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夯基础 “三精”管理提水平
文章字数:5104
省移民办邹顺生到商州调研移民搬迁“三精”管理工作
下赵塬群众摇号分房
腰市镇移民搬迁安置点
移民搬迁户在安置社区过上了幸福生活
“因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我们一家四口人只花了1万块钱,就住进了82平方米的移民搬迁安置房,多年来的安居梦,终于圆了。”2017年12月10日,在陕西移民(脱贫)搬迁论坛上,来自商州区腰市镇桥北移民搬迁安置区、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的王维在发言时感慨地说。
2017年,商州区2685户搬迁户和王维一家一样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去年以来,商州区移民办以移民搬迁“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三精管理为主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深化问题整改,强推项目建设、推进旧宅腾退、加强后续服务、优化产业配套扶持等重点工作,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商州区按照“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四化同步”要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力保障易地扶贫工作强势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调整充实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主抓移民搬迁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工作指导。由区级领导带头围绕解决房屋面积确定、建房成本控制、项目建设推进和新老政策衔接等“四大难”问题,定期深入各自联系镇、村和移民搬迁项目现场,开展专题调研,解决困难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具体指导。
完善奖惩机制。建立了“镇办党委书记担责、镇长主任挂帅”的强势推进机制、“月督查通报、季点评曝光”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挂钩市考、同奖同罚”的奖惩兑现机制,通过月督查排名通报,季考核点评奖惩,传导了压力、增加了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区移民搬迁工作日趋规范。
聚焦工作重点 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商州区紧紧扭住“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搬迁”的理念,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点,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统筹谋划,压茬推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先后组织区、镇、村三级干部开展移民搬迁政策培训2366人次;印发移民搬迁政策宣传资料近4万册,广泛宣传移民搬迁政策;依托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组建政策宣讲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向搬迁群众面对面宣传动员,政策宣传覆盖率达100%。二是规范认定程序。在全市率先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和信息采集工作规范流程》,规范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认定,按照三次入户宣传、四级名单公示、七轮名单审定、十个步骤确定的精准识别程序,逐组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确保“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得到搬迁。三是精准搬迁规模,搬迁对象锁定后,精准做好接续调查,完成信息采集和移民搬迁信息平台建设,科学修编“十三五”移民搬迁专项规划,调整完善了2016和2017年度国家计划实施方案,全区共精准识别“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9001户34302人,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三分之一。
全力加快建设进度。一是开通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促开工。组织发改、住建、国土、环保等部门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建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与镇办面对面办理集中安置项目的勘界、测绘、选址意见、土地预审、立项批复、环评意见等前置手续,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集中安置项目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价进行打包办理,为项目快速有序推进创造了条件。二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促建成。通过任务交办、现场督办、约谈问责等方式,采取巡回督促检查,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移民搬迁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三是利用“十二五”房源消存量。按照“整合资源,统筹使用;总量不变,区内置换;分类指导、精准安置”的工作思路,坚守“两条红线”,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杨斜镇松云等8个已建成集中安置项目中的存量房源,精准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四是创新项目建设方式,在项目建设中,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了移民搬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择优选取具有特级资质的陕西五建等国有大型企业对全区大中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既加快了项目进度,又保证了质量安全,规避了各类风险。
稳步推进旧宅腾退。依据省市出台的《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办法,制定印发了《商州区移民(脱贫)搬迁资金筹集与补助办法》《商州区旧宅基地腾退实施方案》《商州区移民搬迁资金筹集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避灾生态搬迁建房补助和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奖励补助标准,确保省市移民搬迁的新策新规有序衔接。目前,2016-2017年共签订旧宅基地腾退协议3400户,已拆除旧宅基地234户。
规范使用搬迁资金。按照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实行了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在严守中省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严格落实移民办主任、财政局长、分管副区长、区长“四笔会签”制度,严格依照计划任务、安置项目、建设合同、工程进度,加快资金拨付,由区财政局、区移民办指导各镇办对易地扶贫搬迁账务进行了规范,全面整改资金滞留问题。
深化后续服务创新。一是试点示范,围绕“抓点示范、打造商州模式,总结完善、提供推广经验”目标,以大荆、沙河子、腰市、夜村、杨峪河、牧护关等中心城镇安置社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安置社区和脱贫致富“双示范”体系建设,为全区工作积累成功经验。二是优化服务,成立全区移民搬迁物业服务总公司和镇办分公司,对移民新区实行社区化、物业化管理,把所有移民小区纳入村(居)管理体系,移民搬迁社区服务管理日趋规范,大荆新街和沙河子柴湾社区获得市级“文明小区”命名。三是破解难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联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沙河子柴湾社区开展不动产权证发放试点,为全市移民搬迁不动产权证发放探索具体化解办法。
