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易地搬迁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文章字数:3725
搬迁户在龙山安置点社区工厂就业
搬迁户喜领新房钥匙
过风楼龙山安置点一角
安置点旁的配套产业园
易地搬迁作战室
亮丽的移民新居
富水如意小区配套产业
金丝峡镇太吉嘉园
一条条马路干净整洁,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一块块绿化划分有序,一户户群众喜笑颜开……去年11月以来,位于商南县清油河镇的青云家园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每天都有来自全镇的10余户贫困群众忙着贴对联、扛梯子、搬家具,在包扶干部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搬进期盼已久的新房子。
告别破旧的土房、泥泞的山道,搬进干净整洁、环境舒适的楼房,这是无数贫困群众的梦想。如今,这些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坚持把易地搬迁这个最大民生工程,作为歼灭贫困的重要举措,紧扣“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思路,下大力气帮助贫困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绘就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画卷,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至2017年底,全县2016年度搬迁安置1984户8116人全部交付钥匙,实际入住40%以上;2016年度搬迁计划的1731套安置房主体建设完工,即将交付1731户7066名贫困群众,实现幸福安居生活梦想。
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搬得出”
商南县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
为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促进深度贫困人口“挪穷窝、拔穷根”,商南县多措并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守政策红线,强推项目建设,狠抓搬迁入住。
精准识别对象。依据省市移民搬迁政策,按照易地扶贫、避灾生态、其他统筹三种类型,采取入户调查、户户见面的方式,对全县所有搬迁对象的家庭情况、居住环境、搬迁意愿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逐户甄别、审核、认定,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最终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4266户17016人,同步搬迁3646户11907人。
分类施策安置。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贫困程度、自我发展潜能、家庭人口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精准分类施策。对有发展能力的“两灾”户和贫困户,引导到城镇集中安置;对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搬迁户实行中心集镇就近安置;对“特困”“危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安置;对“五保”户和鳏寡孤独户实行敬老院、养老院集中供养。同时,创新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对在规定时间内装修并入住的特困搬迁户,采取送家电或家具等方式鼓励群众早日装修入住,对达到稳定脱贫标准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销号退出。
加强资金监管。资金紧缺是移民搬迁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拦路虎”。县上出台《商南县移民(脱贫)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物理隔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使用管理要求,建立和实行按进度拨付、季度检查、定期审计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并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公开透明,实现廉洁搬迁、稳定搬迁。
严格执行政策。为了实现“搬迁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目标,该县坚守易地扶贫搬迁“两条红线”和避灾生态搬迁相关政策,精准确定每个搬迁户的安置年度、方式、时间、地点及脱贫途径,严格按照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自筹不超过2500元和户均不超过1万元标准,逐一落实镇村干部包抓,对账销号落实搬迁任务,及时足额将建房补助兑付到位。坚决禁止将“大小配套”、公务支出等费用纳入建房成本,确保群众少出钱、不出钱、住新房。
强化督查考核。为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商南县建立了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重要抓手的目标管理机制,坚持“月考季评、红旗奖励、黄牌警告、定期交账”的奖惩机制,实行县“党建+脱贫”办公室、追赶超越办公室、“两办”督查室、县移民办“五方”联合督查、四色督办、清单式销号等措施,在全县上下形成任务倒逼、形势紧逼、责任推逼的工作态势,确保全县移民搬迁工作均衡推进,高效运转。
完善配套设施让贫困群众“安心住”
“一年收成靠天,手机不通信号,孩子上学不方便,房后有滑坡体,一下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要是遇上今年这样的大雪天气,最怕的是如何走出大山。”群众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贫困群众的无奈,这些曾经的记忆,对于已经搬出大山的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社区双沟组的孙学礼来说,至今仍然是感慨万千。移民搬迁,规划先行。商南县为实现“搬迁与脱贫衔接、生产与生活同步、安居与乐业统筹”目标,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后续管理服务,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贫困群众“安心住”。
