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贫困户的孩子们
文章字数:2653
 
张晓红去学校看望李梓宣
  

文/图 周亚娟

 
  踩着一路冰雪,跟随同事张晓红来到他包扶的庾岭镇龙骨岩村五组低保户李银存家时,李银存的媳妇黄春芳正靠在门槛上晒暖暖。见我们到来,她搓着双手哇哇啦啦不知道说些什么。张晓红问她墙上挂着的明白卡放哪儿去了,她指着墙根一堆杂物点了点头。在大西沟零下五六度的大冬天里,40多岁的黄春芳却身穿一件旧毛衣,上面罩了件又窄又短的格子外套,外套只勉强系了最上边两粒纽扣,下面的三粒纽扣根本够不着六七寸远的扣眼。下身穿的裤子同样窄短,裤腰处露着手板宽白花花的肚皮。张晓红问之前同事们捐的羽绒服呢,她一脸恍惚,口齿含糊地说了三个字:“寻——不——见”。
  “同事们给你家捐的衣服,一家三口分开装着,今年春上我交给你手的,咋就找不见了呢。”面对智障的黄春芳,无奈的张晓红唯有摇头叹息。
  张晓红在杂物中寻找明白卡的时候,我打量起这个四面土坯墙围着的家。说是家,其实房子还是李银存哥哥的。李银存的两间土房,早在几年前着火损毁了,当时民政局给的1.7万元房屋修缮补助金,正赶上他女儿李梓宣出生时难产住院花费,无处栖身的他们只好借住在外出打工的哥哥的三间土房里。这三间土房,门窗破烂,四面透风。两间堂屋里,除了一个用来装粮食的又黑又旧的两格子木柜和两三个缺胳膊少腿的木凳外,就地胡乱地摆放着一些农具、杂物。走进东边卧房,墙根有一个土炕,被子还是早晨起来时掀成的一疙瘩,四季的衣物搅缠在炕角。距土炕两三步远的墙根放着一个小板柜,上面杂七杂八的东西灰尘满面,边上有一小块油光发亮的空地,估计那是李梓宣小小的“桌面”。当我转身走出堂屋时,发现门后角落里靠着一个木梯,梯下有一堆卷心白菜,发青的菜叶看上去又硬又老,那可是李银存一家三口越冬的蔬菜呀。在这蟒岭深处,秋冬季节家家户户都泡有卷心白菜,外来的人偶尔吃一两顿觉得稀罕,可本地人天天顿顿吃,就是一种因交通、经济等不便导致的无奈和心酸。
  如果不是在这个冰雪天走进李银存的家,我很难想象出他家会贫穷到如此地步,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不是看到李银存的智障媳妇黄春芳意识不清走路蹒跚,没有料理家务和教养孩子的能力,对张晓红曾有过要认养李梓宣的想法,我怎么也不会理解。
  虽然之前我对李银存家的情况大概知道一些,可当这一刻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忽然间对普通包扶干部张晓红的许许多多的想法、做法,心心念念的惦记、牵挂,产生深深的敬意。对李银存家的现状,我与张晓红一样感同身受,着急焦虑。
  在来大西沟李银存家之前,我们曾去村委会附近的龙骨岩小学看望过李银存的女儿李梓宣,这个6岁的小女孩,圆圆的脸庞齐耳的短发,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里写满了迷茫。小小的嘴巴不肯轻易说话,特别是那紧锁的眉头,似有万千忧愁排解不开。本该天真烂漫的她,怎会如此沉郁,是生活的苦过早对她耳濡目染?还是母爱缺失带给她心灵的孤独?总之,她的眼神里看不到快乐、希冀,看不到花朵、星星和太阳。当张晓红取出带来的小食品给李梓宣,让她和同学们分享时,她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他说了句“谢谢叔叔”。老师高兴地悄声对我们说:“梓宣跟入学时相比,开朗多了。”
  两年前,张晓红第一次去李银存家,看到他家的贫困现状,看到因贫困尚未入学的李梓宣,心里一阵难过。4岁的孩子,应该上幼儿园了,可她的爸爸天天出去打零工,哪里有时间接送她,而智障的妈妈从未走出大西沟,更谈不上照顾她。考虑到孩子入学要紧,张晓红当即就给李银存做思想工作,让他送孩子入学。他还当着村干部的面,向李银存拍胸表态:从现在孩子上幼儿园,到将来上大学,有啥困难,直接来找我。他甚至产生要认李梓宣作干女儿的想法,想让孩子走出大山,有一个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接受正常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他又想到年过半百的李银存和他智障的媳妇,他们毕竟是李梓宣的亲生父母,李梓宣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怎会舍得让他带走孩子呢?
  李梓宣上学了。从大西沟到龙骨岩小学,七八里的弯弯山路,55岁的李银存每天接送女儿上学,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不能外出打工了,家里的经济更加拮据。张晓红知道后,鼓动李银存养了3头生猪,并帮他在村里联系务工,务工的间隙接送孩子。与此同时,他还帮助李银存申请移民搬迁。他多次购买食品、书包、玩具、图书入校入户探访李梓宣,和她说话、交流。去年春节前,他买了大米和食用油专程去看望李银存一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让没有文化、老实巴交的李银存振作起来,能够让小梓宣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关爱。在张晓红的带动下,单位好几个同事都给李银存家捐了衣服,每次他入校看望小梓宣,都有同事跟着去。
  距离李银存家不远的贫困户蔡振兴,也是张晓红包扶的。他家里共有6口人,因为母亲残疾、父亲患慢性病、女儿上学、交通条件不便致贫。去年夏天,张晓红了解到其女蔡秋燕在庾岭中学上初中三年级时,感到非常欣慰,多次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发奋努力,争取考上县重点高中,将来考进理想的大学,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每次家访,他都交代蔡秋燕的父母,要多关心孩子,支持孩子大胆迎接中考。
  去年秋天,蔡秋燕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丹凤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的张晓红第一时间赶去蔡秋燕家里表达祝贺,并把自己正在使用的一部手机送给蔡秋燕,他说孩子离家远了,有个手机便于和父母联系。一学期里,他两次去学校看望蔡秋燕,知道孩子为了买学习资料节约伙食费后,就给孩子买来水果、酸奶等副食品,还先后两次去学校接孩子来家里吃饭,让媳妇包饺子、做火锅给孩子改善伙食,增加营养。
  15岁的蔡秋燕,勤奋好学,乖巧懂事,她把晓红叔叔对自己的一片爱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短短三四个月,她的学习成绩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她记着晓红叔叔的话,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力攀登。
  当我们入户走访到蔡振兴家时,知道蔡秋燕一大早从县城赶回来,这会又翻越七里荫岭去镇上乘车,要返回学校的消息后,张晓红怎么也不肯在村委会吃饭了,他要捎李秋燕回县城上学。在小镇车站,我们见到了背着背包,两手提着塑料袋子的蔡秋燕。她见到张晓红,像见到亲人一样,喊了声“叔叔”就钻进了车里。一路上,她无拘无束地和晓红谈学习,谈校园里的趣事,像父女一样随意聊天。那种融洽,那种温暖,让人感动,让人羡慕嫉妒。阳光、质朴的蔡秋燕,一点没有山里孩子的胆怯,她是县重点中学的佼佼学子,是龙骨岩村的未来和希望。
  没有哪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相对于蟒岭深处的龙骨岩,冬天显得那样寒冷、漫长。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张晓红和他帮扶的孩子们,不正是龙骨岩的春天,春天里那一片灿烂的阳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