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只有奉献
文章字数:2052
张溢
他自愿放弃在领导身边工作的机会,常年下沉到扶贫村帮扶百姓;他放弃了蜜月的浪漫远离新婚爱人,无怨无悔扎根在基层助力脱贫攻坚;他进百户农家、走千里村路,只为用一片赤诚的热血,让被贫穷困扰的乡亲们早日过上幸福新生活!他就是27岁的李赟——山阳县政府办驻峒峪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2016年4月被选派到色河铺镇任峒峪寺村第一书记,李赟便牢记使命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驻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作出自己的贡献:引进5家建筑企业入村结对帮扶,引进一家投资220万元的养兔企业,带动30多名贫困户就业,争取60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设4座便民桥、10.7公里通组水泥路……
摸清家底找到穷根子
色河镇是距离山阳县城最近的镇,但是李赟所驻的峒峪寺村却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距离镇政府20公里。这里信息闭塞,群众增收无稳固来源,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缺乏有效的致富门路。作为党支部第一书记,李赟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李赟熟悉乡村的一切。很快他就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不分白昼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深入田间地头掌握产业发展状况,深入致富能手中咨询致富经验。三个月的调查走访,李赟全面了解了村里2760亩耕地和5.8万亩林的种养殖产业分布情况,协助镇政府制定了《峒峪寺村三年产业帮扶规划》,与村支部村委会和贫困户商议制定了《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为峒峪寺村超常规发展明确了目标、方法和路径。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了村上147户472个贫困户的居住现状和致贫原因,李赟一次次地在村委会与贫困户家中来回奔波,不厌其烦地向贫困户宣讲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为他们一对一制订了精准帮扶措施。一次,当他听说一个平时在外务工的贫困户因雨在家休息后,当即冒雨前去走访。由于路滑摔伤胳膊,他回到村卫生室简单处理后,带伤继续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走访结束后,农户握着李赟的
手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赟却打趣地说:“只要你能脱贫,我受点伤也值了!”
发展产业鼓起钱袋子
贫困村脱贫必须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的李赟,采取了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拓宽了致富门路。
李赟通过邀请客商实地考察和上门自我推介招商等途径,先后引进了陕西广远、秦安建筑公司等五家企业,到峒峪寺村开展结对帮扶,发放贷款10万元养羊200只。引进一家企业投资220万元入村发展养兔,带动贫困户就业30多人,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实行订单收购。同时,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协助成立了三个产业合作社。其中:德勤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50户贫困户养蜂500箱、20户贫困户养猪235头、50户贫困户养鸡5000只。德强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2户贫困户种植黄姜、白芨、苍术等中药材2342亩,争取200万集体经济产业资金,建立200兆瓦光伏发电厂,实现了“一户一策、精准施策、产业全覆盖”目标。
为了加快农特产品销售,李赟自己还担当起来推销员,通过QQ、微信平台等互联网销售模式推介农特产品,成功将农家豆腐、蜂蜜、核桃、土鸡外销或送上了县城的餐厅、酒店,实现了农特产品的“订单生产”,有效拓宽了贫困户致富路径。
强基建堡促长久发展产业发展有了眉目,基础设施条件差、出行难的问题又成为制约峒峪寺村脱贫最棘手的问题。对此,李赟不等不靠,及时从脱贫政策中找项目、找资金,一次一次往返县城和村庄,与交通、水务等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支持,努力把政策转化成项目、把项目转化成惠及民生的工程。
2016年7月,在去县交通部门争取便民桥工程返回峒峪寺村的路途中,由于峪峒寺村道路大修,路况极差,车从公路上滑入河道,造成李赟腿部受伤。经医院治疗休息不到一周,他就坐不住了,死活要带病回村工作。母亲心疼地说:“你这伤还没好,走路跛,到村上也休息不好会落下残疾……”他对母亲说:“组织上既然选派了我担任第一书记,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使命,如果乡亲们到期脱不了贫,那我这个第一书记就是不称职的……”
李赟这种拼命三郎的忘我工作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赢得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驻村近两年来,他先后争取600万元资金,逐步建设着为村里规划的4座便民桥和10.7公里通组水泥路、人饮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不但能解决255户近千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还解决了120户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如何才能给峒峪寺村创新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李赟围绕这个难题,确定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堡垒作用,依靠群众建立健全管长远的有效机制。
于是,他把抓实载体、健全制度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以把峒峪寺村打造成全县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示范村窗口为目标,结合“丰阳堡垒、天竺先锋”活动和“五项制度”“三个清零”工程,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极大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探索干部“一对一”“一帮多”和致富能手“一帮多”等工作新机制,确保全体村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掉队、不拖后腿。
