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林字忙到底
文章字数:1251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林学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我们这贫困的秦巴山区,一直从事着林业工作。初来就被分配到县上最边远的基层乡林业站,此后几年又调到县林场、县林业站、县林业局、县政府、市林业局任职,后又调到省林业厅护林防火办任职,直到退休。真应了人常说的,人生命运不由你,一个林字忙到底。几十年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如1957年的反右批判、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和七十年代的文革动乱,此后才遇到改革开放经济兴旺的春天,可谓几经曲折,诸多的坎坷,虽经地方变换、职务升迁,但始终未离开一个“林”字,可见他一生与林结下不解之缘!
在造林方法上由五十年代人工的泥浆蘸根栽植到八十年代的飞播造林和长期的看山护林、防虫保林、疏林育林。几十年间汗水全洒在一个林字上。
虽说退休多年,回到省城闹市,过着无忧无虑的休闲日子,但他仍时时想念着林业工作,总想抽空借机去山区看看当年辛苦栽植、管护的那些林子,现在长的如何?还有没有被破坏的现象?护林防火的措施执行的怎样?这些几百万亩林子对人们生活、对环境起到多大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对林业的认识如何?一天恰遇一顺车去秦岭山区一县。他想见一见一些老同学老朋友、看一看当年人工栽植的那些林子。我虽然身体欠佳仍挣扎着陪他上山看一看当年他亲手栽植的那些林子。当年造林全是人工用泥浆蘸根栽植的,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小小松苗已长成碗粗的松林,满山沟沟坡坡密密成林,一遇风吹林间松涛声挺惊人的,据当地群众讲:这大片密林中经常有野狼出没,还有什么山鸡野鸟、狗獾子之类的山禽野兽,这位朋友高兴地说:“这就是生态平衡的标志,你看野兔啃食松树苗,野狼却吃野兔、虫子咬食松树叶、山鸡野鸟却吃虫子,互相制约,生态不就平衡了吗?”当他看到满山郁郁葱葱的松林茁壮成长起来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还不断用手量着树干粗细,群众说您老若去胡岭、流岭、鹃岭看看,昔日的“三岭”荒山全是松林和桦栗树,山上长满了林子,水土流失也少了山沟的水也清了。当年那穷山黑石头满山光秃秃渐渐变成松林绿油油!这位先生看了满山遍野丛丛树林,感慨地说:“植物和人一样都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扎住脚就会不停生长,遇旱时它紧缩消耗,蓄积力量,遇涝时尽量储蓄水分,雨水适宜时就加快生长。”这时我还回忆他当年宣传造林的重要性时还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给农民干部讲述森林与环境,森林与气候、森林与水土保持、森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才可达到人们企盼的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林茂粮丰、农林水气四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他长期从事林业工作中更多的时间是与农民朋友打交道,在长期接触中受到农民群众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的品德熏陶,在他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素质和科学知识又有农民群众真诚勤劳的精神。
我在陪同先生时看到他对林业由衷的热爱和对山林的深情,使我感受颇深,在他离开山城时无一赠送,顺请一位有书法功底的同志写一条幅:“磨穿铁鞋踏遍山,三十春秋弹指间,汗水换来‘三岭’秀,青松抖枝依依恋”我笑了笑说:“先生住在福窝,烟酒不缺,只有以此相赠,不知满意否?”他高兴地说:“这比物质更珍贵!”
在造林方法上由五十年代人工的泥浆蘸根栽植到八十年代的飞播造林和长期的看山护林、防虫保林、疏林育林。几十年间汗水全洒在一个林字上。
虽说退休多年,回到省城闹市,过着无忧无虑的休闲日子,但他仍时时想念着林业工作,总想抽空借机去山区看看当年辛苦栽植、管护的那些林子,现在长的如何?还有没有被破坏的现象?护林防火的措施执行的怎样?这些几百万亩林子对人们生活、对环境起到多大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对林业的认识如何?一天恰遇一顺车去秦岭山区一县。他想见一见一些老同学老朋友、看一看当年人工栽植的那些林子。我虽然身体欠佳仍挣扎着陪他上山看一看当年他亲手栽植的那些林子。当年造林全是人工用泥浆蘸根栽植的,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小小松苗已长成碗粗的松林,满山沟沟坡坡密密成林,一遇风吹林间松涛声挺惊人的,据当地群众讲:这大片密林中经常有野狼出没,还有什么山鸡野鸟、狗獾子之类的山禽野兽,这位朋友高兴地说:“这就是生态平衡的标志,你看野兔啃食松树苗,野狼却吃野兔、虫子咬食松树叶、山鸡野鸟却吃虫子,互相制约,生态不就平衡了吗?”当他看到满山郁郁葱葱的松林茁壮成长起来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还不断用手量着树干粗细,群众说您老若去胡岭、流岭、鹃岭看看,昔日的“三岭”荒山全是松林和桦栗树,山上长满了林子,水土流失也少了山沟的水也清了。当年那穷山黑石头满山光秃秃渐渐变成松林绿油油!这位先生看了满山遍野丛丛树林,感慨地说:“植物和人一样都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扎住脚就会不停生长,遇旱时它紧缩消耗,蓄积力量,遇涝时尽量储蓄水分,雨水适宜时就加快生长。”这时我还回忆他当年宣传造林的重要性时还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给农民干部讲述森林与环境,森林与气候、森林与水土保持、森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才可达到人们企盼的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林茂粮丰、农林水气四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他长期从事林业工作中更多的时间是与农民朋友打交道,在长期接触中受到农民群众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的品德熏陶,在他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素质和科学知识又有农民群众真诚勤劳的精神。
我在陪同先生时看到他对林业由衷的热爱和对山林的深情,使我感受颇深,在他离开山城时无一赠送,顺请一位有书法功底的同志写一条幅:“磨穿铁鞋踏遍山,三十春秋弹指间,汗水换来‘三岭’秀,青松抖枝依依恋”我笑了笑说:“先生住在福窝,烟酒不缺,只有以此相赠,不知满意否?”他高兴地说:“这比物质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