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天地宽
文章字数:3577
省移民办邹顺生在柞水调研搬迁户生活
红岩寺镇本地湾移民搬迁安置点
朱家湾大平地移民小区
亿昇小区
柞水小岭镇移民点
徐启平 王典
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室内窗明几净笑声朗,房前溪流潺潺环绕过,屋后层层台田栽果树……位于秦岭南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的柞水,易地扶贫搬迁正改善着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并引导着贫困农民开启脱贫致富新生活。2017年,柞水县认真贯彻中、省、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决策部署,始终紧扣“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严格按照“五年任务、两年启动、三年建成”要求,全面落实年度移民搬迁和减贫计划任务,深入开展“建设推进年”“秋冬会战”“回头看”“问题整改”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规划建设了亿昇、浩越、阳光等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移民安置小区,再让3000余户贫困户高高兴兴住上了暖心房。
明确目标 搬迁对象更精准
去年以来,柞水县立足县情实际,瞄准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区域需搬迁的贫困人口,先后出台《柞水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办法》《柞水县移民(脱贫)搬迁“交钥匙”工程安置办法》《柞水县移民(脱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结合贫困户数据清洗和搬迁对象接续调查,进一步核实了搬迁户基本信息,全面摸清了群众搬迁意愿,并逐户一次性签订了“三项协议”,协议签订率100%。截至2017年12月11日,扶贫开发系统标注“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207户12251人,其中分散安置对象67户282人、集中安置对象3140户11969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信息与全国扶贫信息系统比对和标注精准率、全省移民搬迁信息系统录入精准率和完整率均达到100%。
精准谋划确保群众搬得出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从穷山沟搬进了县城过上了新生活。”柞水县曹坪镇窑镇社区桃园沟贫困户赵绪龙畅想着搬进新居后的幸福生活,“开年开个小吃店,绝对能摘掉穷帽子”。
合理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和安置点,是确保搬迁安置和后续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柞水县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以城镇安置、集中安置、上楼安置和统规统建“四率”提升为重点,统筹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就业创业等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聚力打造“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安置小区。同时,结合群众搬迁能力和意愿,引导1370户经济基础好的群众进城落户,支持1260户会经商的群众在集镇安家,帮助1350名贫困群众在园区安置打工,对920户危困户和特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实现了应搬尽搬,全县集中安置率、上楼安置率、统规统建率均达到98%以上,城镇安置率达到100%。
稳步推进 项目建设进展快
省市计划调整后,下达柞水县2016年度易地搬迁任务2025人、避灾搬迁任务448户,2017年易地搬迁任务8201人、避灾搬迁任务100户。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贫困群众早日住上暖心房,柞水县将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分析问题、研究举措,确保部署到位、安排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建立了县级领导联镇抓点、部门包抓配套、镇办主抓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层层加压,形成了齐心、齐步、齐力抓推进的良好局面。出台了《移民(脱贫)搬迁季度考核点评办法》,将移民搬迁与追赶超越、精准脱贫一同纳入季度考核,单独进行考核点评,充分利用三项机制,对任务完成好、工作有特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未按期完成搬迁任务的,严肃问责追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开展,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对标2016、2017年度国家易地搬迁和2017年减贫计划,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全县集中安置项目建设实际,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政策红线,将搬迁对象精准安置到小区,实现了人房精准对接。先后举行了三次安置房分配仪式,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分配并交付住房钥匙1662套,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659人,其中2016年度国家计划任务496户2025人住房钥匙全部交付,100%达到入住条件;2017年度国家任务集中安置对象已交付住房钥匙1166户4634人,分散安置67户282人已全部实际入住。2017年度12个脱贫摘帽村401户1563人和其他非摘帽村1037户4070人脱贫易地搬迁对象的安全住房全部落实到位,并达到入住条件。
聚焦致富 配套产业跟得紧
