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文章字数:3499
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步跨越。2017年,丹凤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回放镜头,一帧帧画面即刻跃入眼帘:2182户8807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摘帽”,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丹凤观摩,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县获得命名……过去一年,丹水凤山间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2017年,丹凤县委、县政府紧扣追赶超越目标,聚焦“五新”战略,聚力“五大攻坚战”,带领全县人民砥砺奋进,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7.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40元、9116元。
一项项脚踏实地的增长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了丹凤前行的脉络,这也是丹凤县思变求新、顺势发展的生动见证。
回望2017年丹凤的经济社会发展,可归纳为“十大亮点”:
亮点一强化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
丹凤县创新推行脱贫攻坚“四大战区”指挥体系,先后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03个,发放扶贫贷款3.1亿元,2.8万名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实施“三联三带三创”产业脱贫模式,初步形成了“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基地、一户一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2.79万名贫困群众在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十大产业链上实现了增收。
摸索出了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现代产业园承载型的“棣花模式”、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等产业扶贫“四大模式”,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在丹凤观摩。
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380户,危房改造625户,兑现各类扶贫资金4.1亿元,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管理实现全覆盖。扶志扶智“十个一”做法在全省推广。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160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创业”扶贫模式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
亮点二突出项目支撑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坚持把项目工作做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全年共策划现代工业、精准脱贫等领域重大项目140个。借助当地优势资源,策划了石墨资源整合开发、兴邦彩钢复合板、尾矿综合利用等系列项目。60个县级重点项目竣工3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3个,2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成了中小企业孵化园、棣花文创小镇一期、丹凤机场、安森曼葡萄酒庄等一批重点项目。
强化工业增效,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增企业8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6.2%,循环工业挺起了丹凤新型工业化的“铁脊梁”。实施龙头带动,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着力壮大华茂、民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承载,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曲江文投、西部机场等一批大企业相继入驻丹凤,丹凤南京商会成立,招商到位资金72.2亿元。
亮点三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主动融入“商丹同城化”大战略、大部署,同步推进县城、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县城中心广场地下人防工程及综合市场、金山城市公园、城区雨污分流管网等重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五纵四横”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棚户区改造推进有力,商镇、棣花、竹林关等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6.5亿元,竹林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棣花古镇被评为全省十佳美丽村镇。新建商镇保定、武关毛坪等25个美丽乡村,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达到57%,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秦岭飞行小镇、棣花文创小镇等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观摩推进会在丹凤召开,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生动格局。
亮点四紧扣民生脉搏社会保障焕发新气象
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打出民生“组合拳”。商於古道文化景区、312国道“二改一”等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有序推进,迎宾大道、江南经济新干线等“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办理到位。丹凤高级中学新建、“全面薄改”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第三小学,“大班额”问题有所缓解。中医院迁建主体工程完成,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行,竹林关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
县城供水扩建项目一期建成投运,跨资峪河调水工程开工建设,解决了1.9万人安全饮水难题。城区新增停车位1020个,“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已分房到户1259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457人。体育、科技、广电等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亮点五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户、农业专业合作社52家,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2亿元。工业经济增长强劲,尧柏水泥、鑫圣源保温材料等重点企业产销两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全域旅游扎实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加速推进,全县3A级以上景区达到5家,接待游客66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1亿元,旅游三产凸显活力,棣花古镇被评为全省十佳美丽村镇、特色民宿集群,进入陕西旅游业百强榜。
电商、物流等服务业态加速发展,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京东土特馆、72个农村电商平台建成,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完成外贸出口962万元。网购、快递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陕南片区电商企业培训班暨网销产品对接会在丹凤举行,三产融合助推了经济转型发展。棣花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亮点六打造文艺品牌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成功举办了2017“丝路武魂·体健陕西”武英大奖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联盟名师赛。丹凤创作的5个特色节目参加2018年全国村晚演出并捧回了奖项。商洛市首部二轮志书《丹凤县志(1991~2010)》出版发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被授牌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实现规上文化企业收入增长19.1%。借助百县万村综合文化广场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在全县11个贫困村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建起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积极实施农村广播、数字电视户户通、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项目落地生根,全年送戏、送电影下乡1714场次。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创作编印了用群众语言《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拍摄了丹凤首部脱贫攻坚微电影《段家湾的笑声》,并在陕西电视台刊播。
亮点七全面深化改革催生经济发展新活力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房地产去库存1031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完成,并受到省政府表彰。“三权分置”等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全面完成。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创新型试点县建设,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效能有效提高。民主法治、社会民生、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会改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省妇联改革安排部署暨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丹凤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活力强劲,清产核资整县推进,在全市率先为股民颁发股权证,改革红利变成了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
亮点八推进法制建设社会治理呈现新格局
法治丹凤建设深入推进,深化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公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居全市前列,丹凤荣获2017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信访秩序持续规范,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公众安全感全市第一,铁峪铺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获得命名。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亮点九实施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新优势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美丽丹凤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丹江污染防治等工程有效实施,河长制、田长制全面推行,搭建了三级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完成造林绿化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2平方公里,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在丹凤观摩,创建省级生态县获得命名。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8%和83%,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空气质量好于或达到二级以上天数317天。
亮点十加强队伍建设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严字当头、管处用力,基层党建持续规范提升,深化“先锋引领·丹凤朝阳”党建品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持续纠正“四风”问题,“三公”经费下降4.4%。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镇(办)、县政府工作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精准落实“三项机制”,提拔脱贫攻坚主战场干部21名、重大项目一线干部11名。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落实,政治巡察凸显利剑作用,监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14件、结案207件、处分203人。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策划 王舒 组稿 樊利仁 冯永发 摄影 彭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