该县按照“一流规划设计、城镇建设同步”的要求,围绕城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四区”选址,科学规划布局,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富水、清油河、过风楼、湘河、赵川为片区的“一个中心、五大片区”的安置格局。并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定目标、定责任、定程序、定标准、定期限,采取项目“五制”管理,夯实项目“五方”主体责任,实行工程质量安全“零容忍”和“终身制”,确保每个移民工程项目都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放心。
“易地移民搬迁不但要贫困群众搬得出,还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的同时,提高搬迁群众生活质量,让群众住得好。”商南县移民办主任曹宗国介绍说。
为同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县上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对全县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小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时跟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社区功能齐全,服务完备,宜居宜业。并在所有安置小区均规划了商业市场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文化设施、环卫配套设施。
过风楼镇徐家店村龙山移民安置点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沪陕高速过风楼收费站出口、郭山公路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安置小区除完成水电、排污、绿化、亮化等基本配套设施外,还配建了休闲文化广场、中心卫生院、信用社、职业介绍所、农家书屋、湿地公园等设施,扩建了中心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成立了物业办,配备水电工、环卫工、保安等人员,做到卫生清洁及时、水电定期检修、安保全方位巡逻,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整个小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满足了群众出行、娱乐、教育、就医等各种生产生活需求。
这是商南移民搬迁的一个典型、一面旗帜。商南县狠抓试点创新管理,除此之外,还打造了清油河镇青云家园等省级,城关街办金福湾片区、试马镇试马街、青山镇青山村3个市级和赵川镇前川、湘河镇莲花街等6个县级“双示范”小区,强化示范推动作用,致力于全面提升县移民安置区服务水平。
在优化管理服务方面,该县围绕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重点,积极探索,以县为主体成立物业管理总公司,镇办成立物业分公司,负责搬迁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持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指数。
硬件得到加强,软件不断提升,更多的移民群众拥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就业创业让贫困群众“能致富”
移民搬迁后,如何解决农民失地不失利,消除他们生存的后顾之忧,是贫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商南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解决好搬迁群众长远生计上,围绕就业和增收两个核心,大力挖掘就业岗位、扶持创业,确保了搬迁户就业脱贫致富。
以商南县青山易地移民安置小区为例,为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脱贫致富的难题,青山镇于2016年初开始筹建陕西神农兔业发展有限公司,包括肉兔、中药材、香菇等特色产业,筹措4000多万元产业建设资金,租赁群众土地1500亩,建成葡萄基地300亩,中药材基地1080亩,安置富余劳动力250多人,带动群众增收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种植绿色饲料牧草2000多亩,带动周边搬迁户走上了养兔致富路。
“以前虽住在长乐沟,但每天都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发愁,心里一点都乐不起来,现在好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在神农兔业公司养殖兔子,吃得好,每月还能领到2000块钱,这里成了我的安乐窝。”商南县青山镇易地移民安置小区里,搬迁户谢金发讲述着自己生活的可喜变化。
产业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来了收入,拓宽了移民群众脱贫的天地。该县依托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试马、富水、青山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集中连片产业基地,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的移民搬迁户脱贫致富。
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就业创业,也是解决贫困户脱贫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过风楼、试马等多个集镇规划区安置点,引导贫困群众在新建移民小区开设门店210余家。在县域工业集中区周围建设金福湾、火车站安置区,帮助1400余户搬迁户实现就近入园就业。在过风楼镇龙山移民小区建成电子商务一条街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先后吸纳华惠实业、祥鹿食品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帮助550人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就业。在金丝峡5A级景区周边建设太吉嘉园安置点,鼓励搬迁群众积极从事旅游三产服务业,实现脱贫致富梦,切实做到让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生活有来源。同时,制定移民搬迁户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依托已成立的县移民搬迁公司投融资平台,积极筹集安置点配套产业建设资金,为搬迁户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大搬迁群众技术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和兴业,有近300人走上创业就业之路,实现了增收致富梦。
(商南移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