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探访百神洞
文/图 齐荣强
文章字数:1528





  百神洞位于镇安县庙沟镇境内,因地势险峻、历史悠久和保留古建筑之多,成为镇安县境内小有名气的古迹之一。
  仲夏时分,笔者随同镇安县文化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前去探寻百神洞,驱车沿庙沟镇蒿坪村盘山公路而行,行至半山腰,远远地看到一面绝壁横在眼前,绝壁之上两个山洞似一双眼睛俯视着世间,就在这双目间修建着两座庙宇。拐过一道山路,一座条石砌成的山门矗立在眼前,山门全由石头拱造,形似城门,高约4米左右,是进入百神洞的必经之路。
  当地的文管员金帮文介绍说,山门的顶部原来有一座“灵官殿”,殿内供奉着四大灵官神像,神像左手执慧眼,右手执金鞭,是驱邪镇恶、保佑神殿安全的护法神,后来神像在“文革”时被毁,现在只剩下了这座山门。
  穿过石门沿悬崖下的小路而行,放眼望去岩壁周围古木参天,绿荫蔽日,步行不过百米,路的上方见一滴水岩,滴滴水流从一个钟乳石上缓缓落下,由于常年的滴水,在水流的下方已形成了一块布满苔藓的大石,走近观看就如两只蟾蜍深情对望着。离滴水岩不远有一棵古老的桂花树,树杆粗大,树形美观,犹如一个武士守卫着百神洞这方净土。
  继续前行,拐过一个小弯,眼前豁然开朗,在陡峭的岩壁下,有几百平方米的平地,百神洞依山而建,形成了一规模较大的洞殿建筑群,我们在悬崖的题刻上隐约看到有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等字样,据文管员介绍,碑文有“百神洞乃周时之古刹”的记载,由此可见此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几座庙宇当中保存最好的就是一座观音庙了,今虽像去庙空,但该庙外形美观,石雕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文管员指着石雕上的花纹介绍说:“这个石雕是二十四孝图,它主要是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如果不孝,死后就会变成六畜,如果孝顺的话,来世才能投胎为人。”
  在观音庙一侧的坑崖下有一土木结构的房子,名为洪钧老祖殿,原来供奉着洪钧老祖和太上老君等神像。现在除了屋顶被拆之外,墙壁白灰粉刷完整,高大的圆形石拱门上的石刻形态各异,墙上残存的壁画若隐若现,见证着当年的兴盛。有趣的是在殿上方的岩壁上有一块呈红色线条,状如云朵的天然图画。据老金讲,当地人把它叫作五色云,此云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说天气晴朗,白云就透明一些,要下暴雨红云就会很红,能根据它的颜色可预知当天和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
  在观音庙另一侧的悬崖上,有一个山洞,洞内崎岖不平,仅容一人勉强通过,洞内有个小坑如稻田状,人称三亩田。据说能根据水坑内水的多少,判断一年的收成情况。
  再偏北向西行几十米,便是百神洞的中心,主体殿宇百神殿,殿宇依山而建,大半在洞中,外表砖木结构,正面飞檐明柱,气魄不凡,四扇格子门和窗子都雕刻着花鸟、神仙,图案线条流畅美不胜收,上部雕刻着的双龙戏珠更是活灵活现,虽然几经沧桑,但旧貌依稀可辨。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上百尊神像,常年香客不断,鼎盛时期整个“百神洞”有神殿和房屋20余间,但这样的兴盛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残存的神殿里,唯“百神殿”得以保存。
  殿后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有一潭,潭有四五平方米大小,周围用雕琢的曲形石条砌成,如莲花状,叫黄龙潭,据说,原先从洞的顶端向下长着一个两米多长的钟乳石,常年滴水不断,酷似一个舌头,人称龙舌。遇到天旱,当地的老百姓就到这龙潭祈雨,用黄蜡把一个小瓶口封好放在龙潭中,许愿后,再把瓶子取出来,如果瓶内有水,三天之内就会有雨,反而则是祈雨无望。说来也怪,自从红卫兵打掉了舌头状的钟乳石以后,岩缝中再也无泉水流出,只有零星的水珠从洞内岩缝中滴落,现几乎干涸,再无昔日的神奇景象。
  站在庙宇前的空地上,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不管传说是否真实,但古人能在这悬崖峭壁之上,开凿出一个偌大的平台,以此来供奉各路神仙,可见当时信众不懈的精神追求,不管是真是假的各种传说,他们都承载着一方百姓渴望平安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