及种植户各类鲜菇10吨,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像鸿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谷子地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这样的企业(合作社),村里共有9家,如虹鳟鱼养殖场带动贫困户25户,大宏生态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7户,甲元旅游开发公司的秦岭一号茶叶种植基地也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等等,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等方式,增加了多份收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老庵寺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老庵寺垂钓园建设项目是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之一,包括垂钓台、旅游广场、停车场等,一次性可容纳200人同时垂钓,同时可直接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垂钓园建成后,可以带动10余户贫困户入股和直接参与垂钓园日常管理,年底他们可以得到分红和务工工资。
光伏发电作为农村扶贫的新兴产业,也为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动力。作为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元,占地面积900㎡,目前光伏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工。预计下半年发电量可达到10万度,按照国家补贴后收购价计算,预计年底收入可达9万元。
电子商务成为脱贫致富新抓手
今年以来,老庵寺村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目前老庵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已正式揭牌运营,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广阔市场,让群众“坐地生财”,电子商务实现村域网络全覆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的梦想就是通过电商平台,把更多家乡优质农产品卖向全国,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老庵寺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程景坤说,自从入驻电商服务中心,他与4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合同,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土鸡蛋、椴木木耳、土蜂蜜等农产品,通过线上订单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电商经营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
驻村工作队干部当起产业“红娘”
老庵寺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班子成员,通过“菜单式扶贫、台账式管理”的模式,对老庵寺村有发展能力的110名贫困户,综合考虑传统的林果业、食用菌生产、苗木花卉生产、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两建两带”示范模式,采取“支部+企业+贫困户”“党员+干部+贫困户”等帮扶方式,落实金融扶贫的“三保”政策,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保证人人有事干,户户有产业。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要不是他们请来的专家给我的羊看病,我这几十只山羊怕是保不住了。”村里的养羊专业户赵乐国说,工作队在进村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由于缺乏技术,在养殖牛、猪、羊、鸡、蜜蜂等过程中,成活率低、收益不高,便联系邀请市内外养殖专家一对一的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长期跟踪服务。针对村上群众旅游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联系柞水职专教师,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农家乐烹饪等专题培训。
目前,老庵寺村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白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甲元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个中药材合作社、两个食用菌合作社等,通过林山土地等资源或资金入股、劳务、订单种植等形式,带动该村16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元以上,形成了抱团取暖、越取越暖的喜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