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拂丰阳 乡村振兴绽新颜
文章字数:4966
王昕 陈锋
文明,是城乡进步的标志;文明,是城乡发展的灵魂;文明,是全面小康的基石。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和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山阳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将文明村镇创建作为精神文化脱贫的重要抓手,扶贫先扶志(智)、脱贫先脱愚,全力解决好群众精神层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辖18个镇办,239个村(社区),46万人。贫困村129个,贫困户2.7万户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2.27%。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为了彻底解决广大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保守、文明程度低、道德滑坡、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山阳县先后开展了精神文化脱贫、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和“三讲三评三创”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面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赢。实施以奖代补投入机制促创建
清明节前夕,笔者一行走进全国文明村——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只见这里宽阔的水泥路通组入户,整齐的行道树成排成行。再看村前广阔田野,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引水沟渠四通八达,各类农作物绿油油、一片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公路上人来车往,忙而有序,一幅幸福祥和、宜居宜业的安居乐业图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全县文明村的先进典型。
山阳县山大沟深,文化差异较大。近年来,在广大农村不同程度出现了孝道文化缺失、家庭事务大操大办、以当贫困户为荣、坐等小康等不良现象。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山阳县委、县政府站在全面小康、撤县设市的政治高度,审时度势,将精神文化脱贫中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山阳县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四年规划(2017—2020)》,整合脱贫攻坚扶智、扶志工作合力,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力度,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分别达到村镇总数的50%以上,为全面脱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综合性工作,该县不断创新创建投入机制、丰富创建载体、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力求使创建工作成为一项改善农村环境、丰富农村文化、提高群众文明程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在创建过程中,采取“投、引、捐、集、融”等方式方法,从2017年起,凡是被命名表彰为县级文明村的,县财政为每个村预算“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通过这1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项目资金加大农村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完善了《山阳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山阳县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把创建文明村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增加内生动力和扶智、扶志在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在文明村镇创建中,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新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村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推动人居环境美起来、推动文化生活美起来,实现了村级领导班子好、道德风尚好、村容村貌好、科普文化好、基层民主好、综合治理好、经济发展好的“七好”文明村镇,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川古镇环境优美、群众性文化活动好戏连台;中村、银花移民小区鳞次栉比,秧歌、社火等特色民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王阎、延坪等比较偏远的镇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们闲暇时节聚集在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在农村小舞台上尽情展演自己的收获和希望。过去一些盲目攀比、赌博酗酒的不良风气变少了,人们外出打工或在家门口创业,有时间就自发地陪老人尽孝道、开展文体活动健身怡情、畅谈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设想。
“三讲三评三创”激发动力添活力
为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山阳县在抓好精神文化脱贫、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山阳县实际,创新开展了“三讲三评三创”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深入开展讲道德、讲政策、讲技术“三讲”,开展身边好人、脱贫典型、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三评”,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的“三讲三评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民风、发展新文化,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倡导树立崇尚文明,见贤思齐之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三讲”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讲道德故事、讲身边好人故事、讲先进典型故事,引导干部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道德新风、推动道德实践,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将精神文化扶贫落到实处。持续开展“八个一批”扶贫政策“六进”活动,使惠民政策进村庄惠及千家万户,不断增强扶贫政策的知晓率;通过举办“讲习堂”、知识问答、演讲比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讲政策有信念”的认同感。开展讲技术培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组织专业人才深入村组、农户,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安全、创业等科技知识培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拓宽科技教育范围,创新科技教育方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推动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家致富。在“三评”活动中,通过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乡贤”“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以德治家、文明立家、以廉守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脱贫致富好典型、脱贫致富好标兵、优秀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先进评选,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大力弘扬正能量。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农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三创”活动中,通过文明家庭的创建,建设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细化工作标准,稳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构建城乡联创联动格局,不断提升全县整体文明水平。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突出开展“十个一”文化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每村每月开展一次政策解读活动,通过举办“新农民大课堂”“讲习堂”等形式,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把党的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坚持每村每月开展一次技能培训活动,结合村情实际,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创业等科技知识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讲技术、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坚持每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先进人物事迹巡讲活动,发挥老干部、老教师、乡贤能人、文化骨干的作用,围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先进事迹,组织开展讲道德故事、讲身边好人故事、讲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故事活动,引导群众学先进、争先进,全面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坚持每村每季度开展一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富有地域特色的小品、小戏,并开展经常性的演出。同时,组织专业文艺演出团队,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每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和脱贫示范户、脱贫标兵、科技示范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评选表彰,并择优推荐上报,县上将适时举办脱贫攻坚“百佳先进典型”表彰,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凝聚正能量。坚持每村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会,深入开展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评议活动,对个别贫困户“等靠要”“争访闹”的现象进行专项评议,针对不讲诚信、不守孝道、不够友善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评议,围绕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人情风、陈规陋习等开展广泛评议,有效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坚持每村制定一个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特色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易懂易记易用易行的原则,起草修订完善各村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遵规守约。坚持每村建好管好用好一个爱心超市,以“献爱心、促和谐、助脱贫”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奉献爱心”等传统美德为根本,以营造“做好事、挣积分、当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为目标,建好管好用好各贫困村的“爱心超市”,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便利,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每村建立一套完整的精神文化脱贫档案资料,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资料、痕迹资料,确保精神文化脱贫行动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将精神文化脱贫行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实行问责,以强有力、严而实的督查考核,倒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创建成效力促群众得实惠
创建文明村镇,如果让群众得不到实惠,他们会不认可、不配合、不参与。为了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更具活力,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自觉参与创建工作,山阳县努力做到把“虚事”做实。充分与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群众文化、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为目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卫生改厕工程、绿色家园工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危房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项目和阵地。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文艺演出送到广大农村,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投资45万多元,为150个村通起了广播,每天播放时间不低于半小时。为各村(社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3000册,报刊20种以上,电子音像出版物不少于100张,坚持每天定时开放。2018年春节期间,县委宣传部积极向上级争取,给山阳资助电视机1237台,及时送到贫困户家中,确保他们农闲时能看上电视,了解国家政策,丰富文化生活。大力促进一村一品建设,配合做好旅游、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致富项目,为文明村镇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2017年度,所有县级以上文明村培养、树立致富能人5名以上,发展集体经济2个以上,“三变”改革、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均处于全镇前列。2017年度,全县共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28个、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村16个,全部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起了农村小戏台,配齐了文化体育设施,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漫川关镇前店子村突出乡村旅游特色,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法官镇法官庙村结合地域特点,打造油菜花海,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高坝店镇双寨村在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助民增收的同时,将蜜蜂勤劳、协作、奉献精神融入该村的村规民约中、厚植到群众的思想根基里,打造了具有双寨特色的文化品牌。小河口镇结合本地特色,以“红色旅游”为出发点,谱红色新韵,创文明新村。同时,动员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县内外各志愿团体优先结队帮扶文明村,开展帮扶活动12次,捐助钱物150多万元,开展文艺宣传80场次、1.5万多人次。
通过扎实有效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山阳已创各级文明村64个,其中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2个、市县级61个。涌现出“中国好人”6人,陕西省道德模范4人,“陕西好人”12人,市县道德模范68人。这些先进人物成了本村的道德标杆,引领着人们自觉见贤思齐,奉献爱心,弘扬正能量,广大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使一个个村镇的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更美了,群众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为建设“三强两好”美丽幸福新山阳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