走出大山是好事,但贫困群众最大的担忧还是来自生存。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群众“挪了穷窝”,还要帮助群众“改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柞水县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原则,整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同步配套优服务,确保稳得住。大力实施道路硬化、排水排污、绿化亮化、护坡挡墙等配套项目,着力打造精品移民安置小区。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成立县移民小区物业服务总公司,建立移民小区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整合民政、医疗、教育等资源,推行移民小区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开设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户籍迁移、子女上学、就业创业等难题。
为加快产业跟进步伐,柞水县按照“一点一策、一户一法”要求,编制了《柞水县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小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脱贫措施,为小岭镇黄金移民小区配建的光电产业园已建成运营,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对安置在浩越、阳光、亿昇等小区的搬迁对象,统筹城区商场、超市、城市保洁等就业资源,为每户落实一个就业岗位,确保每户有一人就业,并建立了岗位菜单、就业清单、就业需求清单、脱贫明白卡等“三单一卡”台账。
围绕提升搬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柞水县多措并举实施精准帮扶。整合“雨露计划”“职业农民”等项目资源,累计举办技能培训班100余场次,培训3250人次,使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掌握实用技术。围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共投入小额创业贴息贷款、扶贫信贷、农业产业化等扶持资金1.25亿元,鼓励搬迁群众创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以产定搬、以搬促产、以搬促城”的思路,在小岭工业区、县域工业集中区、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和九天山等产业园区和精品景区,挖掘培育新业态、开发就业新岗位,使770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管理高效 “三精”工作走在前
柞水县移民办严格执行住房面积、群众自筹“两条红线”政策,人均住房面积、人均自筹资金、户均资金均在标准以内。按照“三精”管理工作要求,分类、分年度建立了“一县一册、一点一册、一镇一册、一户一档”“四个一”搬迁安置台账。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手续办理齐全,“五卷”档案管理规范。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避灾搬迁资金管理办法》,按规定分类核算易地扶贫搬迁和避灾搬迁资金,足额筹措2016年和2017年避灾搬迁县级配套资金657.6万元并归集共管账户,资金拨付率达到92%。
结合省市“回头看”和“拉网式”巡查行动,柞水县深入开展了移民搬迁“建设推进年”“秋冬会战”等专项活动,组建了三个工作组,依据全国扶贫信息系统易地扶贫搬迁名单目录,对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标准12个方面的内容,逐镇、逐点、逐户、逐人开展核查,针对省市脱贫攻坚交叉检查、移民搬迁季度考核、省市审计等督查考核审计反馈的问题,逐项制定了整改方案、细化了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限定了整改期限,纵深推进问题整改,全面解决了底子不清、标准不严、整改不力、工作不细等问题。
选点示范 让闲置资源活起来
移民扶贫搬迁后,旧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如何活起来,既盘活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也确保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移民搬迁工作的新难题。柞水县把搬迁后闲置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胆探索宅基地腾退流转、承包地集中集约使用新路径。该县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占新腾旧”政策,引导搬迁群众腾退旧宅基地380亩,动员250户搬迁群众将土地流转承包或折价入股给产业大户经营,既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搬迁群众收入。建立移民搬迁与公租房融合机制,利用闲置公租房安置易地搬迁户72户145人,大大提升了住房资源利用率。深入开展移民搬迁综合示范镇创建活动,建成了黄金、亿昇、育才等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宜居宜业的移民安置小区,为搬迁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决胜之年,柞水县围绕年度减贫和搬迁任务,全面加快安置住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工程质量、专项资金、后续服务管理水平,纵深推进“双示范建设推进年”“旧宅基地腾退”等专项活动,确保2018年度947套安置房建设项目(其中易地搬迁747套、避灾搬迁200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推进黄金小区光电产业园建设,启动育才、中坪等移民小区配套产业园项目,围绕移民集中安置区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着力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按照新型社区标准要求,组建黄金、育才、中坪小区管理机构,规范移民小区管理与物业服务行为,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