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当尖兵
记者 吉文艳
文章字数:1716
  脱下军装,结束8年军旅生涯的王伟又转投到创业致富的新战场上,依托家乡丰富的柿子资源,创办起洛南县唯一一家集柿子购销、柿子醋酿制及柿蒂中药材回收等柿子系列产品为一体的企业,将当地原本无人问津的柿子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疙瘩”,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发家的康庄大道。
  今年32岁的王伟是洛南县石门镇人,2003年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参军梦走进了军营,这一去就是8年。王伟说,参军的日子,虽然很苦,却练就了他吃苦耐劳、越挫越勇、永不言败的精神和铁一样的意志,完成了一个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也许就是这种精神和意志为他后来的创业路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011年,王伟从部队退伍,面临工作安置问题,王伟谢绝了政府安置的安稳舒适的工作,毅然选择了一条常人看上去充满荆棘之路——自主创业。“开始有创业的想法是在2012年冬天,我回老家探亲,发现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没有及时摘下的柿子,有些被鸟儿啄食,有的因为熟透了掉到地上,就这样糟蹋了。”王伟说,这些情景对他的触动很大,当时就想着怎么能把家乡随处可见的柿子开发利用起来。王伟身上有着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的作风,他随即便查阅相关资料,向周围人请教,一个初步的酿造柿子醋的创业项目在脑中酝酿着。
  “我喜欢走那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前方道路一片漆黑,路上满是乱石杂草,摸索着,摔倒了便爬起来再走,终有一天,我会走到它的尽头,收获别人无法感受的欣喜。”这是王伟写给在创业路上摸索前进的自己的勉励之语。对于没有任何从商经历的王伟来说,创业无异于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其实当初离开部队的时候,我已经在沈阳买了房子,把爱人的工作也安置到了沈阳,原本是决定要在沈阳定居的。”王伟说,但是有了创业打算后,他毅然卖掉了沈阳的房子,和爱人回到了石门老家。
  在经过前期跑市场、考察关于柿子的各类产品,最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柿子醋,并获得了关于柿子醋的第一手资料后,王伟果断拿出全部的积蓄,于2014年5月修建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厂房21间,购置带盖陶缸720套,检验检测设备14台(套),并注册了洛南县鑫洋柿子醋专业合作社,开始柿子的收购与加工。“我们这里山清水秀、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湿润,是盛产柿子的地方,但因为偏凉的气候,导致柿子果小、汁少,含糖量低,对出醋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富含单宁,对人体健康有益,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创业初期,面对技术生疏、资金压力大、无资金回笼等困难,王伟没有端着老板的身段,而是省吃俭用,与工人们一样住工地、睡板房、自己当装卸工,亲自操手酿醋。在创业的过程中,王伟也曾遭遇父母的反对与爱人的不解,但他却如同出膛的子弹般认准目标,绝不回头。回想起自己第一次酿造柿子醋,王伟的心中总是有着吐露不完的苦水。这期间,他经历过无数次不为外人所知的痛楚,但还是凭借军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为了酿出口感、色泽俱佳的柿子醋,王伟买来各地、各种品种的柿子做试验,就连阴坡、阳坡生长的柿子都分别编号,方便最后对比其出醋率和口感、颜色。由于酿醋的周期有6至9个月,资金回笼慢,王伟常常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有人给他出主意把当年的醋尽早售卖回笼资金,但王伟为了追求柿子醋的品质,并没有过早的上市售卖,而是一直不断试验,坚持按照严格的标准检测,直到达到国家最高标准,才决定包装上市。正是因为他在产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很快就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如今的“养源坊柿子醋”已经远销北京、南京、宝鸡等地,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在王伟的柿子醋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整个石门镇的柿子不再是“鸡肋”,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宝贝疙瘩”。“柿子不像庄稼一样需要精心管理,也不需要其他的经济投入,只要到快成熟的时候摘下来,按我公司每斤5毛钱的价格,一棵挂果的柿子树一般收入在两三百元左右,乡亲们的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不会忘记部队的培养,不会忘记政府以及亲人朋友的支持。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也要多元化地发展,以后要逐步涉及柿子的深加工和销售,以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退伍军人就业致富。”王伟说,下一步他打算对柿子的深加工进行考察学习,努力延伸柿制品产业链,加大对柿制品的研发投入,提高柿制品的附加效益,将石门的柿子资源“吃干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