多措并举增加收入。一是配建光伏奠基础。建设村级分散式光伏电站和区级集中式光伏电站48个,总装机容量49.2兆瓦,按照“政府+国企+金融机构+卡内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的“3+1”扶贫运作模式,优先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户均认领3光伏千瓦,户均年收益3000元。二是扩大劳务促增收。采取发放路费补贴、政府购买务工人员安全保险、与陕汽集团开展《“精准扶贫”扶贫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合作项目等形式,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三是依托园区抓产业。通过森弗等产业园区带动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杨斜、牧护关等镇办建设食用菌袋料香菇生产基地,由搬迁群众优先认领,采取收益分红的方式,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开发岗位促就业。在城镇集中安置点配建商业房,租赁给有经商需求的易地搬迁群众增加就业;在安置社区开发环卫、安保、设施维护等公益岗位,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五是强化培训提素质。通过“雨露计划”和“人人技能工程”开展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让每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至少有一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能,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六是叠加政策助脱贫。根据搬迁家庭致贫原因,逐户逐人精准落实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八个一批”政策扶持措施,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坚持问题导向 扎实开展专项行动
2017年,面对脱贫攻坚新形势,商州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将移民搬迁列为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
全面推行“三精”管理,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三精”模式贯彻于移民搬迁工作始终。逐级核实搬迁对象的家庭情况、旧宅情况、搬迁意愿、安置情况、脱贫帮扶等情况,逐户签订“三项协议”,“一户一档、一镇一册、一点一册”等资料规范建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指导镇办逐项目按建设进度规范建立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的规划评估、行政审批、公开招标、工程监管、验收结算等五卷资料,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规范了项目及资金管理的载体,精细编制“一楼一册、两单一卡”等小区管理档案。
精心推进“秋冬会战”及稽查整改回头看。2017年及时召开了三季度移民搬迁工作点评会、市际交叉检查问题反馈暨冬季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等会议,认真学习和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四川现场会精神、10月10日全国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主要精神,省脱贫指挥部“9·24”视频会议精神、10月10日全省扶贫系统视频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并对三季度全区移民搬迁工作督查考核情况逐镇办进行了通报点评,兑现了奖惩措施,印发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移民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秋冬会战考核奖惩办法》,对“回头看”专项行动进行了专题安排,对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中、省历次检查反馈的政策执行有偏差、项目进展不平衡、基础管理不规范、脱贫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扎实整改。
认真做好问题整改。针对省市反馈商州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安置点房屋面积超标、少数搬迁群众享受住房面积缩水、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抽调专职工作人员,逐镇办、逐安置点开展业务指导。针对部分安置点房屋面积超标、少数搬迁群众享受住房面积缩水的问题,在严格执行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政策红线前提下,采取入住对象或安置户型结构“双调整”的方式进行整改,最大限度地保障搬迁群众享受政策红利;对超面积或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未交房的,通过调整安置户型和安置年度进行整改。2016-2017年脱贫退出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均住房面积为21.21平方米,无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5平方米问题。2016-2017年脱贫退出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已全部按照集中人均2.5万元、分散人均1.5万元的标准全面兑付到位,贫困户自筹无人均超2500元、户均超1万元问题。
紧盯脱贫任务 开启致富加速度
2018年,商州区移民办将严格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继续紧盯国家计划和年度脱贫退出任务,以“春季项目建设大会战”为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突出做好问题整改、“三精”管理、产业配套、旧宅腾退、后续服务等重点工作,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协调督查,确保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居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入住标准,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同步类搬迁对象住房得到安全保障。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开工率、建成率、入住率”三项关键指标,弥补因对象调整造成的工期延误,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统筹推进,重点围绕2017-2018两年国家任务和年度脱贫计划,科学组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安置房按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群众早日入住打好基础。
扎实做好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对象精准“界线”、住房面积“标线”、搬迁不举债“底线”、项目规范管理“红线”,坚决打好问题整改“歼灭战”,重点解决底子不清、标准不严、整改不力、工作不细等突出问题。
持续推行“三精”管理。深化“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把推进“三精”规范与持续深入开展整改结合起来,与回归政策初心、严守“四线”标准结合起来,与系统谋划搬得出、稳得住、能逐步致富结合起来,切实推进“三精”管理规范落地生根,用“三精”管理实现移民搬迁工作机制的常态化、执行政策的标准化、各项管理的规范化。
全力加快产业配套。按照省脱贫攻坚指挥部下发的《关于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意见》(陕脱贫发[2017]43号),坚持搬迁安置与脱贫发展并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快安置社区配套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展公益性就业岗位,推行以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和搬迁对象脱贫明白卡为主要内容的“三单一卡”,做到精准到人、人岗对接,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名主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全面推进旧宅腾退。严格落实《土地法》“一户一宅、占新腾旧”政策,按照“坚定拆、分类拆”的原则,充分运用政策激励约束导向,加大旧宅腾退补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引导工作,促使搬迁户转变观念依法腾退旧宅,切实抓好旧宅基地腾退工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切断“贫困源”,为避灾搬迁群众切断“危险源”。
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以提高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标,以优化服务为重点,以沪陕、福银高速公路、“312”国道、一体两翼沿线现有集中安置社区为基础,推进社区建设和产业配套“双示范”体系建设,通过强化社区配套、优化社区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做好搬迁户后续生产生活服务工作,促使搬迁户尽快融入新环境正常生活。(商州移民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