他自愿放弃在领导身边工作的机会,常年下沉到扶贫村帮扶百姓;他放弃了蜜月的浪漫远离新婚爱人,无怨无悔扎根在基层助力脱贫攻坚;他进百户农家、走千里村路,只为用一片赤诚的热血,让被贫穷困扰的乡亲们早日过上幸福新生活!他就是27岁的李赟——山阳县政府办驻峒峪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2016年4月被选派到色河铺镇任峒峪寺村第一书记,李赟便牢记使命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驻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作出自己的贡献:引进5家建筑企业入村结对帮扶,引进一家投资220万元的养兔企业,带动30多名贫困户就业,争取60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设4座便民桥、10.7公里通组水泥路……
摸清家底找到穷根子
色河镇是距离山阳县城最近的镇,但是李赟所驻的峒峪寺村却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距离镇政府20公里。这里信息闭塞,群众增收无稳固来源,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缺乏有效的致富门路。作为党支部第一书记,李赟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李赟熟悉乡村的一切。很快他就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不分白昼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深入田间地头掌握产业发展状况,深入致富能手中咨询致富经验。三个月的调查走访,李赟全面了解了村里2760亩耕地和5.8万亩林的种养殖产业分布情况,协助镇政府制定了《峒峪寺村三年产业帮扶规划》,与村支部村委会和贫困户商议制定了《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为峒峪寺村超常规发展明确了目标、方法和路径。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了村上147户472个贫困户的居住现状和致贫原因,李赟一次次地在村委会与贫困户家中来回奔波,不厌其烦地向贫困户宣讲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为他们一对一制订了精准帮扶措施。一次,当他听说一个平时在外务工的贫困户因雨在家休息后,当即冒雨前去走访。由于路滑摔伤胳膊,他回到村卫生室简单处理后,带伤继续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走访结束后,农户握着李赟的
手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赟却打趣地说:“只要你能脱贫,我受点伤也值了!”
发展产业鼓起钱袋子
贫困村脱贫必须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的李赟,采取了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拓宽了致富门路。
李赟通过邀请客商实地考察和上门自我推介招商等途径,先后引进了陕西广远、秦安建筑公司等五家企业,到峒峪寺村开展结对帮扶,发放贷款10万元养羊200只。引进一家企业投资220万元入村发展养兔,带动贫困户就业30多人,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实行订单收购。同时,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协助成立了三个产业合作社。其中:德勤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50户贫困户养蜂500箱、20户贫困户养猪235头、50户贫困户养鸡5000只。德强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2户贫困户种植黄姜、白芨、苍术等中药材2342亩,争取200万集体经济产业资金,建立200兆瓦光伏发电厂,实现了“一户一策、精准施策、产业全覆盖”目标。
为了加快农特产品销售,李赟自己还担当起来推销员,通过QQ、微信平台等互联网销售模式推介农特产品,成功将农家豆腐、蜂蜜、核桃、土鸡外销或送上了县城的餐厅、酒店,实现了农特产品的“订单生产”,有效拓宽了贫困户致富路径。
强基建堡促长久发展产业发展有了眉目,基础设施条件差、出行难的问题又成为制约峒峪寺村脱贫最棘手的问题。对此,李赟不等不靠,及时从脱贫政策中找项目、找资金,一次一次往返县城和村庄,与交通、水务等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支持,努力把政策转化成项目、把项目转化成惠及民生的工程。
2016年7月,在去县交通部门争取便民桥工程返回峒峪寺村的路途中,由于峪峒寺村道路大修,路况极差,车从公路上滑入河道,造成李赟腿部受伤。经医院治疗休息不到一周,他就坐不住了,死活要带病回村工作。母亲心疼地说:“你这伤还没好,走路跛,到村上也休息不好会落下残疾……”他对母亲说:“组织上既然选派了我担任第一书记,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使命,如果乡亲们到期脱不了贫,那我这个第一书记就是不称职的……”
李赟这种拼命三郎的忘我工作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赢得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驻村近两年来,他先后争取600万元资金,逐步建设着为村里规划的4座便民桥和10.7公里通组水泥路、人饮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不但能解决255户近千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还解决了120户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如何才能给峒峪寺村创新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李赟围绕这个难题,确定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堡垒作用,依靠群众建立健全管长远的有效机制。
于是,他把抓实载体、健全制度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以把峒峪寺村打造成全县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示范村窗口为目标,结合“丰阳堡垒、天竺先锋”活动和“五项制度”“三个清零”工程,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极大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探索干部“一对一”“一帮多”和致富能手“一帮多”等工作新机制,确保全体村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掉队、不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