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
脱贫攻坚有“约”定
辛恒卫 马钊 瑚成城
文章字数:1440
  今年,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积极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针对扶贫工作现状制定出台了《脱贫公约》(在当地被称为“西口六条”),回汉族群众紧密配合,发挥精准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齐心协力建设文明幸福新村。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个别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和攀比思想,个别人还以贫困帽子为荣,虽是少数,但是影响极坏!”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杨俊说。西口回族镇党委、政府认识到扶志和扶智的重要性,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运用村民自治的理念出发,制定了《脱贫公约》。
  《脱贫公约》内容是根据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制定的,包括自力更生、接受扶贫指导、参加国家的政策培训、资金、约束、发扬团队精神、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和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脱贫公约》后经过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村党支部、村委会自下而上几番讨论,最后经过镇上审查后上墙张贴。
  如何让《脱贫公约》从墙上“走”下来,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管用,从而激发贫困户强大的活力和动力?西口回族镇的做法是:通过扶贫例会,让回汉族群众学习扶贫政策,自我评议并剖析落后现象,互相帮助,共同提升进步。
  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党支部书记马会银介绍说,村民王学均一个人生活,家里的环境卫生比较差,门前的垃圾也很多。贫困户狄方余开始也做得不好,后来经过村干部和群众教育学习,后来好多了。于是村干部就把王学均带到狄方余家里学习,这对王学均触动很大。回家后,认真打扫整理内外卫生,房前屋后乱推乱放现象不见了。
  村民吴远锋经常在集镇场上打牌,对村干部的教育也很抵触,甚至冷言冷语。村干部根据《脱贫公约》,采取三种方式:现场会放在他家里开,让他自己当着大伙的面剖析自己的行为凡是有群众举报他在集镇场上打牌,就拍成照片在全镇曝光;扶贫帮扶举措和资金,对他要“另眼相看”。杨俊说:“采取这些措施后,吴远锋改正了很多,再也不到集镇场上打牌了。”吴远锋戒了牌瘾,并借了5000元资金发展养殖业。“以前懒散惯了,经过批评教育后,我觉得自己很没有脸面,所以要发奋努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脱贫公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全镇精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坚定了他们的脱贫信心和决心,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得到了发展,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全镇利用国家项目、群众自筹等方式投资上千万元推进新村建设规划,美化了村容村貌,优化了居住环境。在包扶部门的支持下,全镇修建公路58.7公里,村村通了公路,公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镇流转土地1.9万多亩,相继建成了农业产业园、香椿、核桃、板栗建园、红豆杉种植基地、油用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和食用菌大棚基地等,村民可以在自家门口上班赚钱。石景村回族村民马胜富办起了养牛场,组织发动周边回汉族群众养牛致富,青树村贫困户胡贵明也带领其他贫困户到“安业清真”农业产业园打工,成为劳务带头人。
  全镇还开展了评选“最美西口人”和54个组评选“最美家庭活动”,让那些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热爱公益、清洁卫生、公道正派、遵纪守法的家庭受到表扬和鼓励。其中每个组都评选一个样板家庭,将其图片事迹上墙,每年流动评选。群众十分珍惜这样的荣誉,将奖牌放置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当作家庭的最高荣誉。
  “出台《脱贫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实施民主治村,增强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西口回族镇镇长王涛说,目前,全镇10个村都出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脱贫公约》。《脱贫公约》已经成为“群众扶贫”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也是促进干部和群众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